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來加拿大,別來加拿大,別來加拿大

2024年3月2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文章首發挑戰賽#


周日在美國俄勒岡州奧特萊斯,偶遇了三個生活在加拿大溫哥華的華裔女孩。我很好奇她們為什麼開六七個小時車跨國購物。


一個姓趙的女孩告訴我,美國的奧特萊斯貨全、價低,關鍵是俄勒岡州免消費稅,比在加拿大買實惠得多,她和幾個朋友近半年都沒買過衣服、鞋、化妝品和包,准備在奧特萊斯一次買夠,帶回去。


俄勒岡州免消費稅我是知道的,從西雅圖或是舊金山開車過來的我經常碰到,但為了買點便宜衣服,從加拿大過來,我還是很驚訝,美國和加拿大的物價差距這麼大嗎?


小趙告訴我,不光是服裝鞋帽,現在的加拿大什麼都貴,還不停通脹,如果不算計着花,根本過不下去。見我不大相信的樣子,她給我算了筆帳。


她在溫哥華租住的一室公寓,一個月租金兩千二百加元,算上水電氣費用接近兩千六加元,她的餐飲費用娛樂費用再節省,一個月也要六七百加元,她的二手車油費攤進去保險和保養,一個月三百多加元,通信費用、網費及其他零零散散的開支,一個月還要兩三百加元,而她的工資稅後到手不過四千三百加元一個月,每個月幾乎剩不下什麼。


而她去加拿大之前在國內上過一年班,每個月工資雖然不算多,但好歹能省下三分之一。她的情況不是個例,她的香港同事,在香港一個月工資至少能攢下20%,而她那個印度同事更離譜,在印度一個月能攢下一多半,他們在加拿大,和自己的情況差不多,基本都是月光族。


而且加拿大現在高薪的工作也不好找,高科技公司不景氣、金融行業不怎麼招人,這幾年移民來的還多,工作越來越卷。想過得寬裕點,只有犧牲個人時間再打份工。


小趙的故事讓我想起了自己大學時的老師譚先生。


譚先生2017年退休,2018年攜師母去加拿大帶孫子。一個月前在微信里譚先生告訴我,他和夫人要回中國了。我有點不解地問他,大孫子馬上要上小學了,更是要人幫忙照看的時候,二老怎麼想着要回去?


譚先生很坦率地告訴我,加拿大的物價如今太離譜,以他和夫人的退休金想在加拿大生存是萬萬不能的,兒子兒媳沒啃老,他們反而啃小了。


他們回去,兒子兒媳能租個小點的房子,更不用考慮他們出門買菜方便,可以去遠郊租,這樣房租一個月能省下兩三千加幣,少兩口人吃飯,一個月又能省下幾百加幣。更不要說他們不在,日用品的花費也會大大降低。


這兩年兒子供職的高科技企業效益一般,兒子三年多收入沒有增加,兒媳孩子不到兩歲就出去工作,再多出父母的兩張嘴,日子只有越來越拮據,他們回了國,孩子的負擔會小些。


這就是我看到的加拿大的現實:看似賺得多,實則花得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