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燥便秘、大便干澀,就要潤腸,一個古方「增液湯」,潤腸通便!

2024年3月9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分享 :孫郎中

中國老百姓見面都習慣問,「今天吃了嗎?」但醫生見面會問患者,「今天拉了嗎?」因為大便通不通暢,太重要了。

也就是說,大便不通,看似小事,實則大病!

就好比家裡的下水道不通,一天都受不了,說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關門五件事,「吃喝拉撒睡」,這些都是很重要的事。

可是,有些人,尤其是老年人,上了年紀後,會或多或少慢慢出現便秘問題。他們每次上廁所,時間都特別長,而且排便過程特別費勁。

眾所周知,大便是人體排毒的最重要的路徑。排便不暢,體內的毒素就會越聚越多。

東漢有一個大哲學家叫王充,他在《論衡》中寫過這麼一句話:「要想長生,腸中常清;要想不死,腸中無滓。

就是說,要想活的長壽,必須讓腸道保持干淨。如果腸道里總是積攢着很多糞便、毒素,那就會增加患病風險。

那麼,為什麼中老年人,大便總是很乾燥,容易出現便秘呢?《黃帝內經》里講:「人年四十,而陰氣自半。」就是說,人只要超過40歲,體內的陰液就少了一半了。

這就像一棵樹,小樹苗總是綠油油的,而千年老樹,枝幹就容易乾枯!

陰液,就是髒腑里的水液,水液有滋潤的作用,可以滋潤各個髒腑,讓髒腑保持濕潤。腸道是身體的一部分,自然也需要陰液的滋潤。

如果人體津液虧損,水液不能濡潤大腸,那麼我們的腸道也會因燥氣損傷而變得干澀,容易導致變得難以解下。

對此,古人還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腸道就像河流,腸液就像水,大便就像船。不管你是什麼船,即使動力再大,若沒有水或者水少,都不行的,都會停下來,這就叫「水枯舟停」。

怎麼辦呢?

水不足,船不足以開動,這時候如果能下一場暴雨或引來一股大水該多好啊,暴雨過後或大水引來,河水水位快速上漲,那些擱淺的船隻就能重新駛向遠方。

這就叫「增水行舟」!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知道,治療中老年人便秘、大便干澀,就要潤腸。

在這里,我給大家推薦一個古方:增液湯!相信堅持服用一段時間就可以讓您的大便越來越通暢。

增液湯出自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的《溫病條辨》,其文曰,「陽明溫病,無上焦證,數日不大便,當下之,若其人陰素虛,不可行承氣者,增液湯主之。」

增液湯由玄參、麥冬、生地三味藥組成,有潤腸通便、滋陰潤燥的作用。

「增液湯」中的「液」范圍很廣,可以為體液、津液及血液,而眼淚、唾液、鼻涕、汗液、白帶、精液等等都屬於身體必不可少的津液,當然還有可滋養全身的血液。

津液不足,則上不能滋潤官竅而咽干口渴,下不能滋潤腸道,腸道糟粕轉輸因失去津液潤滑而停滯。

具體到這個方子,其中玄參甘寒質潤,入肺、胃、腎經,可滋陰生津,壯水制火,啟腎水以滋腸燥,除此之外,玄參也擅長治療各種咽喉腫痛,此方重用為君藥;

麥冬甘寒多液,色白入肺,最養肺陰,是滋陰要藥,可以用於調理各種乾渴症狀。另外,麥冬不僅補肺陰,還可以養胃陰及心陰,比如著名的生脈飲中就有麥冬;

生地黃與玄參同屬一科,作用相似,生地甘苦而寒,養陰潤燥,清熱涼血,滋陰壯水,補而不膩,兼能走絡通痹,配伍玄參更能增強滋潤作用,潤燥而通便。麥冬和生地二藥共為臣佐。

三味相合,君臣協力,大補陰液,非屬攻下,卻能使陰液得滋、熱邪得清、腸道得濡,而達「增水行舟」、結開便通之效!全方藥少力專,「妙在寓瀉於補,以補藥之體,作瀉藥之用,既可攻實,又可防虛」(《溫病條辨》)。

我觀察到,中老年人是便秘的主力軍,而又以熱病傷津,津虧腸燥便秘為主。

比如有一70多歲老人便秘多年,幾乎每次都靠服用「通便茶」,卻不知裡面一般都有大黃,或者包含有番瀉葉,而老是用強行泄下的方法,必傷津液,當津液越來越少時,再用也就不靈了,同時消化也變差了,而且有時候一次解出來的大便量很少,一粒一粒的,像羊糞一樣,還又黑又硬。

他自以為是身體太乾燥了,於是瘋狂的喝水,但還是會感覺嘴巴很乾,容易口渴,而大便也是沒有得到改善。

再比如有個老太太,經常一個星期都不大便,每次上廁所費勁得很,感覺有便,但上好多次都不能順利出來,而且還伴有眼睛干、鼻子干、嘴唇乾、舌尖冒火等症狀,舌頭表面一點點舌苔都沒有,乾乾的紅紅的,像鏡子面一樣的,還有不少裂紋。

像以上兩位老人的這樣的便秘,就屬於典型的陰虛便秘,都可以服用「增液湯」,嚴重者可酌加當歸桑葚肉蓯蓉等。

服用後,我們身上的津液足了,沒有虛火了 ,腸道也不乾燥了,大便就很容易解出來了,而且其他因燥引起的諸多症狀也會有不同程度的緩解。

需要強調一點:「增液湯」中的三味藥性質相對來說比較寒涼一些,對不屬於腸燥便秘型的便秘或脾胃虛弱的人不建議用。

假如身上的痰濕很多,舌頭上有齒痕,舌苔很厚的,最好也不要使用,因為用到的藥物都是比較滋膩的藥物,會加重我們身上的痰濕。

如果實在要服用,必須「中病即止」,用上那麼一次兩次,大便通下來就不要再用了,因為它畢竟不是健脾胃的方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