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量大跌 口碑崩盤 李進治下的廣汽本田正加速潰敗

2024年3月9日 23点热度 0人点赞

廣汽本田,一度是燃油車市場的佼佼者,如今卻深陷困境。從本田中國發布的數據來看,2023年廣汽本田的累計銷量為62.05萬輛,同比下降13.7%,連續第三年出現銷量下滑。這一數字背後,隱藏着廣汽本田在燃油車市場與新能源市場雙重失守的尷尬現實。不得不說,李進成為廣汽本田中方一把手的一年多以來,成績着實令人失望。

燃油車銷量斷崖式下滑,終端價格失控

廣汽本田的燃油車曾是市場上的熱門選擇,雅閣常年位居中級車銷量榜前列,飛度是小型車的保值王代表,小型SUV繽智曾月銷過2萬輛,中型家用MPV非奧德賽莫屬,可惜時過境遷,這些早已成過去式,如何止住連續3年銷量下滑勢頭,成為2024年廣汽本田的重中之重。

以雅閣為例,雖然完成換代,但市場表現並不理想。為了提振銷量,雅閣在終端市場提供了高達4萬元的優惠,這無疑是對其品牌形象的一次重大打擊。然而,即使如此大的優惠,仍未能吸引足夠的消費者。

終端價格的失控不僅是雅閣一款車,而是整個廣汽本田面臨的一大問題。為了清理庫存,一些車型的價格不斷下探,這不僅損害了品牌形象,也打擊了經銷商的積極性。在燃油車市場逐漸飽和、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李進為首的廣本中方高層或許意識到,國內的電動化浪潮對合資企業已帶來巨大沖擊,但廣汽本田應對之策卻過於隨意,導致銷量持續下滑。

新能源轉型遇阻,產品缺乏誠意

面對新能源市場的崛起,廣汽本田也試圖通過推出新能源車型來應對市場變革。李進曾表示雅閣首次引入e:PHEV插電式混動系統,是廣汽本田加速推進電動化的舉措之一。然而,倉促上馬的項目,其市場表現很難盡如人意。

廣汽本田在新能源轉型的過程中缺乏誠意。混動向插混轉、向純電轉的過程中,廣汽本田並未能推出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就以插混版雅閣為例,沒有快充不說,饋電油耗為5.5L比搭載老款i-MMD技術的電混版還高,更別說後備箱被電池等侵占成了一個不規則的小空間,一看就是後期改的,這無疑是對消費者需求的一種忽視。

純電動車依仗着本田技術支持,本應更有看點才對,以極湃1為例,這款被本田宣稱基於純電架構打造的車型,在各項數據上與燃油車幾乎一模一樣,讓人難以相信這不是一輛「油改電」車型。各項指標數據難以對抗中國品牌產品不說,配置也低的可憐,最過分的是極湃1的高昂售價與其產品力嚴重不符,導致市場接受度極低。

如果單純的技術原因可能還好接受,但是打造的產品沒有競爭力,而且還缺乏誠意,這就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說明在李進管理下的廣汽本田並沒有把消費者放在首位。

管理體制僵化,中日雙方博弈加劇

廣汽本田作為中日合資企業,其管理體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中日雙方博弈的影響。在合資企業中,中日雙方在企業文化、管理理念和經營策略等方面存在差異和分歧。這導致廣汽本田在決策和執行過程中常常面臨雙方之間的博弈和扯皮現象。

管理體制的僵化使得廣汽本田在面對市場變化和競爭壓力時難以迅速作出反應和調整。同時,中日雙方的博弈也加劇了廣汽本田內部的不穩定因素,影響了企業的整體發展和競爭力。

品牌形象受損,消費者信任度下降

廣汽本田近年來在市場上的表現不佳,導致品牌形象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消費者對廣汽本田的信任度下降,對其產品的質量和性能產生質疑。這種信任危機進一步加劇了廣汽本田在市場上的困境。為了重塑品牌形象和消費者信任度,廣汽本田需要加大在產品質量、售後服務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作為廣汽本田的掌舵人,李進面臨着巨大的壓力。他需要在穩定燃油車市場的同時,推動新能源轉型計劃的實施。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李進面臨的挑戰並非易事。首先,他需要在產品研發上加大投入,推出更具競爭力的新能源車型。然而,廣汽本田在新能源領域的技術儲備和研發能力相對較弱,這將是其面臨的一大難題。

其次,李進還需要在市場策略上進行調整,以更好地應對市場的變化和競爭的壓力。然而,由於廣汽本田在燃油車市場的下滑趨勢已經難以逆轉,如何在新能源市場上找到突破口並重新獲得消費者的信任和支持將是其面臨的一大挑戰。

此外,李進還需要面對經銷商隊伍的不穩定和內部商務政策的挑戰。由於廣汽本田在市場上的表現不佳,經銷商的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導致部分經銷商出現退網的情況。如何穩定經銷商隊伍並制定合理的商務政策以維護雙方的利益將是李進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

車界視點:

總的來說,廣汽本田目前正面臨着前所未有的困境。燃油車市場的斷崖式下滑、新能源轉型遇阻以及合資體制的弊端等問題都亟待解決。作為企業的掌舵人,李進需要採取一系列有力的措施來應對這些挑戰。他需要在產品研發、市場策略、新能源轉型、合資體制改革等方面進行全面的升級和改進。

只有這樣,廣汽本田才有可能扭轉當前的困境並重新找回昔日的輝煌。然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和努力來實現。未來廣汽本田能否成功轉型並重新崛起,仍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