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加「天房」:18億信眾的目的地?真「住」着神嗎?探秘伊斯蘭教

2024年3月9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截至2022年年末,全世界的人口已達80億。

你敢信嗎?在這八十億的人口中,就有超過18億的人信仰伊斯蘭教

每當到了朝聖日那天,人們總能看見成千上萬的穆斯林身着白色戒衣圍着一個黑色的立方體。

為何伊斯蘭教能在全世界范圍內激起如此浪花呢?

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麥加朝聖

這座黑色的立方體建築位於聖地麥加的中央,在伊斯蘭教中,被稱作天房,用阿拉伯語的話來說,叫做「阿爾喀巴」

之所以叫「天房」,正是因為它的裡面居住着伊斯蘭教的唯一真神。

也正是因為如此,伊斯蘭教要求教徒們一生至少要來麥加一次。

試想一下,倘若每個教徒都只來一次麥加,那麼它的人流量也是不容小覷的。

更何況,不少有一定經濟能力的教徒還會前往此處朝拜多次。

在龐大的信眾面前,麥加遂建起了數不勝數的清真寺和宗教聖地。

其中最為出名的莫過於大清真寺大清真寺自打初次建成之後,就在不斷地擴建中。

到了如今,這一座寺廟的造價更是直逼一千億美金,相當於六十多個迪拜塔

那麼,為什麼麥加惹得伊斯蘭教徒如此關注呢?

這還得回到先知穆罕默德這個人身上。

根據《古蘭經》的記載,公元570年,穆罕默德在麥加的一個貴族家庭出生。

家境的優渥,讓穆罕默德打小就開始思考人類的命運。

當時的麥加,偶像崇拜的熱潮非常盛行。

穆罕默德卻以為,偶像崇拜是讓人們喪失思考力的行為,因此自己常常躲到城邊的山洞裡靜靜地沉思。

這一沉思,就是幾十年。

在穆罕默德四十歲那年的時候,他遇上了天使加百列,加百列帶來了真主的一系列指示,而這些指示後來都被記錄在了《古蘭經》里。

領悟真主啟示的穆罕默德開始向人們傳道,大量的信徒開始跟隨他,由此引發了穆罕默德與當地偶像崇拜者的沖突。

面對對方碾壓式的實力,穆罕默德沒有選擇與之硬剛,而是在公元622年的時候,帶着所有的追隨者遷往麥地那,並在此成立了第一個穆斯林國家

八年後,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發展壯大之後,他帶着十萬信徒組成的軍隊向麥加發起了進攻,贏下了這座城市。

此後,麥加就成為了伊斯蘭教的聖地。

既然是聖地,那麼肯定要有一定的儀式突出此地的特別。

於是,在公元632年,穆罕默德就在十萬信徒的面前踐行了他人生中唯一一次的朝覲

首先,穆罕默瑞帶着信徒繞着「天房」步行了七周,緊接着又親吻了「天房」旁邊的玄石

然後,又帶着人們多次來回走動於薩法、麥爾瓦這兩座山之間,試圖還原先知之母夏甲為尋找水源而奔波的場景。

在完成以上步驟之後,教徒們還要先後去阿拉法特山祈禱。

不難看出,這一系列的操作都需要教徒們有很強的意志力,否則是不大可能進行下去的。

《古蘭經》

在民間,有這麼一句經典名言:一部《古蘭經》在手,天下我有。

在伊斯蘭教的傳說中,《古蘭經》是穆罕默德聽過天使加百列的指示之後寫下來的產物。

從淵源上來看,它與《聖經》的內容有着相通之處。

但是,《古蘭經》並不僅僅局限在宗教之中,整部書大概有五百多條法令,涉及的內容除了宗教啟示,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等方方面面。

這也就可以解釋,為什麼穆罕默德在麥地那的時候,借着《古蘭經》就能輕松地建立起一個帝國,甚至這個帝國還能回頭剿滅麥加的貴族勢力。

加百列

穆罕默德病逝之後,整個帝國也沒有一下子轟然倒塌,而是交給了哈里發這一穆斯林的精神領袖領導。

哈里發也是個聰明人,他深知《古蘭經》的力量所在,於是就依據其中的內容治理國家。

哈里發一共在位三十年,在這三十年中,伊斯蘭的勢力發展壯大,成了一個橫跨東西非洲的大帝國,統治歷史更是長達六百多年。

盡管這一帝國最後還是被蒙古帝國所滅,但它留下來的遺產也是巨大的。

據官方統計,阿拉伯帝國起碼留下來了高達18億的伊斯蘭教信徒,這些教徒的虔誠非普通人所能想象。

或許有人會說,既然《古蘭經》這麼厲害,為什麼後面再也沒能催生出一個帝國呢?

就算不是帝國,如此眾多的伊斯蘭教徒自發成立一個國家也不可以嗎?

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古蘭經》作為人類早期歷史的產物,它本身是有一定時代性的

隨着時代的發展,這一點體現得格外明顯。

比如說,在《古蘭經》中,人被看作至高無上的存在,優於世間存在的萬事萬物,可以說是真神在人世間的代言人。

但進入現代社會之後,人類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渺小,開始正視宇宙的宏大。

在這種認識下,前者太高看人類本身了。

因此,一些教徒就提倡可以適當地用現代的思想去重新闡釋《古蘭經》。

然而,這一舉動卻引發了整個伊斯蘭教的震盪。

極端主義

不得不說,歷史上的《古蘭經》確實發揮過很大的作用。

但是,這種作用隨着科學時代的到來,就逐漸地失效了。

這種失效並不只出現在伊斯蘭教之上,基督教、佛教在二十世紀之交都出現過強大的信仰危機。

當然,基督教、佛教均採取了系列手段,使得宗教變得現代化。

就拿基督教來說,自從十六世紀開啟宗教改革之後,整個基督教就在日趨現代化。

先是允許教徒們自行理解教義,進入二十世紀更是允許非白人種族的教徒進入管理層。

這些改變,無一不是在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

於是,這一改革的壓力就到了伊斯蘭教這里。

改革自然會遇到阻力,伊斯蘭教內部就涌現出了一批強調原教旨主義的信徒。

所謂的原教旨主義,其實就是主張最初的東西就是最好的,既然是最好的,後來的人只需要繼承就好了。

在這些教徒心裡,《古蘭經》是穆罕默德留給後人的真言,對它的理解就應該按照最初的解釋來,後來的教徒不能也不被允許對它進行別的闡釋。

當然,這些人也不是不知道其他宗教陸陸續續進行改革的事情。

但是,秉持着原教旨主義的教徒們固執地認為,《古蘭經》在現代世界不能發揮很大的作用,不是《古蘭經》出了錯,是現代世界有問題。

出了問題的現代世界總有一天會迎來它的覆滅,到那個時候,就能再次見證《古蘭經》的強大力量。

僅是如此,你或許以為這還是伊斯蘭教內部出現了分歧。

秉持着這一看法的人中,一小部分人出現了極端傾向,它要求所有人都相信這一套。

於是,極端恐怖分子由此而生。

他們借着原教旨主義這一套,對內部保有其他看法的人大肆地發動語言攻擊,甚至是恐怖襲擊。

在《古蘭經》中,曾有這麼一段話:枉殺一個人不如殺了全部的人,救活一個人就如同拯救全世界。

這句話本來的意思是不鼓勵殺戮行為的出現,但被恐怖分子利用後,他們就只關註上半句,還將整句話的意思歪曲成了「為了不枉殺一個人,不如先殺光所有人」。

於是,這些人發起了層出不窮的襲擊活動。

但顯然,這種殺戮已經違背了穆罕默德當年的初衷。

不得不說,在人類的發展史上,宗教的確曾經發揮過很大的作用,曾經為人類提供了強大的精神支撐。

在現代社會,隨着科學的發展和文明包容度的提高,人們逐漸形成了更加多元的世界觀

宗教的影響力雖然日漸弱化,但其本身倡導的愛與和平的內核,還是被人們以不同的方式,傳頌着。

這里就需要注意,小部分人的極端化,並不能代表整個集體。

我們要把二者區別開來。

不管是有神論,還是無神論者,全人類的共同願景,終歸是構建一個更為美好的世界,殺戮與戰爭都是被視作災難。

這才是全人類的終極信念與願景。

看到這里您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參考文獻:

《古蘭經》

《伊斯蘭教史》199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作者任繼愈金宜久主編

《伊斯蘭教》中國政府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