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專家警告美軍:解放軍隱忍了整整30年,現在正等一個時機

2024年3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中美兩國,作為當今世界最為強大的兩大力量,一直存在着激烈的競爭關系。

一貫橫行霸道的美國,對社會主義中國充滿敵意。

特朗普上台之後,美國開始將中國視為其霸權地位的「最大挑戰」。

尤其在「台灣問題」上,美國人不斷尋釁滋事,挑戰中國的底線。中國出於國內和國際大局的考慮,一直隱忍未發。

然而,暫時的忍耐,絕不意味着無底線退讓,我們只是在等待合適的時機。正如一部分美國專家所警告的那樣:解放軍隱忍了30年,現在就在等一個機會。

一、在「台灣問題」上,解放軍隱忍了整整三十年

格雷厄姆·蒂利特·艾利森,出生於1940年,是美國著名政治學家、外交理論家、資深智庫專家,是美國哈佛約翰·F·肯尼迪政府學院教授、首任院長。

里根政府執政時期,格雷厄姆·蒂利特·艾利森擔任過國防特別顧問,之後又在克林頓政府時期擔任國防計劃助理部長。

中美關系問題上,格雷厄姆·蒂利特·艾利森也提出過許多極具影響力的觀點見解。2012年,他曾在《金融時報》上發文,首次提出了大國競爭當中的「修昔底德陷阱」問題。

2017年,他又在《註定一戰:中美能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嗎?》一文中,進一步闡述了中美之間的「修昔底德陷阱」問題,引發了全球關於「中美必有一戰」的激烈討論。

在「台灣問題」上,格雷厄姆·蒂利特·艾利森多次對美國的冒進政策提出批判。

2022年佩洛西竄訪台灣時,艾利森曾寫過一篇題為「台灣、修昔底德與美中戰爭」的文章,討論「台灣問題」在當前中美關系中的影響。

他認為從歷史上看,雖然大國競爭存在落入「修昔底德陷阱」的危險,但中美在「台灣問題」上,並非一定要開戰。

比如在50多年的1972年,各國也普遍認為中美在「台灣問題」上的分歧不可調和,但不可調和並不意味着不可管理。

當時的中美兩國領導人就是在求同存異中,實現了兩國關系的正常化。如今,「一個中國」政策依然是中國開展對外關系的底線。

如果美國要在「台灣問題」上與中國開戰,就必然要冒着很大的風險——「要麼接受最終失敗的命運,要麼將局部戰爭擴大化為全面戰爭。而中美之間『相互確保摧毀』的核威懾平衡決定了,全面戰爭的風險誰也承受不起」。

2023年6月,格雷厄姆·蒂利特·艾利森再度對美國警告稱,如果從1996年的「台海危機」算起,解放軍已經隱忍了將近30年。

30年前,解放軍在軍事裝備等各個方面顯著落後於美國。但經過30年的發展進步,解放軍在亞太地區已經積累了許多顯著的優勢。

2022年,中國的全年軍費開支超過了2600億美元,雖然比不上美國,但相比於2010年(780億美元),增長了足足兩倍。在充足的財力支持下,各種先進武器大量涌現,為我們解決「台灣問題」奠定了物質基礎。

在陸軍領域,我們之所以在上一次的台海危機當中「望洋興嘆」,就是因為遠程打擊和兵力投送能力不足。

美軍能夠在短時間內將數萬兵力運送到千里之外的台海地區,而解放軍在當時卻無力進行三棲跨海登陸作戰。

時至今日,我們在這方面已經迎頭趕上了美國。台灣島距離中國大陸直線距離不過500公里,台灣海峽最狹窄處只有約300公里。

在家門口,我們部署了大規模的遠程火箭炮裝備。

比如「PHL—191」遠程火箭炮,這是解放軍當前射程最遠的炮兵武器,其射程和精度等性能皆優於著名的「03」系列遠程火箭炮,是我們近海防禦的陸戰利器。

在海軍方面,30年間我國發展出了包括航空母艦在內的一系列高端戰艦。

如今我國海軍已經擁有了3個航母艦隊,以及多種類型的兩棲登陸艦船塢登陸艦驅逐艦護衛艦、後勤保障艦艇等。

其中,我們自主研發的「055」型驅逐艦,總體性能絲毫不遜於美國同類軍艦。

這款戰艦能夠搭載反艦導彈,是妥妥的「航母殺手」。在美軍內部的軍事推演當中,他們經過推算認為,美國需要出動一個完整的航母編隊,才能壓制住一艘「055」型驅逐艦。

目前,中國正在建造性能更加優越的第二批共計8艘「055」型驅逐艦,並加緊研製「055A」型驅逐艦。在空軍領域,中國的實力也在迅速攀升。

「殲—20」戰斗機的成功研製和裝備,標志着中國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個擁有第五代戰機的國家。

這款戰斗機具有卓越的隱身性能和超高音速航行速度,並裝配了先進的電子對抗設備,擁有強大的空中對抗能力。

另外,「轟—6K」和「轟—20」遠程轟炸機的成功研製,也使中國具備了強大的遠程打擊能力,這對美國軍隊而言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威懾力量。

另外,中國還擁有800餘架海軍航空兵飛機。再看潛艇方面,中國現今擁有80餘艘各類潛艇,類型涵蓋了彈道導彈核潛艇攻擊型核潛艇常規動力潛艇

中國的總體軍事實力雖然尚不及美國,但在台灣海峽,在中國的家門口,我們占盡了天時、地利、人和,擁有充足的實力和決心,殲滅一切膽敢來犯之敵。

二、如今萬事俱備,我們只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

我們這30年的隱忍,其實就是在埋頭苦幹,積聚實力。到了今天,我們就是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一舉解決「台灣問題」。

首先,我們在等待中美實力的進一步逆轉。美國印太軍司令部前任司令戴維森認為,從中國當前的經濟發展勢頭看,可能會在2025年整體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經濟強國。

為此,他斷定中國勢必要在「取代」美國之前解決掉「台灣問題」。作為戴維森的繼任者,現任美國印太司令官阿奎利諾也認為,中國將會在取代美國之前,優先解決「台灣問題」。

這些人的說法盡管有些夸張,但中國之所以隱忍至今,的確實在等待中美綜合實力的進一步逆轉。

如前文所述,中國現在的經濟和綜合實力,已經足以保家衛國。然而,老祖宗早就說過,「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

戰爭是殘酷的,只能作為逼不得已之時的最後選項。對於解放台灣的戰爭,我們一定要有了十足的把握之後,才能果斷出手。

因為,對於這樣一場決定國運的戰爭,一旦失利,後果不堪設想。美國盡管已經日薄西山,但其實戰能力依然不容小覷。

以空軍領域為例,美國對其第五代戰機「F—35」進行了升級改造。

為了增強性能,美軍進行了三個方面的升級。第一是擴展了機載武器的類型。

一方面整合了遠程對地攻擊武器系統,比如「JSM」防區發射的空地導彈

另一方面,原本「F—35」只能攜帶4枚空空導彈,升級之後可以攜帶6枚,戰斗機極大提升。然後升級了飛機航電系統,包括硬件和軟件兩個方面。

升級之後的戰斗機將獲得更強大的處理器系統和擴展存儲模塊。最後還改進了發動機性能。

美國新任的空軍部長弗蘭克·肯德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狂妄地說道,他的目標就是要製造出一款「讓中國感到恐懼」的超強戰斗機。

盡管此人說話夸張,但美國這些軍事技術的發展進步不容低估,必須做到「戰略藐視,戰術重視」。為此,我軍正在緊鑼密鼓地進行追趕。

我們的「殲—20」戰斗機數量已經拖了200架,預計到2025年底有望突破300架,在規模上將超過美國。

只有等到實力完全有保障時,我們再動手「武統」台灣才會更有底氣,更不懼怕美國的干涉和破壞。

另外,中國還在等待有利的周邊外交形勢。

要知道,我們的周邊安全形勢並不樂觀,除了「台灣問題」,西南方向上的印度與我國有着激烈的領土糾紛,東南亞一眾小國也在南海問題上頻繁向我國發難,這些的背後都有美國的支持和策動。

因此,要想更好地解決「台灣問題」,就必須營造一個良好的周邊環境。

這樣才能免除動武時的後顧之憂。否則,台海戰端一開,其他國家趁虛而入,多線作戰必然會使我們陷入被動局面。

近年來,中國把周邊地區視為「一帶一路」建設的核心區域。

我們拿出了大量真金白銀,積極與東南亞、中亞等周邊國家和地區開展貿易往來,幫助他們修建大型基礎設施,積極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

比如,聯通中國與老撾之間的中老鐵路將老撾從「陸鎖國」變為了「陸聯國」,有效增進了兩國關系發展。

如此徐徐推進,久久為功,中國與周邊國家的關系必將持續健康發展,為我們解決「台灣問題」營造良好的周邊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