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韓奸計破壞、國內惡性斗爭,中國如何直道超車,拿下世界第一?

2024年3月4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液晶顯示屏,現在已經不是什麼稀奇的東西。但是,在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發展過程中,卻遭遇了無數的挫折和挑戰,除了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問題外,還要面臨日韓競爭對手的各種阻撓和破壞。什麼離間計、低價傾銷、坐地起價和弄虛作假等等,可謂奸計頻出,無所不用其極。

那麼日韓是如何阻撓和破壞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發展的?中間發生了哪些故事?我們又是通過什麼手段實現直道超車的?今天我們就來系統了解一下。

80、90後人的家裡應該都買過那種大屁股的電視,就是老式的顯像管電視,它曾經在大陸占據了絕對的統治地位。直到2000年後,液晶電視逐漸進入百姓家裡。不過一開始,這種電視價格都很高,而且尺寸也不大,差不多在進入2010年後,液晶電視的尺寸越來越大,價格反而越來越低。

之所以會這樣,就是因為液晶面板的技術在不斷提升,成本則不斷下降。對於老百姓來說,可能只是一個價格和尺寸上的直觀感受,但背後卻代表着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艱難崛起。

液晶,簡單來說是一種液態晶體有機化合物,在1963年,有科學家發現液晶分子在通上電流後,排列會變得有秩序,使得光線很容易就通過,如果斷電,排列就會混亂,光線無法通過。這個發現啟發了很多人,他們開始致力於用液晶來製作顯示屏材料。

到了1971年,瑞士一家公司製造出了世界第一台液晶顯示器,不過由於相關技術比較粗糙,這台顯示器的尺寸很小,畫質也很低,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

但是自此開始,液晶面板技術開始快速發展,到1988年,日本夏普公司生產出了第一台商用的14英寸彩色液晶電視機,而後其它一些公司也紛紛推出自己研發的液晶電視。

液晶顯示時代由此到來。雖然一時間群雄並起,但夏普等日本企業憑借先發優勢,在接下來幾年裡攻城拔寨,很快實現了日本在液晶面板產業的統治地位,所占市場份額超過了90%。

而早在第一台液晶顯示器問世後,中國也開始加大對液晶顯示技術的研究力度。80年代初,我們一些科研機構和工廠,就製造出了4英寸的LCD液晶面板。

不過在那個年代,中國剛改革開放,一般老百姓能買一台幾百塊的黑白電視機都算不錯了,液晶面板也只限於研發領域,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即便是進入90年代,百姓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相中國彩電行業也快速發展,但一般人也還是買不起液晶彩電,手機和電腦更是不多見。

所以,沒有需求,大陸的液晶面板產業長時間遲滯不前。

而反觀日本,在60年代就已經進入發達國家行列,80年代經濟發展更是火熱,人們也捨得花錢消費。消費是促進產業發展的原動力,什麼手機、電腦、游戲機等等需求龐大,促進了日本液晶面板產業的快速發展,和相關技術的更新迭代,像夏普這樣的日本公司當然活得非常滋潤。

90年代中期,日本液晶面板產業已經形成了從原料、生產設備到製造的一整套體系。

相比夏普,中國大陸原來曾研製出LCD液晶面板的那些企業,卻反而舉步維艱,瀕臨破產邊緣。

其中北京電子管廠,曾經在輝煌時期,是和首鋼並列存在的大國企,但在90年代,因為連年虧損厲害,連正常的生產經營都無法維持,成了姥姥不疼舅舅不愛的存在,國家和銀行都不知道怎麼幫。

廠里的員工因為長時間拿不到工資,很多人連肚子都填不飽,只能去菜市場撿爛菜葉。

1992年接任廠長,當時才35歲的王東升感覺,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於是帶頭出資5000元,和幾千名員工一起湊了650萬元,將北京電子管廠改製成了北京東方電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只是光改制沒用,650萬對於東方電子那巨大的債務來說,只是杯水車薪,連還銀行都不夠,所以還得找錢找項目。

為了開源節流,王東升只好忍痛下放電子廠下屬的那些子公司,讓他們自己想辦法找食,所謂自力更生,其實也是自生自滅。

之後東方電子和這些子公司搞了好多項目,包括當時熱門的保健茶、營養液等等,結果沒幾個能成的。

好在東方電子改造了老辦公樓,將其出租給別的公司,以收取租金;同時,它和日本公司合資組建了一家企業,生產彩色顯像管的玻璃原料,當時正值中國彩電行業快速發展時期,所以這個公司生意也還算不錯。

只是,這樣還算平穩的日子也沒能維持多久。

到了2000年初,由於大陸一股腦冒出來好多電視機廠家,開始無序混亂競爭,導致內耗嚴重,各種劣質產品大行其道,一些好公司被生生擠垮。

與此同時,日本等國的LCD液晶電視也開始大舉進軍中國大陸市場,在這種「高檔貨」面前,大陸生產的老式電視在城市裡被殺得節節敗退,幾乎沒有什麼還手之力,一時間更多的電視廠商走向倒閉。

多虧那時候,中國政府適時推出了「家電下鄉」的政策,採用政府補貼方式,幫國內家電廠商打開農村市場,才讓一部分的家電企業活了下來。

隨着顯像管電視市場份額的不斷萎縮,東方電子下屬的那家合資企業生產的用於彩色顯像管的玻璃原料,自然是越來越沒有市場,所以企業效益越來越差,又讓東方電子陷入了困境。

所謂窮則思變,王東升覺得這樣下去也不是辦法,便決定公司開始轉型搞液晶顯示屏。

可是,雖然作為東方電子前身的北京電子管廠,曾經在80年代率先研製出過4英寸的LCD液晶面板,但是過了這麼多年,它使出洪荒之力,也只能勉強能造出十幾英寸的液晶面板。可都2000年了,大家誰還願意去看才十幾英寸的電視,而且價格還貴。

相比大陸,國外的LCD液晶面板的更新換代特別快,到2000年初,就已經研製出了第5代技術,生產的液晶顯示屏能達到32英寸。

於是王東升想來想去,覺得還是得花錢引進國外先進技術。為了籌集所需資金,東方電子還在A股市場增發股票,之後又更名為京東方科技集團。

可是,液晶面板技術關乎的產業集群非常龐大,於國家而言跟命脈無異,處於領先地位的國家,不管日本還是韓國,都管控得很嚴,哪有那麼容易把先進技術轉讓出去。

王東升本來是想向日本企業合作購買技術,畢竟當時在液晶面板技術上,最厲害的還是日本。可日本卻非常傲慢,根本不肯賣。即便當時日本經濟發展低迷,非常缺錢,仍是不肯鬆口,他們甚至還宣稱,即便再窮,即便餓死,也不會「便宜」中國人。

還有的日本企業實在撐不住了,就假借技術轉讓費定金之類名義,跟京東方要一筆錢救急,拿到錢後,卻開始翻臉,怎麼也不肯跟京東方進行長期深入合作。

就這樣被日本拖了很長時間,京東方也耗盡了耐心,轉向韓國尋求合作。時值2003年,韓國現代受韓國經濟下挫影響,正計劃剝離集團下屬的液晶面板業務。

這讓京東方、看到了機會,於是趕緊和現代集團接洽,希望能接手現代集團的液晶面板業務。

誰知道,就在雙方開始談判時,台灣省一家公司殺了出來,表示也對韓國現代的液晶面板業務感興趣,並希望能和京東方一起合作引進。

京東方覺得,這也未嘗不是個好辦法,畢竟韓國現代要的價格還是很高的,京東方一家吃下,負擔很重。

可韓國現代一看自己的液晶面板業務變成了「香餑餑」,便開始坐地起價,將報價一下子提高了三分之一。而台灣省那家公司也不靠譜,雖然和京東方出一樣的錢,卻想平白占更多股權,並且私下去找現代簽了協議。

見如此,京東方也來了火氣,直接宣布退出。結果台灣省的公司慌了,因為就它一家根本拿不出那麼多錢來,索性耍賴不幹了,還因此被韓國政府罰了一大筆。

沒多久,現代也着急了,因為市場上液晶面板更新換代太快,這導致它的液晶面板業務不斷貶值,再拖下去就會變成雞肋,於是就主動聯系京東方尋求繼續合作。京東方倒也沒擺譜,很快就和現代簽了合作協議。

可在雙方最後交割時,京東方發現,現代竟然有很多資料造假,比如它有些所謂的資產,竟然是租賃別人的,並且隱瞞了許多未償還的債務等等。

這個事情,純粹是現代的陰謀。他想的是,本來也是一錘子買賣,多搞點算點,況且彼時的中國企業可沒有現在這麼硬氣,大概率就認栽了。

但京東方沒慣毛病 ,當場宣布,雙方合作協議作廢。

這下現代慌了,趕緊賠禮道歉,並且主動把賣價降下來許多。雖然說好馬不吃回頭草,但京東方和政府相關部門經過商討後,認為還是有必要買下來,所以最終京東方花了3.8億美元收購了現代的液晶面板業務。

不過,當時京東方可沒這麼多錢,這其中很大一部分還是政府出資的。

通過這次交易,京東方不但拿到了韓國現代在液晶面板方面的全套技術,還打包拿到了相關的圖紙和設備,以及好多韓國的工程師。

沒多久,京東方就開始在北京建設了中國第一條LCD液晶面板的5代生產線。

到了2005年,這條生產線正式開始量產。可這時候,很多人,尤其是京東方卻高興不起來。

因為這一年,正值液晶面板低周期,市場萎縮,價格下降。更重要的是,同個時候,日韓已經開始上馬更加先進的第7代線和第8代線。

所以京東方生產出來的液晶面板,不管是技術上,還是價格上,依然沒有任何競爭優勢,甚至於賣得越多虧得越多。最終,京東方虧損巨大,跌破了許多人的眼鏡,媒體也開始帶頭質疑京東方是不是在揮霍浪費國家和股民的錢,並引發了大討論。

好在,國家仍是堅定地站在京東方這邊,仍給予了極大支持。

京東方則深刻意識到,要想在液晶面板技術方面趕上日韓,就必須得直道追擊乃至趕超,而不只是購買消化日韓的技術就可以了。否則等你消化完,人家就已經推出了更先進的技術,這樣咱們就只能一直跟在人家後面跑。

於是,它把合作的目標轉向國內,希望能夠和國內企業一起合作,加緊直追,一步步趕超日韓。

大陸的一些電視機廠商,也有同樣的想法,希望能夠與國內的液晶面板廠商合作,一起開發先進的液晶面板。

當時因為大陸液晶屏不夠先進,電視機廠商想要生產有足夠競爭力的液晶電視,就不得不跟日韓廠商購買液晶屏。而幾乎處於壟斷地位的日韓液晶屏,不斷抬價,其成本占到了液晶電視的三分之二,導致大陸的電視機廠商每生產一台液晶彩電,其利潤卻大部分都被日韓企業給賺走了。

於是2005年末,大陸的TCL、康佳、創維和長虹四家彩電廠商,在國務院相關部委的牽線搭橋下,計劃和深圳市政府一起投資建設一條LCD液晶面板第6代生產線。

京東方則作為技術投資方加入了這個名為「聚龍」的計劃,並很快就組建起一個上百人規模的技術團隊,准備加班加點攻關相應技術。

可就在合作將要正式啟動時,日本夏普公司卻聞風而來,主動向深圳市政府提出合作,稱願意在深圳建設一條7.5代的液晶面板生產線。

夏普明里暗裡表示,京東方的技術不行,什麼時候能研發出第6代技術還不一定,而它們的7.5代技術則已經非常成熟,可以直接上馬。

換成誰都得心動,深圳市也不例外。畢竟一定程度上,夏普說的是實話。當時液晶面板技術方面,京東方根本不能和處於全球龍頭地位的夏普相比。

不過,更心動的還是那幾個彩電廠商,因為如果真的能夠和夏普合建7.5代的生產線,它們就能夠生產出50英寸的大面板液晶電視,絕對可以輕松占領國內最尖端市場。

所以很快就有一家電視廠商轉向尋求與夏普的合作,另外三家也猶猶豫豫。夏普則又私下拋出消息,它只願意和出價最高的一家合作,這樣雙方合作生產的產品,就能「制霸」大陸市場。

於是,那三家猶豫的電視廠商也立刻轉向。至於京東方,則完全被冷落在一旁,成了棄子。

然而,在踢走京東方後,夏普卻開始變臉了,不斷找各種理由拖延,並提出了各種不合理要求,甚至還要在合資公司中擁有絕對控股權。

幾家彩電廠商也都傻眼了,如果夏普真的完全控股合資公司,它想漲價就可以漲價,那跟以前沒有任何區別,幾個造彩電的還是跟以前一樣任人拿捏。

眼看時間拖得越來越就久,長虹感覺耗不起了,退出競爭,轉去下注日本開發的等離子面板技術。不過,這個在後來也失敗了。

本來,其它幾家還想繼續爭取,結果有一天,夏普直接撕破臉皮,對媒體宣布,從未考慮在大陸建設7.5代線。

這個消息一出,丟下很多人在風中凌亂。

京東方在深圳被傷了心,於是轉去上海尋找機會。2007年,它和另外兩家同樣生產液晶面板的公司,上廣電和龍騰廣電湊在一起,准備在上海合作建設第6代生產線。

而這一次,走了日本,來了韓國,LG聞風而動,開始攪局了。

它的套路和之前日本夏普的特別像,先是私下找到龍騰廣電,表示願意和龍騰廣電一起建一條7.5代生產線。

龍騰廣電確實中計了,對LG的提議很心動,於是就退出了和京東方、上廣電的合作計劃。

結果沒多久,LG也變臉,各種理由,各種條件,最後索性玩起了失蹤,連所謂的談判代表也直接回國去了。

日韓的兩次攪局,給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阻礙,有專家認為,它們讓大陸自己研發高世代線的時間推遲了2-3年。

一次被一次傷心的京東方發現,這樣下去不是辦法,它覺得如果自己繼續在沿海城市找合作,說不定還會遭到日韓企業的「阻擊」,所以將目光轉向了內陸城市。

很快,京東方和成都市達成合作,一起出資共建了一條4.5代線。本來,當時日韓方面聽說京東方要在成都建廠,也想來搞破壞,但聽說建的只是一條4.5代線,就沒了攪局的興趣。

誰成想,當時正值觸屏手機開始大量面世,擴大了小面板液晶屏的需求,京東方藉此大賺,並在當年就扭虧為盈。

之後,京東方又跟合肥市成功達成合作,在合肥建設了中國第一條6代LCD液晶面板生產線,並於2010年開始量產。

日韓企業在這個時候,聯合起來發動價格戰,想要絞殺京東方等中國大陸面板企業。結果這一年,京東方不但沒賺錢,再一次出現了大虧損。

由於日韓實在太囂張,國家終於看不下去了,不管在資金上,還是政策上,都大大提高了對國內面板產業的扶持。

京東方等大陸面板企業從此開始走上了發展的快車道,技術不斷更新換代,產量越來越大,步步緊追日韓企業。並且我們在不斷發展液晶面板技術的同時,還有企業研發出了更具發展潛力的進階AMOLED顯示技術,從此開始大陸走上了LCD液晶面板技術和AMOLED面板技術齊頭並進的快速發展之路。

2018年,京東方的液晶屏出貨量已經占據全球25%份額,成為世界第一。現如今,中國大陸在世界面板市場已經穩穩占據了超過50%的份額,不管是技術,還是產業規模,都已成為當之無愧的領頭羊。同樣,也正是中國面板產業的快速發展,有力支持了中國彩電和手機等產業的快速發展,強勢角逐世界市場。

至於當年攪局中國大陸液晶面板產業的日本夏普和韓國LG,在和中國的競爭中,已是越來越力不從心。2022年,它們的虧損額都超過百億人民幣,這樣下去,恐怕遲早都要淪為昨日黃花。

好啦,今天就聊到這里,喜歡的朋友還辛苦大家給視頻點個贊支持一下,我們下期內容不見不散,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