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飛被處決當日,十萬岳家軍為什麼沒來劫法場?你看監斬官是誰

2024年3月9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1142年1月27日,一代忠臣名將岳飛以「莫須有」罪名遇害。

莫須有、無須有,只管奸臣昏君心意如此,罔顧忠臣一片赤膽忠心,聞聽岳飛死訊,百姓們為之哭泣。

消息傳至金國,金國大臣無不酌酒慶賀。

岳飛之死,乃千古奇冤,可君要臣死,臣安能不赴死?岳飛終只能在獄中留下八個絕筆字:「天日昭昭,天日昭昭!」

奸臣當道、昏君無能,岳飛手握十萬岳家軍,即便自己身陷囹圄,岳家軍理應讓奸臣昏君忌憚,為何直到岳飛身死,岳家軍卻無任何動靜?

關於這一切,倒不如從岳飛被陷害入獄前夕說起。

一、十年之力,毀於一旦

1140年7月8日(或稍後),宋高宗趙構向岳飛下發第一道班師詔。

7月18日,張憲(岳飛最為倚重和心愛的將領)從臨潁殺向開封之時,第一道班師詔送至岳飛手中。

自1139年秋,金軍再度開戰,完顏宗弼親率十萬大軍進逼開封,彼時除開封有兩萬宋軍之外,黃河以南幾近不設防。

金軍長驅直入,黃河以南大部分領土盡皆淪陷。至1140年五月下旬,金軍兵臨順昌,順昌告急。

到這時,趙構急了。

倒不是急大好江山落於他手,而是憂慮不再有安穩日子。

這位亂中繼位的皇帝,在徽欽二宗被俘後,才得以繼承皇位,自此拉開南宋序幕。

上位之初,趙構表面上啟用了一大批抗戰派,甚至揚言要與金人決戰,實則一心求穩,軍政大權掌握在妥協派手中。

黃潛善(左相)、汪伯彥(右相)的「輔佐」下,他一再向金人「祈求」求和,後來秦檜當道,「祈求」求和之心更甚。

就在金人進逼開封前一年,秦檜才代表趙構跪在金使面前,「奉表稱臣」,承認宋為金的藩屬,每年繳納奉銀、絹。

一心主戰、欲要收復失地的岳飛心有不忿,面對朝廷封賞一再拒絕,甚至要求解除自己的軍職,對「和議」之事多有諷刺,趙構、秦檜並未理睬,也不准許岳飛辭職。

安穩日子沒過幾天,金軍又打上門,「和議」一年不到,金人出爾反爾,趙構又氣又無奈,只能重新啟用三大宣撫使——韓世忠張俊、岳飛,讓三大宣撫使領兵迎擊金軍,並允許岳飛舉兵北伐、收復失地。

接到詔令後,岳飛當即領軍馳援順昌,並率岳家軍主力北伐中原。本以為此次能力克金軍,收復失地,不成想又被趙構擺了一道。

談及此次「挺近中原」,岳家軍還是有一定優勢。

完顏宗弼親率十萬大軍直趨開封,看似一路如入無人之境,不過是宋廷並未在黃河以南設防,只在開封周圍留有兩萬守軍。

隨着金軍長驅直入,韓世忠、張憲、岳飛率軍回擊,單從兵力來說,宋廷這方占據絕對優勢,況且民間尚有不少抗金武裝。

自岳家軍揮師北上以來,由岳家軍及北方民間抗金武裝形成的力量已然對盤踞在東京的完顏宗弼形成六麵包圍之勢。

失地收復的越來越多,金軍氣勢一日不如一日,即便韓世忠部依舊與金軍僵持不下、張俊部早已班師回朝,岳飛堅信憑借岳家軍及北方抗金武裝,必然到力克中原。當下唯一難題,即兵力不夠。

收復的失地越多,岳家軍就不得不分散兵力進行防禦。完顏宗弼自以為是個機會,決定主動出擊,結果一敗再敗。

完顏宗弼從未想過有一日會落到如此慘敗的境地,其部下也生出畏懼之心,暗中向岳飛請降。

郾城之戰、穎昌之戰後,岳家軍全線出擊,包圍開封。不甘心的完顏宗弼決定殊死一搏,結果依舊慘敗。

一敗塗地的他決定放棄開封府,渡河北遁。

就在此時,宋廷下令岳飛班師回朝。

二、以岳飛性命達成議和

沒錯,就在岳家軍長驅直入、捷報連連之際,宋廷下發了班師詔。

宋廷難不成瘋了?所謂「一鼓作氣,再而竭,三而衰」,如今岳家軍氣勢如虹,大有收復中原之望,若在此時班師,前面所做努力盡皆付諸東流。

且不說金人必將卷土重來,收復失地無兵將駐守,又將被金人奪取。

岳家軍十萬之眾,收復北方失地實乃民心所歸,這也是岳家軍能一再取勝之關鍵,為此岳飛鑒於當時大好局面,上書爭辯,不願班師。

若再給岳飛數月時間,必將能讓完顏宗弼渡河北遁,迎宋高宗入主中原。這對於趙構來說,本身是個不錯的「買賣」。

單從局勢來看,金軍接連慘敗已無再戰之意,朝廷只需派出些許援軍,以岳家軍之攻勢,開封定能收復。

再不濟,金人也會收斂一二。

況且岳飛毫無野心、一心為國,作為玩弄權術的高手,趙構不可能不清楚岳飛是個什麼樣的人,也不會擔心「功高蓋主」。

待的開封被收復、金人被趕到黃河以北,趙構重回開封,到那時隨便許岳飛個閒職,解除其兵權也不遲。

至於岳家軍?那又不是岳飛私軍,還不是得受朝廷調遣。

可偏偏趙構昏了頭,聽信奸臣讒言後,下了班師詔。實際趙構也不想岳飛繼續打下去,更趨向於「求和」。

這位皇帝實在過夠了顛沛流離的逃亡生活,如今生活「富足」,就想着守成。在其看來,經此一役,金人必然會答應「求和」,到時又有幾年安生日子過。

越這樣想,趙構越想讓岳飛班師,眼見岳飛上書爭辯,他乾脆發出十二道金字牌讓岳飛班師回朝。

若只是下發一道班師詔,岳飛尚且能上書爭辯、拖上一拖,如今十二道金牌一下,就容不得他有片刻猶豫,只能無奈回朝。

即便他清楚這道班師令有多荒唐、多荒謬,他依舊沒辦法抵抗。

或許許多人會說,他手握十萬岳家軍、名聲在外,何不像當初趙匡胤一般反了,再不濟乾脆來一招「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

反肯定不可能反,岳飛以「忠」為人處事。

南宋時各路起義軍蜂擁而起,多是以抗金為主的民間武裝力量,卻鮮少有反宋的武裝力量,究其根本,在於「正統」二字。

即便趙構於徽欽二宗被俘後繼位,可他畢竟是皇室血脈,而岳飛出身微末,根本沒任何理由反。

如今朝廷依舊、皇室尚存,朝廷命令就不得違抗,在那個「忠君事主」的時代,岳飛明知班師乃荒唐至極的一件事,也不得不遵皇命,這便是「規矩」。

一旦他不守規矩,就會被安上亂臣賊子的名號。

這也是秦檜等人明明壞事做盡依舊得到趙構重用的原因,因為秦檜是替趙構做事,是不折不扣的「投機分子」。

班師回朝後,岳飛心累了。

這趙構就是「扶不起的阿斗」,他在外面為其打江山,趙構不僅不支持,反倒一再使絆子、耍心眼。

想到這些,岳飛再無當初慷慨陳詞,再三懇求解甲歸田。

趙構也知道這時候讓岳飛班師回朝屬實有些不地道,再加上還需要岳飛來震懾金軍,便沒答應其辭職的事。

1141年正月,完顏宗弼卷土重來。

毫無意外,岳飛再次領兵馳援,金兵又敗下陣來。

經歷多次大戰後,金國算是明白,只要岳飛在一日,南宋就不可能被攻滅。

既然滅不掉,那就打消耗戰——議和,畢竟就算議和,南宋每年都要給金國繳納歲銀、絹等,金國怎麼都不虧。

趙構一聽說金國願意議和,急忙讓秦檜全權負責。

議和、議和,就只想着議和,趙構算是沒救了!議和的同時,他開始打壓以韓世忠、張俊、岳飛為代表的主戰派。

不久,三人被調離軍隊。

金人抓住趙構急於求和的心態,直接給秦檜去信,告知其要想議和,就必須殺掉岳飛。秦檜倒不在意岳飛生死,趙構屬實有些為難。

他也不是在意岳飛生死,就是舍不下這一籌碼,若是將來金軍再度來犯,宋廷該啟用何人抵抗?

不過趙構也僅僅是捨不得,在議和面前,他還是選擇舍棄岳飛。

不過岳飛畢竟是有功之臣,自然不能隨意下道旨意就戕害一代忠臣,豈不寒了文武百官的心,於是他將迫害岳飛一事,交給秦檜去辦。

三、千古奇冤,噤若寒蟬

秦檜得到授意後,緊密鑼鼓收集岳飛「罪證」。

結果「罪證」沒找到,反而被人奚落一通,不過這也難不倒他——既然找不到「罪證」,那就捏造罪證。

不久,秦檜找上張俊。

張俊和岳飛同為南宋中興四將之一,早年也曾多次率部抗金,與岳飛不同的是,張俊貪慕虛榮、追逐權利。

他深知當今皇帝胸無大志、偏安一隅,猜忌心又重,從趙構連下十二道金牌讓岳飛班師回朝就能看出,他是容不得武將權勢過大,因此主動迎合趙構,請求解除兵權,領個閒散職位享受榮華富貴。

秦檜也知張俊為人,就讓其想方設法從岳家軍內部着手,找到一些岳飛的「罪證」,張俊聞弦而知雅意,威逼岳家軍都統制王貴誣陷岳飛。

在此就不得不說一件事,岳家軍組成。

前面大篇幅提到岳飛抗金、岳家軍的戰績,其實並未提及岳家軍的組成。這個戰無不勝的軍隊,組成成分較為復雜。

包括背嵬軍、前軍、右軍、中軍、左軍、後軍,以及水軍、破敵軍等總共12個兵種,其中背嵬軍、前軍、右軍、中軍是岳家軍的絕對主力,各軍主將很早就跟隨岳飛,彼此是過命的交情。

可這龐大的隊伍中,難免有些兩面三刀的小人,前軍中的王俊、中軍中的王貴,都是「大難臨頭各自飛」的主。

往日岳家軍一門心思抗金,內部矛盾並不致命,如今朝廷和金國議和、秦檜當道,就不得不想一想未來。

張俊正是利用這一點,讓岳家軍內部分崩離析。

在張俊、秦檜威逼利誘下,王俊出面首告張憲「謀反」,從而牽連岳飛。

彼時岳飛被罷樞密副使,早已脫離軍隊系統,根本不可能和岳家軍合謀謀反,結果朝廷憑着捏造的「罪證」,將岳飛下放大理寺獄。

奸臣當道尚且可恨,被過去戰友出賣更覺可悲。面對莫須有的指控,岳飛具以力爭,可秦檜又豈會給岳飛辯駁機會?

一應刑罰盡數招呼在岳飛身上,誓要屈打成招。

飽受折磨得岳飛也清楚,自從入了大理寺獄,就再無迴旋餘地,並非秦檜要他的命,而是官家!

官家授意,他就必須死。

凡求情、抗議者,或被罷官、流放、處死。

這已經不再是岳飛和秦檜的個人恩怨,而是一場涉及主戰派和求和派的政治斗爭,勢必要分個你死我活。

偏偏他們的官家——趙構是求和派代表,就註定這場政治斗爭必將以主戰派落敗而結束。

岳家軍畢竟不是岳飛的私軍,內部派系林立、矛盾重重,絕大多數岳家軍只能選擇沉默、中立。

可在這場政治斗爭中,中立就代表屈服。

岳飛輸了,輸的一敗塗地,岳家軍自此分崩離析。即便岳飛被定罪,他們也只能默認這一結果。

就算反對,又有什麼用?反對的大理寺丞李若朴、何彥猷,宗正卿趙士㒟哪一個不是身居高位、位高權重,結果因求情擔保或流放、或罷官,至於那些人微言輕依舊想要具以力爭的人,屍骨無存。

「莫須有」的罪名不足以服眾,卻足以讓岳飛喪命。

行刑那天,南宋名將楊存中任監斬官。

這位名將乃楊家後人,也曾在抗金中立下赫赫戰功,可在那個渾濁的時代,他終究沒辦法如岳飛一樣獨善其身,做了秦檜的走狗。

岳飛死了,岳家軍並沒有散,可與岳飛有淵源的將領被清洗一空,此時的岳家軍再也不是當初那個一心抗金的軍隊,而是充斥着爾虞我詐、爭權奪利的名利工具,供有心人不斷驅使往復,戰力銳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