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江軒浙東飲水當思源

2024年2月5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說起南水北調工程,可謂大名鼎鼎、盡人皆知。但你是否知道,在之江大地上有著浙江版的“南水北調”——浙東引水工程。

工程以杭州蕭山為起點,引富春江水向東,翻越渡槽,穿行江河,輕撫過蕭紹甬平原的人間繁華,最遠流向舟山群島。在過去10年裡,工程累計引水50億立方米,相當於向浙東地區輸送了350多個西湖的水量。

去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來到浙東運河博物館考察時,還關切地詢問起浙東引水工程的情況。這項工程,緣何讓總書記如此牽掛?又為浙東地區帶來了什麼?

曹娥江“一江兩岸”全景 圖源:“浙江交通”微信公眾號

2005年12月30日下午,曹娥江河口的錢塘江畔工地上彩旗招展、氣球飄揚,大型器械聳立,運輸車輛整齊排列。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宣佈“曹娥江大閘樞紐工程開工”,並啟動開工按鈕。頓時,機械聲隆隆轟鳴,禮花綻放,人群的歡呼聲響徹雲霄。自此,曹娥江大閘進入建設階段,浙東引水工程由此啟動。

2005年12月30日大閘開工典禮現場 圖源:新華社

提及浙江東部地區,人們腦海中定會浮現出江河波湧、小橋流水的畫面,想當然地覺得是一個豐水寶地。那為何會需要引水呢?

現實並不如想象般美好,亙古至今浙東地區長期被缺水問題所困擾。“今年旱勢連吳中,吾州乃獨勞神龍”,陸遊的這句詩記錄了800多年前江浙一帶連年遇旱的情形。1967年,《寧波地方志》記載,夏至日後連續132天未降雨,田地開裂、作物枯焦,工廠缺水停產,象山大塘千餘人駕駛200艘船外出運水。

究竟是何原因,讓“幹旱缺水”的戲碼在浙東地區頻頻上演?

癥結一,“山-原-海”的特殊地形。“河流源短流急,少有滯蓄空間”,導致一旦下暴雨,洪水便呈肆虐之勢,而如果遇上幹旱,大地就會幹枯甚至開裂。這就帶來了一種奇怪的現象,雖然浙東地區地域面積不廣,卻會在同一時段出現這邊抗洪那邊抗旱的洪旱並存現象。因此,數千年來,引水治水一直是浙東文明演進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

癥結二,水資源的時空分佈不均衡。浙江經濟佈局、人口分佈與水資源稟賦不匹配,這從數據中可窺一斑——經濟繁榮的蕭紹甬平原人均水資源量不及全省平均水平的1/2。

先天條件不足、經濟社會發展迅速,造成了“浙東缺水”的歷史難題。上世紀60年代,有水利專傢提出大膽設想:何不仿照南水北調,在浙江搞一個西水東調,把富春江水引向寧紹平原及舟山海島。

但受客觀因素所限,這個夢想幾度擱置。直到40餘年後,看似異想天開的“浙東引水夢”終於付諸現實。

中國第一河口大閘——曹娥江大閘 圖源:“紹興水利”微信公眾號

開端還要從2003年說起。這一年,習近平同志親赴浙東地區考察浙東引水工程規劃路線,並實地踏勘曹娥江大閘閘址。

在此前漫長的30餘年裡,專傢們從未停下求索的步伐。他們從富春江源頭出發,用勘測儀刻畫著流經區域的水網地質數據,整理追溯數十年的水文資料。大傢一遍又一遍在圖紙上推演計劃的可行性和路線的科學性,為“水到底能不能引”吵得面紅耳赤。

實地考察引水線路,踏勘工程選址,聽取專傢意見,經過深入調研,習近平同志推動建設浙東引水工程,為解決浙東地區的缺水問題開出良方。2005年12月30日,引水工程正式拉開建設序幕。

作為最先啟動的項目,曹娥江大閘樞紐不僅是整個浙東引水工程的關鍵所在,更是最大困難所在。

曹娥江是錢塘江最大的支流。隻需在河口建一大閘,就能從外江變為內河,如此,浙東地區就能形成一個相對封閉的內河系統,便於水資源調配。然而,曹娥江口在錢塘江的強湧潮區域,在此進行建設,不僅面臨海水對工程的強腐蝕性,還要面對頻繁的潮湧對建築的極大破壞。

在建設中,難題接踵而來,但更多的人迎難而上。如80歲高齡的潘傢錚院士回鄉支援,有一次他剛動完手術便直奔施工現場,下到基坑,仔細檢查鋼筋混凝土底板的質量;頂尖專傢團花費整整兩年、畫了五六千張圖紙,研究出多項新技術新工藝,其中一些在人類建閘史上是首創。

2008年12月,隨著28扇閘門訇然落下,過往所有的洪水肆虐、赤地千裡,縮映在潮水撞擊閘門飛濺出的每一水滴之中,在曹娥江大閘前倉皇遁去。

此外,蕭山樞紐、舟山大陸引水工程、欽寸水庫、引曹南線相繼開工……一代又一代浙江治水人,用辛勤和智慧締造潤澤大地的民生工程。2021年,浙東引水工程全線貫通,“一江春水向東流”終於具化為現實。

曹娥江大閘抵擋錢塘江強湧潮 圖源:“紹興水利”微信公眾號

浙東引水工程耗時18年,克服眾多艱辛困難才得以建成。作為一項水資源配置工程,它以這樣一些鮮明特征載入浙江的歷史;投資規模最大,跨流域最多,跨區域最大,引調水線路最長。那麼它之於浙東地區究竟有何重要意義,才值得如此付出?

一是為浙東地區解了“渴”。它打通了浙東地區水系的“任督二脈”,重構出一個較為理想狀態的河湖水系。如今,這條323公裡的“動脈”,多年來平均輸送8.9億立方米的富春江水,潤澤杭州、紹興、寧波、舟山的1750多萬人口。

如舟山群島,過去“缺淡水”是一直困擾其發展的“心病”,在2003年大旱時,甚至要花費30元一噸從外運水,才能勉強保障居民飲用。而今“遠水解了近渴”,隻要擰開水龍頭,經海底通渠而來的清水就“如約而至”。

二是守護了一方安瀾。缺水為困,澇水亦災。浙江伴海而生,臺風常有,水患多發。在輸送水源之餘,浙東引水工程還起到了排洪防澇、安瀾鎮流的作用。

工程啟用以來,經受住了臺風考驗,千百年來浙東沿海民謠所傳“潮水一來心發跳”的情形,而今不再重現。比如2021年臺風“煙花”侵襲之時,曹娥江大閘在連續9天內啟閉閘門426次、排水10.5億立方米,終換來下遊城區無一進水受淹的圓滿結局。

三是喚醒了水鄉風韻。“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因為有富春江水源源不斷湧入,蕭紹甬平原河網的流速大幅提升,河道水質也顯著提升。可以說,浙東引水工程傳遞著生命的脈動,潤澤著沿線生態,把水清岸綠的詩畫江南形象沖刷得更加亮麗。

一江碧水過,美景入畫來。由數據可見,工程沿線監控斷面全面消滅了劣V類水,流經的伏龍湖、上林湖等60多個河流湖泊成為省市美麗河湖。在杭州灣國傢濕地公園、鑒湖濕地公園,攝影愛好者用鏡頭記錄下600多種鳥類。

四是促進了城市和產業發展。浙東的城市生於水、興於水。得益於浙東引水工程,在曹娥江大閘建成後,茫茫海塗得以利用,紹興的城市版圖向北拓進了15公裡。

水是工業的血液,工程為杭州灣一線的產業新城崛起提供了“鮮活血液”,像餘姚西北部昔日的鹽堿地搖身一變成了生態園,寧波前灣新區的智能汽車產業產值超千億,一個個鮮活的故事印證著“浙江速度”。

既飲春江水,當思何處來。我們重溫歷史,從中追尋光芒,激發感恩之情,汲取前行的力量。如今,這宛如巨龍蜿蜒前行的浙東水脈,正奔騰向遠方,於波浪翻湧間續寫著時代華章。

來源:浙江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