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門鎖怎麼安?自己放心也要將心比心

2024年3月2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隨着科技發展、生活水平提高,智能攝像頭、門鎖、貓眼等愈發普及。然而,當這些智能攝錄設備被安裝在自家門口時,卻常常引起鄰居的不悅,近年來圍繞於此是否侵犯隱私的糾紛時有發生。

利用智能設備監控自己的居住環境,是一種可以理解的自我保護手段。但問題在於,自家門口的攝像頭,不僅能監控到自家門前,還往往涉及過道等公共區域,甚至還可能正對着鄰居入戶門。有的人家安裝了智能貓眼門鎖,一旦靠近停留,就會觸發錄像功能;有的視頻監控警報聲太大,噪音吵人不勝其煩……安裝者是安心了,鄰居卻有種「正常出入經過像做賊」的感覺,這讓很多人心生反感。

在私人領域安裝智能攝像頭是個人自由,可一旦涉及公共空間,這一行為本身也就附着了某種公共性。若安裝不當,不僅會給鄰居造成困擾,還可能帶來法律風險。從實際情況看,雖然安裝者大多不會濫用這些記錄,但也不乏一些監控他人生活或者盜攝他人影像的不法行為。而且,這些智能設備設計程序普遍簡單,有電便自動開啟,關閉卻無從下手。由此可見,攝像頭不一定意味着保障,如果鄰里缺乏溝通,再加上技術阻梗客觀存在,還可能產生反作用。

攝像頭怎麼安,安在哪,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鄰里之間的換位思考、將心比心。既要把握好攝錄的邊界,也要把握好認識的邊界,樹立基本的權責意識和同理之心,給自己安一個「放心」,也為鄰里留一份「舒心」。比如,在安裝前,提前和鄰居協商,徵求其同意,事先協調好范圍、角度等可能引發爭端的方面;也可以協調和鄰居共同安裝監控,用一個攝像頭保護大家共同安全。當然,社區和物業也應當加強對這類設備使用規范的指導和管理,確保居民合法權益不受侵害。此外,商家也應進一步規范行業標准,提升產品設計,完善並克服技術缺陷,增加用戶操作便利性。同時,還要確保上傳到網絡平台的信息安全,銷售時明確告知可能的隱私侵犯問題。

家門口的攝像頭怎麼安,爭議背後其實是一道文明考題。這提醒我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處處留有分寸感,彼此尊重、互諒互讓,鄰里才能和睦共處。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