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報 拔節生長的“數字力量”——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為高質量發展提“數”

2024年2月5日 27点热度 0人点赞
刊載於《湖南日報》2024年1月27日12版
  周 妍 張福芳
  1月24日,湖南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開幕,幹貨滿滿的《政府工作報告》指明了湖南未來一年的發展方向及行動路線,加快高質量發展成為2024年鮮明的主題,而數字經濟這一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和關鍵引擎被多次提及,成為關註焦點。
長沙連續三年蟬聯“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榮譽稱號。
  作為現代化新湖南建設的主戰場,近年來,長沙積極搶抓數字化發展機遇,推動“數字”這一最大變革力量更好地為高質量發展賦能增效,取得了階段性成效:長沙數字經濟總量達4500億元,躋身“數字經濟新一線城市”;斬獲2022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唯一“城市大獎”,連續三年蟬聯“中國領軍智慧城市”榮譽稱號……
 2023年10月31日,“2023全球智慧城市大會·長沙”開幕,本次大會是2023全球智慧城市大會唯一分會場。圖為數字長沙展廳。    本文圖片由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提供
  智慧長沙,提“數”前行,步履越發堅定,已然匯聚起長沙實現高質量發展的蓬勃浪潮。
打造治理新范式
助力城市安全高效運行
  《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質量發展。高水平安全離不開高效能治理,城市治理的智慧化、智能化水平直接關系到城市運行安全。
  常住人口突破千萬的長沙,正在經歷由特大城市向超大城市的跨越。城市治理的范圍大、對象廣、任務重、事件多元且復雜,傳統的治理手段很難完全滿足現代化治理的需要。
  “芙蓉路、五一大道、韶山路、嶽麓大道等主幹道積雪均已完成清理,可以正常通行。”1月21日晚,長沙迎來了今年的初雪,在長沙市綜合指揮中心,工作人員通過調取主幹道、高速路口、高架橋等300餘路視頻,實時查看道路通行情況,防范雨雪、凍雨天氣以及道路結冰對“春運”運輸與出行的不利影響。
  實時科學調度指揮的背後是“長沙城市超級大腦”的加持。2021年12月,長沙正式發佈上線“長沙城市超級大腦1.0”,截至目前,“城市超級大腦”已向全市發佈智能中樞能力清單187項,“一腦賦能、數惠全城”的智慧城市運行格局已初步形成。
  依托“城市超級大腦”,194億條政務和公共數據實現跨層級、跨部門共享應用,累計調用上億次;近1萬平方公裡城市管理范圍被收入綜合指揮系統的“一張圖”,50餘萬個城市應急部件有了自己的“身份證”。城市的諸多細節信息,正通過各種“神經末梢”第一時間傳達到“中樞大腦”,為科學快速指揮調度處置各類突發狀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讓城市更加韌性安全。
  除了“城市超級大腦”,長沙還打造了“政務一朵雲”,已為全市78傢單位400多個政務系統提供雲服務。
  五一商圈實時人數、未來1小時人流量預測、街區主要地段視頻實時監控、智能告警、事件處理情況……在五一商圈安全運行指揮中心智能平臺上,人流密集度智能識別以及城市治理服務、快速響應機制等一應俱全。
  這是長沙城市運行安全智能管理試點建設的一個案例。該項目利用雪亮工程、天網工程現有視頻數據和算力、算法資源,對五一商圈重點街巷人流數量、消防車通道占用等,進行實時監測預警。
  不僅如此,長沙還建成了省會城市首個政務區塊鏈服務網絡,營造低成本區塊鏈應用部署環境;全國首個城市級的網絡安全運營中心建成運行,已覆蓋全市2600多個重點行業應用系統;“智慧應急”貫通五級體系,實現“應急指揮一個廳、調度處置一張網”;市視頻雲平臺匯聚環境監測、社會治安、交通運輸、氣象等視頻監控資源27萬餘路,24小時守護城市平安……
  隨著“雲、腦、網、安”等共性能力和基礎設施的全面建成,長沙城市安全高效運行有了“硬核支撐”。
繪就幸福新圖景
數據惠民溫情滿滿
  發展的目的歸根結底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數字長沙建設亦是如此,數字化發展更多體現在城市的溫情服務中。
  如今,在長沙,一部小小的手機,就能讓視障人士的出行更便利。盲人商先生是長沙市視障人士公交導乘系統的第一批受益者。從去年開始,他出行無需陪同,一部手機在手,就能自如搭乘市內公交和地鐵。而這都得益於公交視障人士導乘系統,通過數據互聯互通,該系統實現人、車、站實時互動,可精準提供線路查詢、預約、到站提醒等語音導乘服務。截至目前,長沙已完成72條線路1900餘臺導乘系統的安裝,未來將實現全覆蓋。
  “以前辦事,得提前預留半天的時間開具相關證明,如今隻需在手機上點一點,就能申請即時生成證明報告,真的是省事又省心。”近日,市民劉女士順利在手機上申請了“個人公積金繳存證明”,並下載了加蓋部門電子印章的證明電子版,很快完成了業務辦理。
  2023年以來,長沙積極打造“無證明城市”升級版,現已實現160類證照免於提交、27類證明在線開具、8000餘項政務服務“減證辦”“免證辦”。“湘易辦”長沙旗艦店上線四級深度服務事項820項、特色服務7800項,數量居全省之首;“我的長沙”APP匯聚2381項服務,註冊用戶量超1200萬。
  “我的長沙APP在手,走遍長沙都不愁”。作為政府官方唯一的城市移動綜合服務平臺,“我的長沙”APP圍繞市民的醫、學、住、行、生、老、病、養等人生大小事全面整合各類服務資源,還開設了長株潭服務專區,實現長株潭交通、社保等高頻服務事項“跨域通辦”“指尖辦”。
  除了政務服務、智慧監管,長沙其他重點民生領域智慧應用也是亮點紛呈。
  截至目前,已完成市政府網站集群和辦事服務平臺適老化與無障礙改造,助力老年人和特殊群體跨越“數字鴻溝”;長沙人才平臺實現高頻業務全程網辦,16萬人才“足不出戶”享受政策獎補共計25.11億元;“智慧教育”聯通教、學、管、評、測全鏈條服務,促進“雙減”與提質增效並舉;“智慧民政”推進“免申即享”“智慧養老”等服務模式創新,提升群眾獲得感;“智慧水利”試點建設“數字孿生瀏陽河”,支撐河長制運行……
  得益於“數字”加持,智慧城市惠民應用場景遍地開花,成為長沙這座連續16年蟬聯“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的生動註腳。
“乘”出發展新動能
場景與產業雙向奔赴
  2023年12月,國傢數據局等17部門聯合印發了《“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擘畫了發揮數據要素放大、疊加、倍增作用的“任務書”,構建了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施工圖”,找到了數據要素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金鑰匙”。
  數據要素如何“乘”出新動能,已經成為一道亟須回應的時代課題。
  “近年來,長沙在智慧城市建設、數據歸集共享賦能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數據要素稟賦優勢明顯,為落實發揮數據乘數作用奠定了堅實基礎。在新的發展階段,市數據資源管理局將聯合相關部門,通過推動實施數據要素×行動,在提供數據供給水平、挖掘各類應用場景、推進數據運營交易等方面持續發力,實現更高質量、更廣范圍、更多場景的數據要素應用復用,為推動長沙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數據動能。”長沙市數據資源管理局黨組書記、局長周娟平表示。
  數字經濟,數據要素是核心要素,應用場景是全新邏輯。
  近年來,長沙將智慧城市作為數字經濟的最大場景,通過加快推進新型智慧城市和數字政府建設,大量產生和釋放應用場景,上演了一輪輪場景與產業、機會與資本的“雙向奔赴”。
  據統計,長沙先後發佈5批共計544個智慧城市建設應用場景,總投資額共計205.43億元,吸引華為湖南總部、騰訊、螞蟻集團、湖南人工智能算力數據中心、360集團等企業、項目相繼落戶長沙。
  與此同時,積極探索推進數據要素市場改革試點,出臺《長沙市政務數據授權運營試點管理暫行辦法》,率先全省實施“首席數據官”制度,政務數據應用成果初顯。為搶占數字產業主賽道,加快數據要素市場培育,2023年10月20日,湖南大數據交易所新型數據要素交易平臺1.0版上線,數據“淘金”之路越走越廣闊。
  2023年10月25日,國傢數據局宣告正式掛牌成立。將進一步加快全國統一、輻射全球的數據大市場建設,推動數字經濟加速發展。
  此舉,標志著數字中國建設進入到新階段,上升至新高度。
  向“數”而行,用“數”賦能,以“數”制勝。
  在這場與數字化發展浪潮的雙向奔赴中,一個更具韌性、更有活力、更加幸福的“數字長沙”駛向高質量發展的美好未來,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湖南新篇章貢獻省會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