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相隔白令海峽,國土最近僅4公里,為何這里很少有軍事摩擦?

2024年3月6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作為勢同水火的老冤家,美國蘇聯進行了長達近半個世紀的「冷戰」,從軍事到經濟再到文化,大到導彈,小到家具,只要能比,美蘇就一定會爭一個高下,其中的核軍備競賽,更是一度將世界推到了毀滅的邊緣,但奇怪的是,無論冷戰嚴峻到何種程度,白令海峽似乎一直都風平浪靜,很少有什麼軍事摩擦,要知道,白令海峽可是美俄兩國領土最接近的一個地區,最近僅有約4公里。

那麼,為何直到現在,美俄都不打算在此地「挑事」,這其中究竟有何玄機呢?

白令海峽位於亞歐大陸最東端,是亞洲北美洲的分界線,也是歐亞大陸與北美洲溝通的最短通道,寬度僅為約80千米,不過雖說是最短,但這里卻沒什麼人類活動的蹤跡,畢竟西伯利亞阿拉斯加的氣候實在太差了。

白令海峽地處世界寒極周邊

白令海峽俄國一側的楚科奇自治區,面積足足有73.7萬平方千米,是山東面積的約5倍,人口卻只有約5萬,是山東的萬分之五,阿拉斯加的條件也不優越,面積約171.7萬平方千米,人口卻只有約75萬,常年冰天雪地.

在這種條件下,生存都是個嚴重的問題,更別提發展經濟了,因此長久以來在,這里都是人類認知的盲區,以至於歐洲人不遠萬里,橫跨大西洋發現了美洲後,這個離北美僅咫尺之遙的海峽都還是一片未知的領域,一直到1728年,在俄國軍隊任職的探險家維他斯·白令才終於「發現」了這個海峽,白令海峽也由此得名。

冰天雪地的西伯利亞

以往,每「發現」一個新地塊,歐洲列強們就會蜂擁而至,唯恐來晚了分不到一杯羹,可當白令海峽及其周邊的土地被「發現」後,列強們的態度卻相當冷淡,是啊,要這片土地做什麼呢,殖民也是要考慮成本的,東南亞控扼海上交通,是重要的商品中轉站,非洲一窮二白,但卻擁有近乎無窮無盡的人力資源,東亞和南亞就更不用說了,早在上千年前就是西方的「夢想鄉」,這些地方,列強自然不會放過,可他們卻很難說服自己留在白令海峽。

俄羅斯探索西伯利亞

畢竟冬季的西伯利亞是冰雪的世界,寒風凜冽,到那時,即便是白令海峽海面也會被超過1米厚的冰原覆蓋,在當時缺乏破冰船的大背景下,探險隊員幾乎不可能從外界獲得任何補給,因此雖然英國、美國、西班牙等國的探險隊員也先後進入過這里,但很快就都被嚇走了,只有俄國人頑強的留了下來。

俄國探索西伯利亞

俄國對於土地是出了名的貪婪,再「爛」的土地也是來者不拒,一個西伯利亞顯然並不能滿足俄國的胃口,因此發現白令海峽後,俄國也沒有客氣,很快便收歸己有,1799年,俄國又趁熱打鐵,將海峽對岸的阿拉斯加也收入囊中。

俄羅斯帝國鼎盛時國土

沒錯,美國「孤懸於外」的阿拉斯加,其實原本是俄國的,這也是美俄很少在白令海峽發生軍事摩擦的最重要因素,因為這塊地本身就是俄國在1867年心甘情願的主動賣給美國的,當時資源勘探技術還不成熟,俄國人覺得,阿拉斯加資源貧瘠,唯一不缺的就是冰雪,因此哪怕阿拉斯加再大,也不怎麼值錢,要價過高只會把美國嚇跑,因此從今天的角度來看,俄國堪稱「虧麻了」。

阿拉斯加地形

隨着阿拉斯加資源勘探的深入,如今阿拉斯加光礦產資源的價值就已經超過了上萬億美元,而當時俄國只開價720萬美元,就將171萬平方公里的土地永久賣給了美國,平均一平方公里不到5美元,哪怕考慮通貨膨脹,俄國當初賣地也絕對賣的不值。

不過詭異的是,在當時的美國和俄國看來,一買一賣,大家都沒吃虧,哪怕是古巴導彈危機期間,俄國也從來沒質疑過美國對阿拉斯加的主權,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他們有一個共同的敵人,英國。

19世紀的英國,既是「世界工廠」,也是世界第一大金融中心,還擁有一支世界第一的龐大海軍艦隊,而當時的美國和俄國,都只有被動挨打的份。

曾經的英國皇家海軍

1812年6月18日,美國對英國宣戰,進攻英屬加拿大,結果才過了兩年,就被反推到家門口,連白宮也被加拿大民兵一把火燒掉了,與此同時,俄國的日子也不好過,1812年,為抵禦拿破侖的大軍,俄國被迫火燒莫斯科,用廢墟遲滯敵人,損失巨大,好不容易挺過去了,1853年,由於沙俄一心想要南下消滅盤踞中東奧斯曼帝國,結果招來英法的聯合干涉,沙俄硬撐三年,不得不在付出了傷亡40萬人的代價後,被迫議和。

戰敗的俄國,滿目瘡痍,無力抵禦英國的進攻,因此新任沙皇亞歷山大二世明智的將阿拉斯加轉售給了美國。

一方面,沙俄面對英國的重壓,無力競爭,不得不盡力減小同英國的「接觸面」,當時英俄在東歐、巴爾干、中東、阿富汗、阿拉斯加都有面對面的沖突,這時,放棄阿拉斯加,變相的向英國示弱,爭取緩沖時間,已經是損失最小的選擇了,而出售土地換來的錢,也能大大緩解當時瀕臨崩潰的沙俄財政。

1819年的北美大陸形勢

另一方面,當阿拉斯加被轉讓給美國後,壓力其實也變相轉移到了美國,美國和英國是「世仇」,有了阿拉斯加後,美國便可以從西面和南麵包圍當時還是英國屬地的加拿大,如果美國做的過火一點,引發了第三次英美戰爭,那到時俄國便可以坐山觀虎鬥了,因此這筆交易在當時的俄國人看來,可以說是穩賺不賠。

所以後來的俄國人還是比較認可這個交易的,既不否認這筆交易的存在,也從來沒有想過要反悔,自然也就沒有了「挑事」的動機,大部分軍事摩擦都是「象徵性」的,今天你的飛機帶着導彈去飛幾圈,明天我的艦隊來你的海域去演習,大家點到為止。

最重要的是,美蘇爭霸之所以叫冷戰,就是因為兩個大哥從未親自面對面作戰,無論是越戰還是阿富汗戰爭,都是一方親自入局,另一方暗中「阻擊」,雙方都明白,兩個大哥要是打成一團了,那麼全球都要跟着遭殃,到時人類還能不能存在,可能都是一個未知數,而蘇聯解體後,雖然俄國實力一落千丈,但畢竟繼承了蘇聯的大部分核武器,所以我們也應該慶幸,幸好至今美俄都沒有主動跨過4公里的距離,引燃這毀滅性的戰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