中國第一例「試管嬰兒」鄭萌珠,被質疑不能活過40歲,後來怎樣了

2024年2月28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文丨智史通鑒

編輯丨智史通鑒

«——【·前言·】——»

試管嬰兒技術剛剛在我國發展時,很多人是對其充滿質疑的。尤其是一些對科學技術不甚了解的人,他們都認為這項技術無疑是天方夜譚。

80年代末,經過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我國的第一位試管嬰兒出世了。

這標志着我國的此項技術取得了里程碑式的發展,但很多人對這個試管嬰兒都是充滿質疑的。

很多人都抱着同情的心態去看待這位嬰兒,這些人覺得嬰兒不是自然受孕的,即便能活下來,最多也只能活到中年。

幾十年過去了,這位試管嬰兒如今怎麼樣了?她的母親為什麼有勇氣做第一個試管嬰兒呢?

本文內信源來自官方媒體(光明網《中國大陸首例試管嬰兒當媽媽了,31年後在同一家醫院生產》2019年4月15日發布),但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當母親的夢想

我國的第一個試管嬰兒名叫鄭萌珠,她的母親名叫鄭桂珍。說起鄭桂珍的當母親之路,那可真是心酸不已。

鄭桂珍是甘肅省禮縣人,70年代,她和丈夫結婚了。在那個年代,結婚不久的夫婦就會開始要孩子,鄭桂珍夫婦也不例外。

她本來以為會像平常人那樣安安穩穩的生一個可愛的孩子,然後當一個幸福的母親。

但事情的發展往往是出人預料的,婚後一年多時間,鄭桂珍還是沒有懷孕。

她懷疑是哪裡出了問題,由於她在村子裡是一名教師,每年都會有一次免費體檢機會,於是她去體檢。體檢後她發現自己的身體並沒有什麼毛病,各項指標都很正常。

她的丈夫是一名朴實的莊稼人,平時身體也非常健壯,夫妻二人忐忑不安。

丈夫覺得自己也有必要檢查一下,鄭桂珍帶丈夫去醫院檢查後發現丈夫的指標也一切正常。

這不由得讓夫妻二人疑惑,又過了一年多後,鄭桂珍還是沒有懷孕。

這下夫妻二人可着急了,眼看着同年結婚的朋友們都已經有兩個孩子了,但自己家卻仍然是冷冷清清,夫妻倆懷疑是不是身體內部出了問題。

鄭桂珍和丈夫又去縣里的大醫院檢查,但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還不是很發達,所以縣里的醫院並沒有檢查出什麼不正常的地方。

醫生建議夫妻二人去更大的醫院看看,抱着不安的心情,二人到了省城的醫院。

經過一番檢查後,醫生嚴肅的告訴鄭桂珍,她患上了雙側輸卵管不通

夫妻二人都不明白這個詞是什麼意思,醫生告訴他們,輸卵管不通就意味着無法懷孕,這種病非常難治。

聽完醫生的話,鄭桂珍大腦一片空白。她一直以來都夢想着當母親,沒想到自己竟然身患這樣的病。

醫生安慰鄭桂珍:不要灰心,這個病如果好好治的話是有可能發生轉機的。

鄭桂珍的丈夫是一個很疼愛妻子的人,他輕聲安慰着妻子說:放心吧,有有什麼事情咱們倆一塊扛,這個病肯定會治好的!聽着丈夫的安慰,鄭桂珍泣不成聲。

此後的多年時間里,鄭桂珍連續嘗試用西醫和中醫治療多種方法,但她的病情仍然沒有好轉。

村裡的人都對夫妻二人指指點點的,覺得他們是有毛病才生不了孩子。

鄭桂珍非常慚愧,她覺得自己對不起丈夫。但鄭桂珍的丈夫卻不以為意,他和妻子的感情很好,並不會因為沒有孩子而發生改變。

看着如此開明的丈夫,鄭桂珍的心裡一陣心酸。此時她的心裡已經有了執念,鄭桂珍日思夜想的都是有一個孩子來圓自己和丈夫當父母的夢。

有一段時間,鄭桂珍想要孩子已經到了魔怔的地步。她到求醫,哪怕是一些聽起來就不切實際的偏方也要嘗試一下。

看到妻子這樣,丈夫很是心疼,他勸鄭桂珍不要輕信那些不切實際的東西。但鄭桂珍堅定的對丈夫說:我當一定要讓你當上爸爸,讓我當上媽媽!

就這樣又過了幾年,鄭桂芬還是沒有懷上孕。她的丈夫對這件事已經不抱希望了。

但鄭桂芬是一個很有毅力的人,雖然屢經失敗,但她想要個孩子的決心還是沒有絲毫減弱。轉眼間鄭桂珍已經37歲了,她和丈夫都已經青春不在。

值得一提的是,當年和兩人同年結婚的那些朋友們,他們的孩子有的甚至都已經結婚了。

這也是很平常的事情,在那個年代,農村的孩子不上學後都結婚很早。

每次去參加朋友孩子的婚禮時,鄭桂珍的心裡都很不是滋味。

雖然丈夫這些年來一直沒有說什麼,但鄭桂珍能看出來,這個老實巴交的男人心裡是非常苦悶的。

鄭桂珍所在的村子堅信子女能壯大門楣,因此,沒有子女的家庭是要被人嘲笑的。

鄭桂珍和丈夫在村里多年來一直被人指指點點,雖然夫妻二人都已經習慣了,可在每一個寂靜的深夜,兩人還是會為沒有孩子而感到煩悶。

決定試管

因為沒有孩子,兩人的家裡多年來一直都是冷冷清清。反觀鄰居家,或是子輩或是孫輩,家家都充滿着孩童的嬉鬧聲。

鄭桂珍就到鎮上買了一個收音機,她經常在屋裡聽着收音機中各種各樣的新聞或評書,仿佛這樣能讓她暫時忘卻沒有孩子的苦澀。

有一天傍晚,鄭桂珍和往常一樣坐在院子裡聽收音機中的新聞。突然,她聽到了一條關於試管嬰兒的消息。

鄭桂珍仔細聽了後驚喜的發現,原來,試管嬰兒技術就是讓像她這樣的不孕女性能當上母親的技術。

鄭桂珍聽了之後非常的高興,但這項技術目前還沒有成熟,正處在試驗研究階段,目前還沒有人敢於嘗試。

在這則新聞的背後,播音員留下了負責此項研究技術的教授張麗珠

這個教授是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專業的權威專家,可以說,在生殖技術的研究方面,她是當時中國所有專家裡面的佼佼者。

鄭桂珍立刻把這個消息告訴了丈夫,丈夫聽了之後也一知半解,他並不知道這個試管嬰兒技術是什麼。

但看着妻子那渴望的眼神,鄭桂珍的丈夫決定和妻子一起去北京看一看。

他憨厚地對妻子說:沒事,就算不成功的話,我們也到北京去旅遊一圈,畢竟咱們倆還都沒去過北京呢!

聽了丈夫的話,鄭桂珍非常感動,這些年來,為了生孩子的事情一直東奔西走,無論到哪裡,丈夫都是無怨無悔的跟在自己的身邊。

經過一路顛簸,鄭桂珍夫婦來到了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在這里,他們見到了張麗珠教授。

鄭桂珍將多年的困擾說給張麗珍教授聽後,張麗珠教授沉思良久。

她給鄭桂珍二人仔細講解了試管嬰兒技術,根據鄭桂珍的情況,張麗珠教授提出了開腹取卵的想法。

這是一個大膽的想法,在當時的我國,還沒有哪位專家提出過這樣的方法。張麗珠教授是此方面的領軍人物,鄭桂珍毫不猶豫的答應了。

為了要孩子,她什麼危險都不怕。可她的丈夫卻對此持以反對,丈夫認為,哪怕不要孩子,也不能讓妻子冒這麼大的險。

夫妻二人頭一次爆發了爭吵,鄭桂珍淚流滿面的給丈夫訴說了這些年來自己心裡的心酸,她堅定的表示,自己的這個想法是任何人都不能改變的。

聽到妻子這堅定的想法,鄭桂珍的丈夫最終還是同意了妻子的請求。

當時的試管嬰兒技術在張麗珠教授團隊的苦心研究之下,已經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張麗珠教授認為,如果這項技術成功,那必定會彌補我國在此方面技術上的一項空白。

在鄭桂珍之前,有一些不孕不育病人也曾來找過張麗珠,但他們都覺得這項技術是匪夷所思的,因此都不願意去輕易嘗試。

鄭桂珍是頭一個願意無條件相信張麗珠教授的人,張麗珠很是感動,她決心一定要把這個手術成功做好。

自從確定了開腹取卵的方式後,張麗珠團隊就開始夜以繼日地研究這種方法。

由於當時的醫療條件落後,所以卵泡從人體取出後只能先放在特製的保溫杯中。如果用現在的醫療水平來衡量的話,這樣的條件實在是太過於簡陋。

但就是在這樣簡陋條件下,我國的第一個試管嬰兒成功誕生。

鄭桂珍進到手術室後,她的丈夫焦急的在外面等待着。張麗珠和助手們也都滿頭大汗,他們每一步都進行的非常小心。

經過眾人的不懈努力,開腹取卵這一手術終於成功完成了。

第一步完成後,張麗珠教授又用研製出的特製管子將受精卵植入了鄭桂珍的體內。

鄭桂珍此時的心情很是激動,她預感到自己將要當母親了。但這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誰也不知道受精卵到底能不能在鄭桂珍的身體內發育成熟。

幾周後,當對鄭桂珍進行檢查時,人們驚喜的發現,張桂珍的體內有了嬰兒的胚胎!

所有人都激動得無以言表,這可是我國的第一個試管嬰兒啊!

健康成長

鄭桂珍和丈夫沒想到,這一輩子竟然真的還能實現為人父母的願望。

在醫院裡,鄭桂珍的丈夫仔細的呵護着妻子,而鄭桂珍也每天沉浸在即將當母親幸福之中。

張麗珠教授的團隊將鄭桂珍視為珍寶一樣仔細照顧,在眾人無微不至的呵護下,1988年3月10日,鄭桂珍以高齡產婦的身份產下了一個體重3.9公斤,身長52厘米的女嬰。

鄭桂珍夫婦為她取名為鄭萌珠,「珠」是為了紀念張麗珠教授。

這個孩子的出生是萬眾矚目的,有一些人對鄭桂珍母子加以祝福,但有一些不相信試管技術的人覺得鄭萌珠是活不過40歲的。

出乎意料的是,鄭萌珠生長發育的程度比一般的孩子還要好。

她聰明過人,不到一歲時就會說話,從小到大連感冒發燒都沒有幾次。

從這點來看,鄭萌珠的身體素質是非常優秀的。有了孩子的陪伴,鄭桂珍夫婦更加的幸福了。

鄭萌珠從小學習成績優異,後來考上了著名的醫科大學。2019年4月15日,鄭萌珠在她曾經誕生的北京大學第三醫院生下了一名健康的男嬰。

第一代試管嬰兒有了屬於自己的二代寶寶,如今的鄭萌珠家庭幸福,工作美滿,她在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工作,從事的是生殖技術的研究。

作為中國第一代試管嬰兒,鄭萌珠的人生經歷本身就是傳奇。

但她的傳奇經歷還得益於她的母親鄭桂珍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正是有了鄭桂珍對孩子的執着,最後她才遇到了張麗珠教授。

對於世人來說,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都會受到質疑。但科學往往就是這樣,只有受到質疑才會更快,更完善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