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離健康危機,支棱起來吧!

2024年3月2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制圖:林天羽

https://vod.cyol.com/vod/data/video/202403/01/110735e9-1cec-435e-abb1-85cd8c9118a2/transcode_b63c0791-5061-9391-b94a-19ebc59d.mp4/av-g.m3u8

打個噴嚏把腰閃了,換條褲子腿抽筋了,玩個游戲氣進醫院了……不少青年在社交平台上曬出自己的「脆皮」故事,讓人哭笑不得。「脆皮青年」一詞也在網絡上走紅。

什麼是「脆皮青年」?青年為什麼自稱「脆皮」?如何擺脫「脆皮」?在中國青年報社出品的新一期《參數》節目中,一些受訪者分享了他們的觀點。

什麼是「脆皮青年」

「脆皮」原本在游戲中是指一些防禦力比較低的角色。後來,「脆皮青年」一詞在網絡上流行起來,是部分年輕人自嘲身體或心理狀況不佳、容易受傷的一種說法。

「我一到體測就心慌,跑完800米要休息很多天才能緩過來。」00後大學生殷逸琛在記者街采的過程中,分享了自己的經歷,她坦陳自己算是「脆皮青年」。

大三學生肖沂辰坦言,自己初入大學時因為不適應新環境、學業壓力大,導致精神緊張,產生過失眠問題,後來經過調整逐漸轉好。

「現在有許多誘惑擺在我們面前,一些青年過度放縱,忽略了對自己身體的健康管理。」今年17歲的凱文(化名)覺得,缺乏運動、飲食不健康、經常「刷手機」等都會影響青年健康。

68歲的退休職工胡永平經常在公園里鍛煉,他十分關注如今年輕人的健康問題,他覺得現在有些年輕人不愛鍛煉,「一些年輕人工作壓力大,沒有時間鍛煉身體,我擔心他們的視力會受到影響,再就是失眠的問題」。

22歲的李欣磊正在找工作,他坦言,就業壓力是讓他變「脆」的主要原因,「我處於『脆』的臨界點,心裡焦慮,睡不着覺,掉頭發」。

不只在身體上,心理壓力也給年輕人的健康狀態帶來一定挑戰。大三學生王熙表示,「現在學生面臨的學業壓力、就業壓力比較大,一些青年的心理健康狀況可能會差一些」。

「一些青年身體和心理的承受能力都比較弱。」00後大學生熊思怡認為,目前青年群體所面臨的心理壓力普遍較大,這種狀態會反饋到身體狀態上,而身體變差又會進一步影響心理健康,形成一種「惡性循環」。

雲南大學體育學院院長、南京理工大學動商研究院院長王宗平也關注到了「脆皮青年」現象,他指出,當前我國青少年的近視率、肥胖率、脊柱彎曲異常檢出率以及心理健康問題發生率都有所上升。

是自嘲還是健康意識不夠

大三學生王熙在社交平台上關注了很多「脆皮青年」相關內容,她認為不少人自稱「脆皮」是在疏解壓力,像大學生喜歡用「脆皮青年」這樣的詞匯來釋放學業壓力,實則想督促自己保持更加積極的心態。

00後大學生馬紫晨也經常看到網上有關「脆皮青年」的事例,她認為將自己的「脆皮」經歷分享出來,是一種樂觀的表達方式,同時是一種宣洩內心情緒的好方法。

「以娛樂化的方式表達自己的一些消極遭遇,是一種社會心態上的轉變。」大三學生荊亦秦認為,「以前十分避諱生病的觀念正在慢慢改變,隨着社交媒體的發展,大家可以很方便地通過網絡發泄一些小情緒」。

李欣磊覺得,現在很多青年面臨的工作和生活壓力比較大,這些壓力影響到日常的睡眠和飲食,在網絡上自稱「脆皮」,是希望能夠引起有相似經歷的青年的共鳴,尋求歸屬感。

「我認為青年自稱『脆皮』除了是調侃,也是意識到自身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殷逸琛表示,年輕人將自己的「脆皮」經歷分享在網上,也是呼籲大家重視身體健康,並希望獲得關注和支持。

「很多青年壓力大,工作時間長。」70歲的退休職工季家俊最近了解到了「脆皮青年」這個新詞,談及青年自稱「脆皮」的原因,她有些無奈,「他們不是不想鍛煉,而是沒時間、沒精力鍛煉,導致他們越來越不愛運動」。

熊思怡覺得,一些青年自稱「脆皮」是一種自嘲,也是一種自救,「自嘲是青年面對外界壓力時對自身狀態的認知,而自救則是青年宣洩情緒、排解壓力的一種方式」。

脫「脆」行動要跟上

馬紫晨覺得,青年可以通過體育活動來放鬆身心,「但是在參加體育活動時要量力而行,不要讓自己受傷」。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3.4%的受訪青年為健康購買過產品或服務,添置運動健身器材的年輕人相對最多。

「要調整自身的心態,學會接受不確定性,合理地分配任務和安排計劃,分解任務指標能夠有效緩解壓力。」熊思怡提到,青年要不斷提高承受壓力、疏解壓力的能力。

「『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要想開點。」李欣磊覺得,只有自己的內心足夠強大,才能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壓力和挫折。

「加強鍛煉,同時也要找到合適的方法來釋放壓力。」王熙認為,青年要提高自己的身體素質和心理承受能力,她也希望社會能夠提高對青年身心健康的關注程度。

「希望能夠減少加班時間,給青年多一點自己的時間。」季家俊呼籲社會對青年的身心健康予以重視,給青年留出足夠鍛煉和生活的時間。

肖沂辰覺得,社會需要在健康教育和醫療保障方面下功夫。「加強健康教育宣傳,使人們意識到自己是身體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讓每個人對自己的身體健康負責,定期體檢排查問題,同時要進一步健全醫療保障體系。」

中國青年報社社會調查中心進行的一項調查顯示,91.1%的受訪青年支持校園時期系統全面地推進健康教育。

「學校可以給學生一些督促。」殷逸琛覺得,可以在大學的日常生活中給學生提供鍛煉機會,而不是只有每年定期完成體測任務。新學期開始後,殷逸琛也打算努力保持積極的生活狀態,盡量不熬夜,多和同學到公園散步、運動。

王宗平認為,擺脫「脆皮」現象,要加強體育鍛煉。他指出,人體只有在中等偏高的運動強度,也就是達到最大心率的70%-75%,並且持續30分鍾以上,才能產生多巴胺,從而體會到樂趣。但目前體育課運動強度有限,有些青少年小時候有體育運動的樂趣,但隨着學業壓力的增加,運動鍛煉時間變少,而且有些家長把體育當作學習的「調味品」,覺得學習太緊張,通過運動來放鬆,最終目的是提高成績,但體育的本質功能不是這樣的,體育的作用不僅是鍛煉身體、增強體質,更重要的是對意志、精神方面的鍛煉。因此,在學校要認真上好體育課,參加各種體育活動。此外,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規律生活作息,晚睡晚起、不按時吃飯等做法都是不可取的。

荊亦秦對此深有同感,脫「脆」需要提高對體育鍛煉的重視,而不是將體育鍛煉作為任務強加到青年身上。

熊思怡希望,社會可以對青年的心理健康給予更多關注,積極引導青年釋放壓力,增加壓力排解的渠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徐丹陽 白楊 實習生 邱嵐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