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三星堆發掘的越多,挖出的《山海經》的真相就越多?

2024年3月5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山海經》它記錄的是遠古文化,是大荒時期的生活狀態和文明狀態。三星堆遺址擁有着不屬於這個世界的奇幻色彩,它的發現從開始到現在一直都充斥着「離經叛道」。一座遺址,一部上古奇書。他們之間到底有何種聯系?為什麼會有「一座三星堆,半部《山海經》」的說法?

《山海經》作為一部充滿奇幻色彩的上古奇書,記錄了眾多山川、神靈、異獸等神秘元素。這些描述在三星堆的文物中得到了生動的再現,如青銅人像的服飾上的龍紋、神鳥和蚩尤等圖案,都與《山海經》中的記載不謀而合。

「奇書」山海經

傳說《山海經》最早是由上古治水英雄大禹和他的助手伯益所作,是作為預防大洪水再次發生時人們的逃難工具書。在當時進行大范圍的地理勘測,並寫成這樣一本著作肯定耗費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如何能夠把它保存和傳承下來,能夠向世人展示、教育世人?在那個時代,青銅器形式鑄造是一種有效的傳承方式。三星堆遺址中出土的青銅器與《山海經》中的描述相印證,進一步支持了這種說法。

附有金箔的青銅面具

我們來盤點一下可以「實錘」三星堆與《山海經》有緊密關聯的證據。

三星堆·青銅神樹與山海經·扶桑神木

在《山海經》中有這樣一段記載:

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居水中。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湯谷上有扶木,一日方至,一日方出,皆載於烏。

意思是說,有個叫「湯谷」的地方生長着一棵叫「扶桑」的神樹,扶桑樹上住着十個太陽,每天,其中一個太陽會升上天空照耀萬物,而其餘九個太陽則安靜地棲息在扶桑的枝頭,等待着它們的輪值時刻。值得一提的是,每個太陽都有一個神鳥作為其載體。

《山海經》中的扶桑樹

無獨有偶,三星堆二號祭祀坑中竟出土了一棵高達395厘米的青銅樹。這棵青銅樹獨具匠心,主體部分巧妙地分為三層,每層都呈現出三個捲曲的樹枝。尤為引人注目的是,每個樹枝的中間都棲息着一隻青銅鳥。每一隻鳥的腳底下都有一個的圓盤,這些青銅鳥的腳下都有一個圓盤,而圓盤上邊的紋飾則巧妙地暗示着,這些圓盤正是代表太陽的象徵。

盡管青銅樹的頂部因年代久遠而無法完全復原,但根據學者們的推測,其頂部應該也棲息着一隻神鳥。這意味着整棵青銅樹上共有10隻神鳥與太陽相伴,與《山海經》中關於扶桑神樹和十個太陽的傳說完美契合。

三星堆青銅神樹

青銅神樹金烏特寫

青銅大立人 與山海經·擢首紋身人

在1986年,一尊舉世矚目的青銅人像在二號祭祀坑中橫空出世。這尊青銅人像不僅是目前全球已發現的最大青銅雕像,其身高更是達到了驚人的2.62米。他的頭部佩戴着太陽冠,發髻以發簪精緻地盤繞,面部則覆蓋着一副神秘的面具。

青銅人像的服飾由窄袖與半臂式三層衣構成,每一件衣物都裝飾着繁復而精緻的圖案。尤為引人注目的是,衣物上裝飾着五條龍紋和八隻神鳥,這些神鳥與《山海經》中描述的畢方神鳥極為相似。除了龍和鳥之外,衣物上還刻畫着幾只傳說中的凶獸——蚩尤,而青銅人像的腳下,則踩着四隻大象

他身上的紋飾和造型與古書中描述的黃帝泰山封神的情景非常吻合。

昔者,黃帝合鬼神於泰山之上,駕象車而六蛟龍畢方並鎋,蚩尤居前。

根據《華陽國志》記載古蜀國是黃帝的後代,這個青銅大立人會不會是軒轅黃帝呢?

青銅大立人

縱目大面具 與 山海經·燭龍

在三星堆出土的文物中最令人影響深刻的其中之一應該就是那個眼睛突出的青銅大面具。而這特殊的眼睛描述可以對應到《山海經》中的一個神靈「燭龍」。

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深入探究「蜀」這個字,我們或許能發現其背後的深厚文化內涵。從字源上考據,「蜀」的本義可能與「縱目的蛇」緊密相連。郭璞在註解《山海經》時提及「直目,目縱也」,為我們提供了線索。同時,甲骨文中的「蟲」字,往往被解讀為一條尖頭長身、蜿蜒蠕動的長蛇,這與「蜀」字下部的形態相呼應。

因此,結合上述元素,我們可以理解「蜀」字上部為人面,縱目,下部則是一條蛇(或龍)的形象。這種構造恰恰與《山海經》中描述的燭龍的特徵相吻合。值得一提的是,據《山海經》記載,蜀國所信奉的正是這位燭龍,而蜀國的命名也源於對燭龍的崇拜。

青銅大面具

象牙與《山海經》·岷山

又東北三百里曰岷山。江水出焉,東北流注於海,其中多良龜,多鼉。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白珉。其木多梅棠。其獸多犀、象,多夔牛

在古老的《山海經》中,岷山被描繪為江水的誕生之地,這條江水最終匯入浩渺的大海。岷山不僅是水的搖籃,更是眾多生物的家園,其中便包括犀牛和大象等龐大而神秘的動物。歷史與現實交匯,我們知道岷山如今坐落於四川境內,是岷江的發源地。

近年來,考古學的發現為我們揭示了更多關於岷山及其周邊地區的秘密。三星堆遺址與金莎遺址的發掘,不僅出土了一千多根象牙,更證明了古蜀國時期,大象這一物種在這片土地上曾繁衍生息,形成了龐大的群體。

《山海經》的記述,經過千百年的傳承與沉澱,如今在考古學的實證下煥發新生。三星堆與金莎的象牙,不僅是大象存在的直接證據,更是對《山海經》的有力支撐。

祭祀坑中的象牙

其他青銅器物與《山海經》諸神對照

《山海經》不僅描繪了岷山的壯麗景象和生物多樣性,更將筆觸延伸至全球,詳細記載了眾多山神的形象及相應的祭祀方法。這些神秘的山神,在三星堆遺址所出土的文物中,也得到了生動的呈現。

鳥身龍的山神:

凡䧿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狀皆鳥身而龍首

人面蛇身的山神:

凡北山經之首,自單狐之山至於堤山,凡二十五山,五千四百九十里,其神皆人面蛇身。

人面鳥身的山神:

凡濟山之首,自煇諸之山至於蔓渠之山,凡九山,一千六百七十里,其神皆人面而鳥身。

三星堆神獸

上文中提及的三星堆與《山海經》之間的緊密聯系,僅僅是兩者相互印證、共同揭示《山海經》真相的冰山一角,由於篇幅有限,在這里就不一一介紹了。

同時我也相信,隨着考古發掘和研究的不斷深入,我們將會發現更多三星堆與《山海經》之間的關聯和契合

總結

一直以來,對於山海經的內容,古今學者更多的認為它記載的都是神話故事,如司馬遷說其中的內容「余不敢言也」,清朝四庫全書將它歸類於志怪小說魯迅說他是巫術或者方士的書籍。

但是三星堆文物的出土向人們證明,我們以為的神話曾幾何時也在歷史的長河中出現。只是神秘的古代文明因為各種原因沒有留存下來,所以後世的我們便認為他們只是神話傳說。三星堆越來越多的祭祀坑被挖掘,越來越多的文物展現在我們面前,《山海經》「驚世駭俗」內容也不斷地在刷新人們的認知。隨着科技的發達,人們的活動范圍逐漸擴大,《山海經》「荒誕」歷史史實一定將會被不斷地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