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挖出孫悟空墓,墓中出土「定海神針」, 那孫悟空真有其人嗎?

2024年3月2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

福建一座墓中出土「定海神針」,孫悟空墓真假如何?

2005年1月12日,新華社發布了一則新聞,在福建順昌發現了孫悟空的墓。經過挖掘,人們發現這個墓實則是一個被埋藏在地下多年的廟宇,這個廟供奉的是齊天大聖。

齊天大聖這一傳說中的人物,突然變成了現實真實存在的形象,這一發現讓網友們激動的心都沸騰起來。

但福建網友知道廟里供奉的是齊天大聖後,反而表現得興致缺缺,這是為何?

福建是一個多山、靠海的省份,這里從古代開始就有很多的猿猴作亂。這些猴子在人類社會如魚得水,絲毫不害怕人類,性格非常暴虐。

就像今天峨眉山的猴子一樣,張牙舞爪,常常出現傷人的事件。當時福建人在碰到這群作亂的猴子後,曾想過給這些猖狂的猴子一點教訓。

可這群猴子非常機智,一旦人們想傷害這群猴子,他們就立刻跑到山裡,讓人們根本抓不到他們。等到人類回去後,報復心極強的狗子們又會追到村民家裡,一群猴子圍攻一個人。

長此以往,人們更加害怕這群猴子,便將他們供起來,希望通過每日上供新鮮的蔬菜,讓這些猴子可以消停一點,讓大家過一段安生日子。

福建地理位置特殊,和外界交流不便,生活的地方又多原始森林,神秘莫測,當地的文化習慣也是「閔人好巫」。於是在當地儒家文化傳播的並不是特別廣泛。

儒家所持有的「子不語怪力亂神」的思想在當地也並不流行,猿猴自然而然就成了當地居民的信仰崇拜,生產力落後的古代,很難讓人們對猿猴作亂有正確的認知。

在這種強大的自然力量面前,人們的恐慌無處安放,便將猿猴的種種行為神聖化,猿猴最開始便以邪神的姿態出現在福建人的信仰中。

鬼神形象在中國歷史上經歷過幾個明顯的轉變時期,結合福建的猿猴崇拜,我們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到猿猴崇拜,是如何一步步轉變為齊天大聖的神靈崇拜的。

魏晉南北朝時,神鬼的形象主要是高深莫測,所選擇的神明和鬼怪形象與凡間生活息息相關。

猿是福建的特色,在當地就成了最普遍的一種崇拜對象。這種形象到了唐代以後,就變成了一種人格化的具有浪漫主義色彩的神鬼形象。

這段時期里,猿猴漸漸脫離掉人們最開始的不可描述的恐怖,人們開始賦予猿猴人的個性特徵,猿猴不再是不可認識的神靈,變成了有人性的惡的神靈。

到了宋朝後,神佛形象開始與人們的市井百態變得息息相關,很多的神靈都是來自民間,日常也是在民間活動。在宋朝,猿猴形象的群體崇拜變為了一個抽象化的特殊崇拜。

在宋朝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唐代時,有一位姓陳的隱士在烏石山洞中養了一隻猿猴,後來這個隱士羽化登仙,人們開始祭拜那個被他養在洞裡的猿猴,猿猴成了神的代言人。

人們將這個猿猴尊稱為丹霞大聖,並且慢慢完善了關於這個猿猴的故事,相傳這個猿猴毛色赤紅,在福建一帶為非作歹。

有一天這個猿猴看上了一位商人的貌美妻子,便化作這個商人的模樣和商人妻子生活在一起。

後來真的商人回來,將這只猿猴告到縣太爺處,縣太爺懼怕丹霞大聖的法力,便請來福州的保護神——陳靖姑

陳靖姑和丹霞大聖多次鬥法後,收服了這只生性暴躁的猿猴,從此丹霞大聖開始跟着陳靖姑一起降妖除魔,保衛福州平安。

明清時期,吳承恩寫下《西遊記》,在書中將丹霞大聖的形象進行再創造,構思出了一個更加嚴謹、討人喜歡的齊天大聖形象。

至此,隨着《西遊記》的爆火,人們開始到處建齊天大聖的廟宇,丹霞大聖也開始和齊天大聖的形象融合。

而在這種形象融合的過程中,就出現了「雙聖廟」,廟里有「齊天大聖」和「丹霞大聖」的碑,裡面還供應有二人的族譜。

但鮮為人知的是,在古代,孫悟空廟被稱為淫祠,不被正統所接受。

那孫悟空廟是如何在這種反叛的環境中,發展到如今的香火旺盛的程度呢?

2

福建挖出孫悟空墓,陪葬品有「定海神針」,難道真有孫悟空?

16世紀,明朝中葉,吳承恩看着自己手裡這本順昌縣游記,對丹霞大聖的產生了非常濃厚的興趣,看着當地人對陳靖姑的朝拜和敬仰,不由想起道教這麼多年來的變化。

隨後,他回到家中寫下了一本游記。這本游記後來變成了中國文學史上著名的神魔小說

那麼,吳承恩為何要寫下一本幻想中的游記?

在吳承恩生活的那個年代,曾經庇護福建百姓,保一方平安的道教祖先——陳靖姑已經不再是道教子弟推崇的老祖宗。

當時的道教在朝堂之上興風作浪,權力在手讓他們忘記了曾經立志為民除害,不參與政治的初心,權力帶來的芳香迷倒了他們的心智。

十幾歲的吳承恩就因為文采出眾,在當地遠負盛名,閒暇之際就愛收集各種志怪書籍。

後來,唐三藏取經的故事引起了他的注意,他總是在想唐三藏取經帶回來的東西里,是否真的有長生不老藥。

和我們現代的學生一樣,吳承恩在書院求學那幾年,靠着腦子聰明,文采出眾,勉強處於優等生的位置。但他的心思總是從課堂上,飄到那些奇異的志怪傳說中。

這樣不走心的學習態度讓吳承恩多次落榜,連續幾次名落孫山,讓吳承恩猛然覺醒,自己不能在這樣混下去了,必須要開始學習了。

可是,他心裡老是想着這些故事,感覺有無數個好奇心在自己的腦子裡四處轉悠。

終於有一天,吳承恩想着丹霞大聖的故事,心裡那個寫作的念頭開始逐漸成形,他越想越覺得這是一個好主意。

那時他的文采就遠超常人,對各類志怪傳聞的研習也比旁人要深的多,這樣他寫出來的游記肯定最讓自己滿意,由此吳承恩走上了創作《西遊記》的道路。

在寫作時,吳承恩最先碰到的一個問題,是自己常年在家考學,外出遊學的次數極少,無法在一本書中寫出更多外地的見聞。

想來想去,能將所有的見聞全都放在一本書里,最好的辦法便是將南宋流傳下來的一個說經話本《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改寫成自己的游記話本。

唐三藏去西天取經,這個故事沒有什麼可講的內容,比起佛法高深的唐三藏,吳承恩覺得那些只存在在神話傳說中的神猴,神通廣大,更能引起他創作的興趣。

在《大唐三藏取景詩話》里,孫悟空的形象是一個猴子化形的白衣秀才,這也算是一個常規的人物形象,在中國古代,妖精大部分都有化成人形,接近人類的特點。

胸中有無數故事急於宣洩的吳承恩,大膽創新,將孫悟空本來的猴子形象放在了取經隊伍里,為故事增添了不少色彩。

在《西遊記》的初稿中,孫悟空的形象是天不怕地不怕,還擁有一副俠肝義膽。可以說,吳承恩把自己筆下所有的對美好人格的追求,都放在了孫悟空的身上。

寫下初稿的吳承恩還沒有正式踏入官場,雖然才華橫溢,卻總是落榜。

他的念想,他的自傲還沒有經過現實的嚴峻考驗,而《西遊記》的修撰過程,也正好應對了吳承恩的一生波瀾起伏。

那麼,曾經神話傳說中僵化神秘的孫猴子形象,是如何變成今天我們熟悉的孫大聖的呢?

3

福建孫悟空墓中出土「定海神針」,孫悟空是否確有其人?

嘉靖三十年,吳承恩借酒消愁,他看着自己這個待了幾十年的書房,想着自己寫的文章,心中鬱郁不得志。

他一直在想,自己這一生到底能不能走上仕途,能否實現自己的一腔抱負?

完成《西遊記》初稿後,吳承恩的科舉之路也並沒有變得更加順利,他連續八年都未考中。

等到嘉靖二十九年時,吳承恩已不再年輕,中年的他補得一個歲貢生,等待分官,結果又沒被選上。

嘉靖三十四年,倭寇入京,吳承恩憤怒不已,發誓要投筆從戎,在戰場上實現自己為國效忠的願望,但被阻止,也沒能參與。

次年,吳承恩家中老母年邁多病,家中也沒錢再供他繼續讀書,吳承恩為養活家中老小,便去了浙江長興縣擔任縣丞。次年又調到潞安府做通判,但好景不長,被小人陷害,辭官回家。

直到隆慶二年,時隔十年,吳承恩再次踏入官場,他當官的這兩年讓他看遍世間不公,年輕時立下的志向報效朝廷現在看來,仿佛只是年少時的一場鏡花水月。

真實的官場讓吳承恩心灰意冷,做官後才發現自己當年多年名落孫山,深夜裡懷揣的對自我的懷疑,對未來的悲觀。他突然明白,原來並不是文章寫得好,就能入仕做官的。

不是有真才實學就能被高官看重,官場上對於一個立志山水風景的閒散官員,都是如此的容不下。

這一次,吳承恩僅僅在官場停留兩年,便毅然回鄉,貧困交加的他用盡全部精力來完善自己年輕時的那本游記,他心中有太多的不平要訴說,有太多的悲苦要吐露。

他一刻也停不下來,想着自己幾十年如一日,想盡辦法試圖考中官員,去到朝堂之上,向皇帝陳述自己的抱負。

他想為自己當地的百姓陳述冤情,讓權力還他們一個太平盛世,他在這幾十年裡見過太多不公,他有過太多的無能為力。

原本他以為老百姓的苦難皇帝是不知情的,可當他真的進到官場後、見到皇帝後,卻看到皇帝面色虛浮,卻依舊要吃道士練就的丹藥。

他還看到那些道士在皇帝身邊進讒言,下面無一人敢指出不滿。

這時候,他才知道自己一直以來的想法是錯誤的。

於是理想破滅後,他寄託了所有的孫悟空也在這一刻,擁有了屬於自己的圓滿故事線。天不怕地不怕的孫悟空,有了被壓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動彈不得的寂寞和悲苦。

學成歸來,清高自傲,敢為了自己徒子徒孫去大鬧閻王殿的孫悟空,原來在玉皇大帝的眼中也只配得上弼馬溫這一個算不上神仙的神仙一職。

原來,他游歷世間,走遍千山萬水,看到的世間不平和民不聊生,始作俑者竟是這些他們無比畏懼,在京城風花雪月的朝廷寵臣。

西天取經,取來最大的獎勵也不過是成佛成聖,成為神仙的一員又能如何,遵守着這些官場規章制度,從此以後,洗淨一身反骨的孫悟空卻不是當初的「孫悟空」了。

三年後,吳承恩停下了創作的筆,《西遊記》成了我們現在看到的樣子。寫完後,吳承恩放下手中的筆,看着自己現在所住之處這成百上千的書牆。

他沒有再看自己寫下的書,轉身走出去,為自己打了一壺酒,品着酒的辛辣滋味,口裡唱着當地的市井民謠,晃晃悠悠回家去了。

每當有朋友造訪,吳承恩便邀請他們看自己的得意之作,看着朋友們的震驚和夸贊,吳承恩眯着眼睛,喝着酒一言不發。

十年後,吳承恩離世,又過了十年,《西遊記》有了實體書冊。這奇幻的故事情節傳到了那個敬猴子為惡神的福建,人們發現這孫悟空居然和丹霞大聖非常相像。

孫悟空的美名越傳越遠,不知情的人們將福建的丹霞大聖當作是孫悟空來崇拜,無論當地的文人如何解釋丹霞大聖不是孫悟空,也沒能抵擋住熱情的信徒。

曾經代表反叛和自由的兩只猴子,都踏上了正統道路,倒也算是成全了他們相隔幾百年的血緣親情。

於是,這位丹霞大聖就與帶着「定海神針」的齊天大聖一起,被供奉在福建順昌的廟里。然後在多年後,被人們挖出一個「合葬墓」。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