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一起看看80年代的生活面貌,中國人吃什麼?

2024年2月28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在很多人印象里,80年代老百姓的飲食,應該是:

主食:雜面窩頭高粱米飯、紅薯稀飯、菜團子、地瓜餅子等。

配菜:鹹菜梗子、酸蘿卜紅薯葉欖角土豆、蘿卜等。

只有逢年過節才能吃上肉類和大白米飯、白面饅頭

但是拍攝於80年代的紀錄片,卻打破了這個「刻板」印象。

這部名為《中國之食文化》的紀錄片,展示了一群老百姓富足而安詳的生活面貌。

那時的中國人衣着樸素但精神氣十足,房子雖老舊卻堅固,食材簡單卻安全。


北京的「上班族」,是怎麼解決早餐問題?

清晨,北京隆福寺小吃店內人聲鼎沸,裡面坐滿了用餐的顧客。

  • 打扮像工人模樣的食客正在品嘗外酥內軟的油條。加入砂糖的豆漿和油條正是隆福寺小吃店的人氣組合,也是最受上班喜愛的早餐組合之一。

  • 食客正在品嘗豆腐腦,旁邊還有一碗小豆粥和兩個窩窩頭

當時北京有很多的雙職工家庭,大部分家庭的早餐選擇在小吃店解決。

所謂「小吃」,就是份量少而價錢低的經濟膳食。

隆福寺小吃店內都是些具有代表性的老北京小吃,種類豐富多樣且價格親民,有:

蒸好之後,開裂出漂亮形狀的雙色饅頭

形狀類似甜甜圈,酥脆金黃的焦圈兒

熱油炸好之後,外酥內軟的油條

由紅豆熬成,軟糯可口的小豆粥

豆香濃郁,富有營養的豆漿

香味獨特,富有挑戰性的豆汁兒

澆上辣椒油後,香味四溢的豆腐腦

……

北京小吃


紀錄片旁白說,「廣州的早晨是從「飲茶」開始的」。

「嘆早茶」,到底對廣州人有多重要?

早茶點心

坐落在荔灣湖一隅的泮溪酒家,是廣州最大的園林酒家。

早晨,酒店的庭院早已坐滿了前來飲茶的廣州老百姓。

從小孩到老人都在悠閒地喝茶吃點心,只有服務員不停穿梭着,給客人上菜。

  • 幾個老人聚在一起喝早茶,桌上擺着紅茶和點心,看起來十分愜意。

早茶喝的不僅僅是茶,更重要的是茶點

當時泮溪酒家的點心種類繁多,分別有:

「奶油百篇糕,嫣紅梅花餅,馬蹄糕荸薺),鵪鶉千層酥,綠茵白兔餃,娥姐粉果蟹黃干蒸燒麥,蜂巢香芋角,椰皇苹葉角,像生雪梨果,伊府麵……」

其中,「奶油百篇糕」是店內最有人氣的。

做法:將雞蛋和小麥粉攪拌混合,加入食用色素混合蒸熟切成小塊,加入椰蓉欖仁為餡,裹上麵皮,包一層餡,反復之後,在表層撒上鹹蛋黃雞蛋松,再蒸熟。


秋風起,蟹腳肥。

到了吃蟹的季節,上海土豪家庭是如何食蟹?

到了十月份,江南各地的湖泊開始收獲湖蟹。

有的家庭,前往上海自由市場購買新鮮的湖蟹,回家料理。

有的家庭,則直接去飯店品嘗當季湖蟹的味道。

上海的人民飯店在烹飪蟹餚方面,甚有名氣,吸引了眾多食客的光顧。

  • 上海土豪家庭在上海人民飯店吃太湖大閘蟹紹興酒

一桌子的太湖大閘蟹加上紹興酒,價格應該不低。

這些菜以當時農村地區居民收入水平來說,是遙不可及的美食。

顧客食用完蒸蟹後,用菊花瓣水洗手,十分講究。

人民飯店除了將蟹清蒸外,還有其他做法:

醉蟹

炒蟹黃油

▲蟹球


上世紀八十年代

成都普通職工家庭的晚餐是怎麼樣的?

這家男主人是在政府機關當司機的文先生,家中成員包括妻子、母親和女兒。

豐盛而具有本地特色的晚餐

  • 桌上的食物,分別是:「棒棒雞回鍋肉四川泡菜咸鴨蛋豆瓣醬鯽魚炒萵筍、一大盆白米飯」。

四個人六道菜,四葷兩素,有魚有肉,有菜有蛋。

菜品也是色、香、味俱全,這樣的飲食條件放在現在也是毫不遜色。

房子外觀

廚房情況

從圖片來看,這戶家庭的生活條件還不錯。

住宅是磚房,院子裡種植有花草,環境優美;客廳里有風扇、電視等家具;廚房雖然簡陋但廚具齊全,用上了液化氣爐。


屬於時光的彩蛋

曾經的拍攝者,無意間幫助中國人保留了一段歷史記憶。

今天的中國人,可以在這部紀錄片中看到許多熟悉而陌生的畫面,了解到以前的生活面貌。

比如,現在已經不准售賣的動物,是當時很常見的食材:

熊掌國家二級保護動物手掌

▲猴子,是要生吃猴腦嗎?(最低都是二級保護動物)

▲老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大角貓頭鷹(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果子狸,是要燉水魚鞭?(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還有,你知道八十年代的物價是怎樣的?

那個老百姓工資普遍不高的年代,物價也很低。

先看,成都某街頭飯店的價目表:

▲菜都在幾毛錢左右

再看,四川某市場部分商品的價格:

墨魚干每斤5.65元

自貢井鹽每斤0.15元


最後

看了這麼多

你的八十年代美食記憶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