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對於治療突發性耳聾有什麼認識?使用針灸療法的效果怎麼樣?

2024年3月3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最早在《左傳》中就有提到「耳不聞五聲為聾」。耳聾是指聽力的損失,根據聽力損失程度的不同,也有不同的命名,如聽力損失程度較輕的可以稱為重聽。

按照發病的緩急程度,又可以將耳聾分為暴聾和漸聾,發病急驟的為暴聾,起病較緩的是漸聾,其中「暴聾」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突發性耳聾」。

將暴聾作為特定病名的記載,最早見於《黃帝內經》中,《素問·厥論》里提到:「少陽之厥,則暴聾」。

《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中也有提到,耳聾的人是由於腎氣虧虛,為風邪所乘,進入經脈,風邪隨血脈行到耳部,正氣與邪氣在耳部相搏,就會導致「卒聾」。

可見卒聾也是現在突發性耳聾的病名,屬於「暴聾」的別稱,此外還有如因髒氣厥逆所引起的暴聾證,因為髒氣上逆於耳,導致耳內壅塞不通,所以出現耳聾的症狀,多和眩暈一起出現。

《諸病源候論·卷二十九·耳病諸候》中也有相關記載「厥氣相搏,入於耳之脈,則令聾。」厥氣即氣機上逆。

厥聾不僅可指的是由於厥氣上犯耳竅,阻滯經絡而致的耳聾,還可以指猝然發生厥證而引起的耳聾。故厥聾除一部分屬暴聾外,還有一部分是屬於中風、暈厥范疇的疾病。

明朝《普濟方·卷五十四》中將「暴聾」設為專門的章節,專門記錄暴聾證的辯證論治,由此可見,其作為病名己被當時的醫家普遍接受。

在中醫學中,對耳鳴耳聾的認識由來已久,最早在《黃帝內經》中就有多處關於暴聾證病因病機的記載,如《素問·生氣通天論篇》中就提出了煩勞過度、夏天火熱侵襲能使人煎厥而引起暴聾;《素問·熱論篇》中明確提出傷寒病向內傳變侵及少陽後可以引起耳聾。

近現代醫學工作者把其病因總結為外感,髒腑內傷和失治誤治。病機總屬於虛實兩種。實者一般多見外邪侵犯、痰火郁結、肝火上炎、氣滯血瘀等證,虛者多為氣血虧虛。

如《景岳全書·耳證》裡面提到的:「耳聾證,總因氣閉,耳不通」,是說耳部氣血運行障礙,導致耳脈不通,可以引起耳聾。另外還提到了氣閉多是因為肝膽氣逆。

這種類型的耳聾,證型表現非虛非火,多是因為發怒,或者情緒抑鬱,導致氣機不暢,從而引起耳聾間。

《古今醫統·耳證門》里也有相關描述,提到耳聾證是由於氣道不通,痰火郁結,壅塞在耳部就變成耳聾《雜病源流犀燭》中關於「暴聾證」的記載與《太平聖惠方·卷三十六》相似。

都認為耳聾症的發生是由於腎氣虧虛,為外邪所乘,外邪進入經絡,上行到耳,正氣在耳部搏邪外出,斗爭激烈就會導致「暴聾」。

大多數古代醫家認為耳鳴耳聾可以概括性的分為風邪外襲、痰火郁結、肝火上炎、脾胃虛弱及腎精虧虛這5個證型。

此外,明代趙獻《醫貫·卷之五》中提到,耳鳴耳聾,是因為耳內有淤血所導致的,應該使用柴胡聰耳湯來治療。

不僅首次提出了瘀血內滯耳竅能導致耳鳴耳聾,還根據這一證型提供了治療方藥。《張氏醫通》中還提到,耳部的經絡不通,是導致耳部聽覺功能異常的主要病因。

瘀血和經絡不通理論的提出,大大的豐富了後世對於暴聾證病因病機的認識。對於突發性耳聾的辨證分型現在依然沒有明確的定論,不同的醫家有着不同的辯證方法。

因此,在治療上,因為辯證的不同也有着不同的治療方法。其中劉桂香將突發性耳聾分為以下四種證型進行辨證論治:

①肝火上擾型,治療用龍膽瀉肝湯加減,疏肝瀉火;②痰火郁結型,治療用二陳湯加味,清熱化痰;③氣滯血瘀型,治療用通竅活血湯加減,活血化瘀,通竅活絡;

④外感風熱型,治療用銀翹散加減,祛風除熱,解毒通竅。彭先榮W則根據症候變化,結合病因病機,提出了突發性耳聾的四種典型證型的治療方法。

①陰虛火旺、心腎不交引起的突聾,治當滋陰潛陽,交通心腎,方用耳聾左慈丸加減;②風痰阻絡、清竅不利引起的突聾,治以理氣化痰,祛風通絡,方用二陳湯加味;

③瘀阻血脈、經氣不通引起的突聾,採用活血通瘀法,方用通竅活血湯加減。④熱結腸道、腑氣不通引起的突聾,治以瀉熱通便法,方用大承氣湯加味。

採用中醫的六經辨證方法將突發性耳聾分為太陽證,少陽證和少陰證,分別予以銀翹散,小柴胡湯,六味地黃丸加減進行治療。

通過實驗發現耳聰丸對於氣滯血瘀型的突發性耳聾具有較為明顯的治療效果,且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患者的血流動力學,在臨床上值得推廣應用。

「暴聾」的病因分可以分為外邪侵襲和肝、脾、腎三髒功能失調,自擬葛根合劑加減對患者進行治療,療效顯著。

突聾證的病位多在肝,因此選100例突聾患者,實驗組採用復方聰耳湯隨證加減,結果實驗組總有效率明顯高於對照組。

腎精虧虛也是引起耳聾的主要病因之一,所以治療組採用耳聾左慈丸滋腎平肝來治療耳聾症,觀察其臨床效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7%,高於對照組的73.3%。

提出的「耳聾治肺」理論的基礎上,重新理解發揮「耳聾治肺」的治療方法,在治療中配以活血的藥物,可暢膈宣肺,再搭配補脾的中藥以培土生金,從而提高臨床療效,開辟了突發性耳聾辨證論治的新方法。

在《黃帝內經》中就有許多關於「暴聾」證針刺治療的記載,其中包括病因病機、針灸治療原則及選穴標准,後世醫家在其基礎上繼承創新,提出了更多的選穴和治療方案,在臨床上為「暴聾」證的治療提供了更多的思路。

在扶正祛邪、疏通經絡方面,針刺療法具有獨到的功效,在臨床上合理運用針刺療法可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通過研究表明針刺能夠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紅細胞壓積及纖維蛋白原水平,從而提高紅細胞的可塑性和聚集能力,達到改善耳內微循環的目的,進一步促進炎症吸收,減輕淋巴結水腫,減少毛細胞的壞死,以恢復聽力。

同時若配上營養神經的藥物共同治療,能更快改善患者的症狀,達到治療的目的。通過對照實驗研究發現,在西醫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結合針刺治療,可以改善耳內局部血液循環。

提高內耳毛細血管的通透性,進而使血液流變學發生改變,而血液流變學的改變在耳聾恢復的過程中具有重要的意義。

將70例突聾患者按照參加會診的先後順序隨機分為藥物組和針藥組,所有患者均予以注射用甲潑尼龍琥珀酸鈉,銀杏葉提取物,甲鈷胺注射液及巴曲酶等西醫綜合治療方案指導下的藥物治療,治療10日後停藥。

電針組取患側穴位進行針刺治療,並在針尾部接長城KWD—808—I脈沖電針治療儀,採用連續波,強度以感受到脈沖最小量為准,每次留針30min,治療15次。

經過治療後,針藥組對耳鳴THI評分及耳鳴程度評級的改善明顯(P<0.05),藥物組治療前後無差異(P>〇.05),說明電針治療對突聾患者的耳鳴症狀療效優於藥物組。

通過對60例符合納入標準的突聾患者進行對照試驗研究發現,無論是單純西藥治療還是在西藥基礎上加予電針結合隔姜灸治療對突發性耳聾聽力及耳鳴的恢復均有顯著療效。

但後者療效明顯優於前者。醫者認為,配合電針治療耳聾症療效顯著的原因可能有以下三點,一是局部電刺激可以明顯加強針感向耳道內放射,提高治療效果;

二是有節律性的刺激耳部穴位,使耳部的血液循環加快,可有效調節耳內神經活動的節律,改善耳鳴的症狀;

三是通過電刺激改善了患者的耳鳴症狀,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或抑鬱等情緒,改善失眠症狀,從而對疾病的恢復有遠期效應。

以「通」法為切入點,並根據耳周五個穴位的特性來施以不同的手法以達到改善內耳微循環,恢復耳蝸神經功能的目的。

耳門、聽宮、聽會三穴合用主疏通耳部的經絡氣血之功,翳風採取溫針灸,利用溫針灸的溫透作用,起到逐步改善內耳微循環的作用,且翳風局部分布面神經、耳大神經、耳後神經等,溫針灸亦可營養該處神經,提高耳蝸機能。

位於鼓膜中央鼓室內的內聽宮穴,其內有鼓室神經叢,施針該穴可以起到直觀的效果,顯著提高患者耳蝸神經的傳導功能。

有研究表明,在耳周運用針刺強刺激,可以有節律的收縮耳部肌肉,從而帶動耳周血管的舒張與收縮,達到促進血液循環的功效。

既使局部的缺氧狀態得到緩解,又提高了藥物的吸收和利用率,最終達到治療效果。運用穴位貼敷療法,選取患者神闕穴和雙足湧泉穴進行實驗。

與常規臨床治療結果對比發現,兩組療效差異無顯著性(P>〇.〇5),但穴位貼敷療法組聽力的平均改善時間明顯短於對照組(P<〇.〇5),這說明穴位貼敷治療對患者聽力恢復有促進作用。

穴位貼敷是將藥物直接作用於穴位,使其直接發揮藥力刺激經氣的運行,從而發揮其治療作用。

因醫者以為突發性耳聾證的中心環節為氣滯血瘀,治療上應以行氣活血、化瘀通竅為主,所以所用的藥物大多具有辛香走竄、氣味俱厚的特點,即「氣行則血行」。

使用辛香行氣作用的藥物,再結合穴位貼敷的外用給藥方式,以調暢全身的氣機,推動血液運行,上輸到耳,使達到通達諸竅的作用。

這種治療方式特別適用於對口服中藥和針灸治療禁忌的患者。對60例突聾患者進行對照實驗,對照組採用常規西藥治療方法。

治療組除常規西藥治療外,還進行針刺以及穴位注射治療,研究表明,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3.3%(P<0.05),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66.7%(P<0.05)。

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說明穴位注射對於治療突發性耳聾也有重要的研究意義。針灸具有疏通經絡、溫經活血的作用。

配合復方當歸注射液活血化瘀、維生素B12注射液營養神經,可以更好地發揮治療作用,有較理想的臨床治療效果。

選取104例患者,隨機分成兩組,對照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治療組應用針灸、電針並配合推拿治療。

結果顯示治療組總有效率明顯優於對照組(87.5%VS63.3%,P<0.05)。通過隨機對照實驗也發現,通過經絡按摩及紅外輻照治療可顯著改善患者病情。

推拿按摩手法可和解疏通耳部的經絡,引導厥陰經氣,實證可引導肝火下行,虛證可補益肝腎,增強針灸治療耳聾證的效果。

以上說明推拿按摩療法可以作為治療突發性耳聾證的輔助手段,值得在臨床上應用推廣。將85例突發性耳聾患者完全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

最後研究結果表明,治療組總有效率為86.68%;對照組總有效率為67.5%。兩組比較,治療組的治療效果明顯優於對照組,且具有顯著性差異(PC0.05)。

此醫者運用中醫學理論與現代醫學對突發性耳聾證的認識相結合,採用耳部熏灸的方法直接刺激耳道,溫經活血,開竅啟閉,配合針刺調養髒腑,梳理氣機,標本兼治。

使氣血宣通調順,改善耳部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了耳部迷路淋巴和血液之間的物質交換,改善耳部缺血狀態,調整神經功能,從而改善耳聾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