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減兩健」延緩心血管病

2024年3月6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來源:【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

北京市昌平區醫院急診科副主任醫師 王 博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安貞醫院急診危重症中心主任醫師 賀曉楠

終身堅持健康生活方式,是心血管疾病的一級預防措施。近日,南京醫科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廣東省人民醫院等聯合研究發現,長期維持健康生活方式或改變不健康生活方式,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延緩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研究共納入12588名無心血管疾病的參與者,平均年齡48歲,通過問卷調查評估4種生活方式(吸煙、飲食、身體活動和飲酒)的變化,其間共進行3次隨訪。該研究將不健康生活方式定義為:當前吸煙或戒煙不足1年;以下飲食習慣少於4項(魚類大於200克/周、蔬菜和水果超過500克/天、豆製品超過125克/天、紅肉小於75克/天、茶超過50克/月);中高強度體力活動少於2.5小時/周;男性飲酒量超過25克/天,女性超過15克/天。

研究初始階段,分別有15.17%、43.86%和40.97%的參與者有0~1個、2個和3~4個健康生活方式。到第一次隨訪時,58.6%的參與者健康生活方式總數未變,23%健康生活方式減少,18%健康生活方式增加。在11.14年隨訪期間,共發生909例心血管疾病。研究發現,初始階段生活方式更健康的參與者,心血管疾病發病率較低,消除3~4個不健康生活方式可預防約1/5心血管疾病的發生;與保持0~1個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相比,保持3~4個健康生活方式者,心血管疾病風險可降低40%,心血管疾病發作風險延遲6.31年;與保持2個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相比,將健康生活方式從2個改善到3~4個,發病風險可降低23%;與保持0~1個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相比,改善到2~4健康生活方式的人沒有觀察到益處。

不良生活方式是威脅健康的主要原因,與之相關的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占全球總死亡原因的70%。其中,吸煙、酗酒、不健康飲食、缺乏體力活動是4種最關鍵的不良生活方式。過去30年,我國吸煙致死率顯著增長;過去20年,男女居民身體活動水平分別下降44%和36%,我國人群肥胖率逐年增長,血脂異常率不斷增加,80%的居民每日鹽攝入量超過12.5克。更令人擔心的是,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的知曉率僅為30%,控制率不足10%。這些危險因素沒有得到有效遏制,意味着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我國心血管疾病發病率仍然會呈上升趨勢。因此,從健康生活方式入手,更有利於延緩和防治心血管疾病。

吸煙者必須盡早戒煙,不吸煙者避免接觸二手煙。世界衛生組織提出,飲酒沒有安全劑量。原則上不提倡飲酒,如果一定要喝,男性每天不要超過25克,女性不超過15克。飲食應控制鹽油糖的攝入量,多攝入蔬菜、水果、全穀物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以降低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平。同時,減少攝入飽和脂肪和反式脂肪,從而降低動脈硬化、心髒病和腦卒中的發生風險。適量攝入富含優質蛋白的食物,如魚、禽、豆製品等。成年人要保持健康體重,每周至少進行150分鍾中等強度或75分鍾高強度運動,每周2~3次肌肉力量鍛煉。肥胖、糖尿病及血壓控制良好的高血壓患者,每周至少進行3次抗阻訓練。

本文來自【環球時報健康客戶端】,僅代表作者觀點。全國黨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發布傳播服務。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