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戰俘程立人:在阿根廷成巨富擁有60萬畝土地,娶了總統妹妹

2024年3月3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1986年,迎娶了總統妹妹的阿根廷富商為貴州思南縣的一個小村莊捐款,面對拿出如此巨額的捐款的人,當地的村民表現得非常震驚,因為這個富商竟是三十年前被大家以為在已經在朝鮮戰場死亡的人。

這位超級富商究竟有着怎樣的傳奇經歷,他是又如何從一個戰俘到富商呢?


世亂遭飄盪

1949年7月,國民黨95軍來了個身材高大,又黑又壯,還一臉麻子的人,名字叫程立人。任誰都想不到,這個一副「草莽」長相的人,竟是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

程立人1926年出生在貴州思南縣的一個頗為殷實的家庭,程家世代從商,這些年攢下了不少家底,即使生逢亂世,還是有能力讓程立人上了新式學堂,一直到中學、大學。

可以說,程立人的學生時期還是過得不錯的,他的語言能力非常強,大學時期他就主修外語專業,還自學了西班牙語法語等多國語言,這也為他之後的傳奇經歷打下了基礎。大學畢業之後,程立人走出了象牙塔,開始面臨人生的一個重要選擇。

有着如此高的學歷,他自然非常渴望能夠干出一番事業,但是當時解放戰爭正是關鍵時刻,國家也因為常年的戰亂而滿目瘡痍,根本沒有給程立人施展才華的機會。那時候程立人最大的願望就是能夠停止戰爭,早日過上和平穩定的生活。

不過現實總是很殘酷的,因為找不到工作,為了生計,程立人只能加入國民黨,幹了自己最厭惡的事情。他不理解,為什麼趕跑侵略者之後,政府不是想着趕緊建設國家,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而是把槍瞄準了自己人?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渾渾噩噩的過着,突然有一天,平靜的部隊突然開始躁動起來,程立人連忙詢問發生了什麼事,戰友跟他解釋說,劉文輝和鄧錫侯反了,他們說看不慣老蔣回過頭來打自己人,就帶頭要投靠共產黨

關於「共產主義」,程立人讀書的時候了解過,他知道中國共產黨是一支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好軍隊,再加上和共產黨打了幾場仗之後,程立人心中的天平偏向了哪裡他自己已經明白了。於是程立人毫不猶豫的拿起了槍,加入了勞動的隊伍,成為了一名光榮的解放軍戰士。

1951年3月,程立人又遠赴朝鮮作戰,面對強大的敵人,程立人知道自己這次很有可能凶多吉少,甚至還有很多志願軍戰士是抱着必死的決心的。程立人安慰家人、也是安慰自己說:「你們放心吧,我一定會回來。」讓程立人沒有想到的是,自己雖然在這場戰爭中活了下來,卻三十多年沒有再踏上這片土地。

1951年的某一天,面對敵人來勢洶洶的進攻,程立人所在的部隊接到命令,要一邊撤退,一邊掩護主力部隊。程立人和隊友們為了完成任務,在後面苦苦堅持,相當於用自己的生命為行動爭取時間。


那一晚上,炮彈接連不斷的炸響,幾乎快要把黑夜映成白天,一時之間,轟鳴聲、怒吼聲連成一片。程立人所在的隊伍堅持了一晚上,不幸的是第二天天一亮,聯合國軍即將他們死死的包圍住並且全部俘虜。

在後來的采訪中,程立人聲淚俱下的在鏡頭前面訴說着當年戰爭的慘烈和恐怖。但是在程立人的戰友張澤石的一部書中卻對當年這件事有另一種說法,他書中寫程立人等人主動向敵軍投降,並且怒斥程立人不管戰友的安危,選擇向敵人投降,為什麼要做這種沒有骨氣的事情。

雙方的說法各不相同,不過真相到底是什麼樣的,我們只能等待更多的證據。


巨濟島的苦難

被聯合國軍俘虜之後,程立人被關押在了巨濟島,朝鮮戰爭時期,美國在韓國的巨濟島建立了當時最大的戰俘集中營,這里周圍分布着幾十個人跡罕至的小島,想要逃出去跟本不可能。

蔣介石敗退台灣之後並沒有停下自己的小心思,他和美國商議,要在戰俘營里宣傳自己的思想,讓這些人歸順自己。為了瓦解志願軍內部的團結,敵人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威逼利誘全都用上了。

在他們看來,這裡面有很多曾經是國民黨的士兵,這場策反肯定會輕而易舉。但是他們低估了共產黨的意志。面對敵人的鎮壓,志願軍們奮起反抗,熬不過去的時候還有人帶領大家一起高唱國際歌。

可是在這一番操作之後,戰俘營里也有了「國共之爭」,雙方經常互看不慣,打架斗毆的事情更是時有發生。程立人因為自己出色的語言能力,很快就成為了大隊長,幫助處理戰俘營的一些事務。


程立人管理的第四大隊大多參軍前都是一些農民和城市的底層市民,相同的背景和遭遇讓他們選擇報團取暖,並且組成了「弟兄會」。其中有兩個人在隊伍中很有威望,經常幫獄友們打抱不平,大家都很信服他。久而久之,他們成了真正的「隊長」,程立人的職位就被慢慢架空。

再加上程立人的立場過於模糊,從來都沒有明確過自己的派別,所以他一直處於被邊緣化的狀態。後來程立人又被委任成為文化教員,編寫材料並向獄友們傳授知識,從此人們就更加疏遠他。大家都把他看做為美國人做事的走狗,國家的叛徒,程立人聽着這些難堪的話語,心裡自然非常不好受。

在這種情況下,想要保持中立的立場,獨善其身幾乎是不可能的。程立人在戰俘營的日子並不好過,毆打和辱罵幾乎成了常態,還有傳言說程立人是自己投降的,一群義薄雲天的漢子們最厭惡的就是這個,連帶着看程立人也非常不爽。

但是他還是堅持自己的做法,對於他來說,只要能好好的活下去,別人對他的評價並不重要。在集中營的一個角落裡,昔日的好友勸程立人:「你一定要這樣做嗎?」程立人沉重地點點頭:「我所有追求的不過是一個平衡,並不想捲入這場紛爭之中。」

戰爭結束之後,美國開始遣散戰俘,大家都各自有了去處,只有程立人呆愣在原地不知道何去何從。因為他的立場,任何一方都不會輕易的接納他,按照程序,美國人只能將他送往中立國

印度的這一年裡,程立人受盡了白眼和冷遇,對方一看到他是外國人,根本連話都不願意和他多說,因此他只能幹着做苦的活,拿着最微薄的工資。眾所周知,印度是一個種族制度非常森嚴的國家,程立人一個外鄉人,沒有背景和資本,就便是空有一身才華也無濟於事。

來到印度之前,程立人覺得憑借着自己的能力,無論怎樣都能在印度站穩腳跟。他原本想要用語言作為敲門磚,沒想到來到印度之後才發現這里根本無路可走。無奈之下,程立人只能登上那艘將要遠渡的船隻。

起初程立人只有一個目的,那就是離開印度,無論去哪裡都好。此時的他還不知道,這個將要駛往阿根廷的船,將會給他的人生帶來怎樣翻天覆地的變化。


戰俘的逆襲

來到阿根廷之後,程立人憑借着自己的商業頭腦和出色的語言能力,很快就發現了商機,他發現阿根廷盛產一種紅色的寶石,在印度的那些日子裡他對那個國家也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他們非常喜歡紅色的東西,對這種紅色的寶石需求量更大。

於是轉身投入到國際貿易的行列,從阿根廷收購這些東西,再運往印度進行售賣,從中間賺取差價。從此之後,他的生意做的風生水起。隨着財富的積累,程立人又開始了他的慈善事業,經常幫助那些有需要的人,因此他在阿根廷有着很高的聲望,總統還將自己的妹妹嫁給了他。

這場婚姻在當時還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不單單是兩個人的身份,還因為年齡的差距。不過這麼多年過去,兩個人夫妻之間感情還是很好。這些年,程立人擁有了財富和愛情,卻還是放不下自己的家鄉。


但是因為當年的事,他始終覺得自己沒有臉面回國。當時國內的形勢並不是很好,程立人只能先拜訪台灣,再次看到和自己一樣特徵的人,聽到熟悉的語言,程立人經不住潸然淚下。

一直到改革開放之後,已經八十多歲的程立人坐上回家的輪船,漂洋過海回到了他夢寐以求的國家。對於程立人的突然歸來,鄉親們都非常震驚,當年程立人在戰場上沒有回來,大家都對他的去向議論紛紛。不知道內情的人以為他在就死在了異國他鄉,了解內情的人對程立人還活着並不意外,意外的是他當年還是一個一無所有的戰俘,如今竟然成了「珠寶大亨」。

經過考慮之後,程立人決定拿出一些錢來用於家鄉的建設,對於程立人的好意,人們的態度也都各不相同。不過程立人還是將這筆錢用在了家鄉的基礎設施建設,還把一大部分用於家鄉的教育事業。


在外漂泊半生的程立人深深地知道,只有知識才能改變這些孩子的命運,他希望自己捐助的這些學校能為國家培養出一批一批的國之棟梁。之後程立人多次回國還經常拜訪這所學校,並親自題詞「教育是國之根本」,希望以此來勉勵孩子們。

回憶起自己的家鄉,程立人總是心情非常激動,他說:「如果我沒能為家鄉做些什麼,那我也沒有臉面回去面對父老鄉親。」後來程立人又拜訪了自己之前的老戰友,在知道他們有的過得並不好之後,就想要給他們一些錢改善生活。


有人卻對當年的事情一直耿耿於懷,對程立人拿過來的錢不屑一顧「我們可不會花美元」。之後他還多次想要憑借着自己的能力為家鄉帶來一些出路,但是成效都很微妙,這也成了程立人的遺憾。

在那段艱難地歲月中,程立人的做法確實讓很多人義憤填膺,不過如果拋開這些來看程立人的一生,我們不得不佩服他的能力。從戰俘到超級富商,程立人用自己的人生演繹着一段傳奇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