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特校」女校長照顧特殊兒童25年:他們就像我的孩子

2024年3月3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頂端新聞首席記者 張恆 見習記者 蘇梓晴 /文圖

「叮鈴鈴」的上課鈴聲響起。孩子們瞪大眼睛,手裡緊緊攥着畫筆,雖無法拿穩,仍盡力畫着。這是一群智力障礙兒童,正在美術課上努力畫畫。

這些孩子不能清晰地表達,當陌生人靠近時,會有攻擊動作。但當校長毛新巧走來,他們便依偎在她身旁。

毛新巧是這里的第二任校長——早在1987年,新鄉市一位退休老師創辦了新鄉培智中心學校,並擔任首任校長。

毛新巧沒有想到,她會在這里堅守25年多。

退休老教師創辦豫北第一所特殊學校,去世後女教師接棒

培智中心學校位於新鄉牧野區白小屯,是豫北地區第一所特殊學校。1999年,毛新巧成為這所學校的一名教師。她跟着學校的創辦人、校長趙長凱,共同陪伴這群特殊兒童成長。

2018年,80歲的趙長凱積勞成疾,不幸累倒在工作崗位上。當時,學校因出現極大困難面臨存留選擇,是社會各界的關愛讓學校得以生存下來。

老校長走後,毛新巧擔任校長,繼續堅守。

學校目前有在校生50人,大多為全日制住宿生。這些智力障礙的孩子,很多來自附近貧寒家庭。大多數孩子的父母要遠離家鄉、忙於生計,無法經常來校接送。朝夕相處之下,他們已然成了毛校長的孩子。

學校很簡單,共有四間教室,配備食堂和宿舍。孩子們情況特殊,學校12位老師中,7位老師負責代課,5位老師負責生活。老師會教孩子們簡單的數學、語文,最高到小學3年級的水平,另外還有體訓、智能訓練以及語言訓練。

「4個班以孩子的智力排序,其中4班的孩子認知狀況最差,甚至無法控制大小便,有生活老師特殊照顧。」毛新巧告訴頂端新聞記者。

學校為半公益性質,有些走讀的學生會收取少量的伙食費。長年住宿在學校的孩子,父母幾乎不來探望,這里就是他們的家。

由於辦學時間較長,很多家長慕名將孩子送來。「這些長期住校的孩子有的是父母在外務工,有的是直接把孩子留在這里,就搬離這座城市了。」

梁明雪是2班的老師,在這里任教10年了。她說,「已經習慣陪伴在他們身邊了,我是教數學的,基本只能教他們識別數字和簡單的加減法,大部分時間還是要照顧他們的生活起居。」

有的孩子永遠無法畢業,未來怎麼辦?

校園的一角,有一間破敗不堪的房屋,這是老校長趙長凱的辦公室。表面脫落斑駁的牆上掛滿了這所學校所獲得的榮譽:1996年河南省教育委員會頒發的「河南省特殊教育工作先進單位」、新鄉市「八五」期間發展殘疾人事業先進單位的獎狀、家長送的寫有「老師如父母,校園如家庭」的錦旗......

老校長走後的那一年,是毛新巧最困難的時候,學校的重擔一下子壓在她的身上,怎麼養活這些孩子,怎麼辦好學校,她要從頭學起。

花銷大,經濟來源不足,至今是壓在她身上的大山。毛新巧說,學校的土地是租賃的,每年租金3萬元。平時開銷最大的是孩子們的吃穿和藥物,每月要1~2萬元。

毛新巧是全職校長,丈夫在工廠務工,收入不高。她說,部分學生交的學費、孩子們的國家最低保障資金,全部花在學校。為保證學生的溫飽,學校開辟出一片菜地,為食堂提供原材料。

「我們堅決不收捐款,但是平時會有一些公益組織捐獻一些米麵油和床單被褥。」毛新巧說。

為了節省開銷,毛新巧既是校長也是老師,還兼顧學校的衛生清潔工作。她感到巨大的壓力,「這些老師有一些是我的親戚,是主動來幫忙,還有一些我是要給他們發工資的。實在不夠了,我就拿着我丈夫的工資貼補,反正我倆的孩子現在也長大了,不太需要用錢。」

除了開銷問題,這些孩子畢業之後的未來也讓毛新巧感到擔憂。「我能教一些尚有部分認知能力的孩子做一些手工,他們有些人畢業之後至少還能去打工。其他智力能力低下的孩子,就很難在社會上立足。」

學校正規的畢業年齡是18歲,畢業後的孩子會被家長接走,有的會去廠里務工,還有些成為了城市的保潔員,他們畢業之後也時常來探望毛新巧。

然而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從這所學校成功畢業,有些孩子從來這里的第一天開始就註定要和這所學校綁定在一起了。張鑫(化名)便是如此,即便已經20多歲,他依舊無法走出這所學校,衣食住行也離不開這里的老師,這里便成了他的家。

從6歲開始,張鑫就在這所學校就讀,目前已在校10多年。由於認知情況較差,甚至沒法正常走路與進食,他一直被安排在4班。看到志願者走進班裡,他似乎迫不及待地想要站起,但是又因為腿部力量不足被老師攙扶着坐下。

「他的父親去世了,奶奶年紀比較大,母親便將他留在這里離開了這座城市。」4班的老師告訴頂端新聞記者。「對我來說,他們就像我的孩子,衣食住行我都照顧着他們。」

像這樣長期待在學校的孩子有7個,春節期間,毛新巧與丈夫用自己的積蓄給這7個孩子添置了新衣。「過年總是要有過年的樣子,不能委屈了孩子。」然而毛新巧很久沒有買過新衣了,她摸索着陳舊的羽絨服說,「挺保暖,還能再穿好幾年呢。」

無法享受補貼,但愛心力量正在匯聚

2023年1月19日,河南省教育廳等七部門印發《河南省「十四五」特殊教育發展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2023年共投入特殊教育專項資金3620萬元,在各市開展特殊教育標准化建設工程,落實生均經費和經濟困難家庭學生資助政策。

新鄉市培智中心學校暫時還沒享受到資金補助。2月29日,河南省殘疾聯合組織工作人員告訴頂端新聞記者,河南省內已經開展相關的扶持政策,「全省目前特殊學校有153所,會對不同特殊學校進行撥款補助,但是要根據每個地市的財政情況,具體情況要詢問當地的教育局。」

新鄉市教育局工作人員表示,「目前國家的特殊教育計劃只針對公辦學校,新鄉培智中心學校屬於民辦學校,目前暫時沒有扶持政策。」

但多年來,來自政府單位及社會組織的愛心人士,一直在關注培智中心學校。

2月29日,頂端新聞記者在學校采訪時,遇到新鄉市發改委四級調研員殷志峰。他說,新鄉市發改委成立了「紅石榴」志願者服務團隊,針對這些特殊學校進行定點幫扶計劃。

殷志峰說,「我們會定期安排志願者在這里幫扶,安排附近學校的學生來這里進行志願教育和服務,讓孩子們接受更良好的教育,幫助他們走入社會。」

「我們也會為該學校提供項目支持,進一步改善該校的辦學條件和孩子們的生活環境。我們也會以發改委的名義出一些感謝信發給來做志願者的組織和單位,鼓勵大家積極地對這些特殊學校施以援手。」殷志峰表示。

民間志願者田正方也一直在幫助培智中心學校。他告訴頂端新聞記者,他們在努力呼籲,讓更多人關注這些民間的特殊學校,定期組織一些捐款捐物,探望這些失智孩子。

「這三年我們每年都會來這里做志願活動,毛校長的堅守讓我感動,我還會堅持下去。」田正方說。

毛新巧的幾乎所有精力都傾注在了這里:「很多孩子在這一呆就是十幾年,對於他們來說,我就是他們的媽媽,現在社會和政府幫助的力量越來越多了,我們會照顧好這些孩子,盡可能給他們最好的生活。」

下課鈴聲響起,孩子們小心翼翼地走出教室。有的趴在欄杆上,有的依偎在毛新巧身邊。他們無法說出完整的句子,只能含糊不清地說着什麼,目送着志願者們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