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雷州趣談之:雷州之名從何而來

2024年2月5日 24点热度 0人点赞

雷州之名自唐朝被正式命名至今,已經有一千三百多年的歷史。

一千多年來,關於雷州之名從何而來一直都是眾說紛紜。

雷州之名的起源,目前大致有以下三種主要的說法。

一、因雷州半島多雷而名

這種說法從科學的角度來看是最有道理的。

雷州半島是中國雷最多的地區,年平均雷暴日數超過一百天,在全世界排名第二,僅次於印度尼西亞的爪哇島。雷州半島經常雷聲隆隆,尤以夏秋之季為最多;在春季、冬季打雷也是常有的事。有時明明烈日當空也會雷聲隆隆。在雷州半島,晴天霹靂是真實存在的事情。

唐朝沈既濟所著的《雷祖傳》有文佐證此觀點:“雷之南,瀕大海,郡蓋多雷而名焉。”清朝的《太平寰宇記》也說:“按《投荒錄》雲:雷之南濱大海,郡蓋多雷為名。”

但是,雷州半島以雷多而名的說法不能自圓其說:

其一,中國古代的地名大多不以科學道理和自然現象而命名。

其二,既然雷州以雷多為名,但雷州的多雷現象並不隻出現在唐朝,在唐朝以前的幾千年、幾萬年,雷州半島就以雷多而聞名。而在唐朝之前,雷州的前身有合浦、合州、珠崖、齊康、海康等多個名稱,但它們都與雷毫無關系。這又是從何說起呢?

二、以當地的名山、名水為名

另一種說法:唐朝時在雷州的州治海康縣城南有擎雷山、擎雷水,故以擎雷山、擎雷水的山水之名將州命名為雷州。持此種說法的代表有清朝嘉慶年間的《雷州府志》:“擎雷山,城南十八裡,形如列屏,為郡之案山,郡以此名。”

但是,此種說法也是矛盾重重,難以自圓其說:

其一,如果是以擎雷山、擎雷水為雷州之名,那為何不是擎雷州或擎州呢?為何不取全稱的“擎雷”,不取首字的“擎”,而偏偏取中間的“雷”字呢?這顯然是望文生義的杜撰解釋。

其二,我們現在再也尋找不到古代所說的擎雷山,而擎雷水也被易名為南渡河。如果雷州是以擎雷山、擎雷水而命名的,那證明擎雷山、擎雷水在當地是非常有名氣的。可是擎雷山為何再難尋覓?擎雷水為何改名為南渡河呢?如果雷州當初是以擎雷為名的,雷州也應該隨之改名為南州或南渡州吧?

三、以雷祖陳文玉的神奇傳說為名

傳說中的雷祖陳文玉是個半神半人的傳奇人物。據說陳文玉出生時左手掌有一個“雷”字,右手掌有一個“州”字,雷州之名便因此而來。

這種說法有多個出處。

比如,北宋時期吳千仞所作的《英山雷廟記》記載:“州之二裡英靈村,有居民陳氏,無子,嘗為捕獵。傢有異犬,九耳而靈。凡將獵,卜其耳動者,所獲數亦如之。偶一日,九耳齊動。陳氏曰:今日必大獲矣。召集鄰裡共獵。……偶獲一卵,圍尺餘。攜而歸,置之倉屋。良久,片雲忽作,四野暗沉,迅雷震電,將欲擊其傢。陳氏畏懼,抱其卵置之庭中,雷乃霹此而開,得一男子,兩手皆有異文,左曰‘雷’,右曰‘州’……賦性聰明,功業冠世,授州刺史之職,陳文玉是也。”

比如,明朝時期莊元貞所編撰的《雷祖志》記載:“州西七裡,有村曰白院。其居民陳氏諱鉷者……每出獵,皆卜諸犬之耳。一耳動則獲一獸,二耳動則獲二獸。獲獸多寡,與耳動之數相應,不少爽焉。至陳朝太建二年辛卯九月初一出獵,而犬之九耳皆動。……至州北五裡東,地名烏侖山,有叢棘密繞,犬自晨吠至日仄,無一獸出。犬挖地開,獲一大卵,圍有尺餘,殼色青碧,眾俱不知為何物。陳氏抱而歸傢。次早,片雲忽作,風雨電雷交至。陳氏大恐。置卵於庭,盛以小桌。為霹靂所開,內出男子,兩手有文,左曰‘雷’,右曰‘州’。陳氏將男子與卵殼奏明州官,官收卵殼寄庫,男子交還陳氏養育,名曰文玉。”

讀者不要以為這兩篇神化陳文玉的文字是無稽的村俗傳說。要知道吳千仞不是尋常百姓,他可是宋代時期雷州府的第十一任知府!莊元貞也不是草民,他在明朝崇禎年間擔任雷州府的副使,《雷祖志》便是他在雷州任職期間的作品。

這兩個不同朝代的朝廷命官,都公開站臺撰文為神化雷州和雷祖陳文玉吶喊,至少說明了兩個問題:

第一,關於雷州之名從何而來,在宋代和明代都沒有明確的說法。由此,吳知府和莊副使才會撰文為雷州之名正源。

第二,作為朝廷委任的雷州一把手和高級官員,本應該慎言謹行,奉行中庸之道。可是,吳知府和莊副使卻高調地公開神化雷州首任長官陳文玉,這至少說明了在宋朝和明朝時,陳文玉那雙神奇的手上的“雷”和“州”傳說有一定的影響力。並且,神化雷州、神化雷祖應該得到朝廷的默許。

雷州之名的三個起源都各有其道理,但要確定哪一個才是正確的太難了。現在唯一能確定的是,雷州之名是陳文玉在擔任唐朝東合州刺史之後,於唐貞觀八年(634)上疏朝廷將東合州改名為雷州的。陳文玉也成為雷州首任父母官。

雷州之名確實與陳文玉有莫大的關系。至於陳文玉因何原因將東合州改名為雷州,恐怕將成為千古之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