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年後再看范偉,才明白他和趙本山散夥,根本不是因為那7000元!

2024年2月28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一位從默默無聞到家喻戶曉的演藝人生,終究不是幾句話能說清的。

我們不妨來慢慢道來。

看似平靜的海面下,潛藏着無數暗流與旋渦。


范偉的人生道路並不如想象中那般一帆風順,他也曾歷盡艱辛才走到今日。

或許當年的離散,並不僅僅是為了那7000元。

走進演藝界的第一步

1962年,范偉出生在一個普通的沈陽雙職工家庭。


父母工作穩定,生活富裕,范偉從小就沒受過什麼苦。

他性格開朗活潑,很喜歡逗人笑,與生俱來的演戲天賦就此初現。

16歲那年,范偉鼓起勇氣向父母提出想學戲的願望。


幸運的是,他的父母並不像大多數傳統家長那樣強調「讀萬卷書」,而是全力支持兒子的夢想。

在他們的幫助下,范偉順利拜入沈陽知名相聲演員陳連仲門下,正式進入演藝圈開始了漫長的修煉之路。

剛進門來的時候,師父就嚴格要求每天必須練聲三個小時。


單調乏味的基礎練習讓隨行的少年范偉煩躁不堪,三天兩頭想要叛逃。

然而師父的鞭子永遠比他跑得快,無奈之下,他只能帶着鼻青臉腫繼續練習。

如此反復數次之後,范偉漸漸意識到夢想永遠不會唾手可得,必須要付出艱辛努力才能實現。


於是他逐漸收起了孩子氣,英勇就義一般堅持下來。

終於,在春節聯歡晚會上露面的機會到了,師父決定讓他獻一段技藝。

台下黑壓壓坐滿了人,光線打在臉上刺眼得緊。


習慣性想要逃跑的沖動再次襲來,范偉深吸一口氣甩甩頭,高聲說起了段子。

開場幾句他依然緊張得手足無措,然而聆聽他演出的觀眾群卻迅速被逗樂,掌聲和笑聲此起彼伏。

自信心瞬間回籠,范偉終於豁然開朗,一鼓作氣說完了整段演出。

台下響起的掌聲熱烈而持久,由衷傳達的喜悅溢於言表。

這一刻,范偉知道演員是他此生唯一的追求。

從舞台上走下來,他竟然難掩激動落淚。

原來,台上萬眾矚目的感覺如此美好,這就是他魂牽夢縈了多年的,屬於藝人的榮光時刻。

演技日臻成熟

在成功過第一關之後,范偉對演出的熱情愈發高漲。

他開始近乎痴迷地重復磨練自己的台詞與段子,不懈地將各類笑點與轉折融匯貫通。

忘我投入的日子裡,妻子與孩子都不曾打擾他休息。

終於,《一個廠長的日記》等一系列段子在東北本地小有名氣,沈陽曲藝團的門前甚至聚集起了等待簽名的歌迷。

然而演藝圈的殘酷與現實也同時降臨。


隨着沈陽重工業的日漸衰退,生活水平普遍下降,很多劇團也在資金不足的情況下關閉了。

范偉不得不四處奔波,在各地遊走演出以維持生計。

好不容易熬到1986年,范偉終於通過層層選拔進入中國人民廣播電台,這無疑是演藝生涯上的一個大躍進。

名利雙收的同時,他也明白距離自己的夢想,依舊遙不可及。

至此,范偉已經在藝術道路上摸爬滾打了整整17年。

正當他以為演技已臻化境、漸入佳境的時候,一位姓趙的同行忽然從天而降,超過他的人氣與知名度,一時間竟讓范偉自慚形穢起來。

那人,就是後來喜劇界裡家喻戶曉的趙本山

意外邂逅喜劇之王

「要想在娛樂圈紅起來,跟着趙本山是你最佳選擇。」戲迷們如此勸導范偉。

的確,趙本山可謂喜劇界的扛鼎人物,從1982年因《摔三弦》一炮走紅開始,他的知名度與票房就屢創新高,深受觀眾喜愛。


每每登上春晚舞台,往往能將評委與觀眾笑得前仰後合。

然而我們必須知道,趙本山並非生來就是喜劇之王。

小時候失去母親,和父親生活的他過得相當困苦,甚至一度想要輕生。


直到有次看了雜技演出,他才發現了讓大家開懷大笑的潛力。

從那時起,趙本山就立志要成為讓最多人快樂的演員。

也許,兩人性格形成的環境迥異,卻有着相似的夢想,這也成就了日後雙方跌宕起伏的合作。


1995年,在經歷兩年的籌備之後,范偉終於如願以償進入春晚,與趙本山搭檔演出小品牛大叔提干》。

盡管並未問鼎金獎,但這仍是他演藝生涯的里程碑。

趙本山的人氣為范偉打開了通往更大舞台的大門,兩人的合作也乘勝追擊,接連拿下多個獎項。


對很多觀眾而言,他們已經是春晚小品的標志性組合。

只可惜,好景不長。

2005年,一場關乎分成的爭吵無情地將兩人推向分裂。

然而我們必須認識到,離別的根源遠比金錢更加復雜。

我們來深入剖析當年的種種跡象。

或許真相並非初看那麼極端。

爭端背後隱藏的真相

2005年,趙本山帶着高秀梅和范偉巡演四川期間,主辦方以每場1000元的價格預支了7萬元巡演費。

然而趙本山最終只給了兩位助演各7000元現金,引起了他們的不滿。


「噢,原來一場只值1000塊錢啊。」高秀敏留下譏諷話語後憤然離去。

而對此習以為常的范偉,並沒有過多計較。

他深知,自己需要付出更多努力,才能在娛樂圈站穩腳跟。


其實,我們不難發現,這已經不是范偉人生中第一次遭遇不公。

自少年步入藝術殿堂開始,他就歷經過種種磨難坎坷。

然而拼盡全力也只能苦苦支撐的境況,已經讓他見怪不怪。

唯有不懈怠地練習與演出,才是脫穎而出的唯一法門。

另一方面,我們也不能否認團隊合作中利益分配的重要性。

對於趙本山這樣的明星而言,助演們的付出與奉獻是他登上巔峰的階梯。

如果不能給予相應的回報,團隊前景定然難以為繼。

也許當時的趙本山並未意識到這一點。

而對於夢想仍在路上的范偉,更為迫切的需要就在春晚這樣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華、彰顯個人魅力。


盡管《功夫》小品為他再次贏得喝彩,但自己犯錯導致趙本山念錯台詞的窘境,無疑成為離開的導火索。

我們有理由相信,這恰是壓死范偉的最後一根稻草。

為了更高更遠的追求,范偉遂任憑7000元的遺憾,毅然決然選擇離開,轉而踏上了電影事業的新征程。


他要證明自己的實力,不再只是一個喜劇演員的標簽。

風雨兼程,終於大放異彩

離開舒適圈的道路註定坎坷,范偉也深知難以一蹴而就。

轉型後的最初幾年,他飾演的多是些配角和喜劇人物。


好在豐富的舞台經驗為他打下堅實基礎,范偉並沒有因此氣餒,而是不斷鑽研,努力消化各種角色。

漸漸地,從芳香之旅到《最愛》,再到《不成問題的問題》,范偉開始在電影領域大放異彩。

他飾演的不再只有搞笑演員這個標簽,反派Boss、中年職場人,連溫情父親的角色都能駕輕就熟。

台下的掌聲被各類電影節的獎項取而代之,而頒獎台上萬眾矚目的莊嚴與隆重,正是他多年前便夢寐以求的榮耀

如今的范偉,不僅收獲了「影帝」的美譽,也在越來越多觀眾心中占據一席之地。

我們可以理解,對一個演員而言,誰不渴望自己的作品為人銘記。


他用雙手繪就的人生,終於在時間的洗禮下綻放出耀眼的光芒。

結語

我們不難看出,影響一個藝人抉擇的因素遠比表面所見更加復雜。

對范偉而言,春晚舞台上的小插曲不過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作為一個殫精竭慮追求進步的演員,我們沒有理由懷疑他的抉擇。

一場離別,不是終點,而是一個新的起航。

在影帝的光環下,范偉仍然腳踏實地。


相信以他對演技的執着追求,必將不斷呈獻更多驚艷作品。

那些憑添馬像斷言的人們,還請三思。

因為審視一個演員的成長,不是幾句話可以概括的。


而我們,也終究無法代替當事人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