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羹堯被處決後,官員在抄家時發現了7個字,雍正知道後口吐鮮血

2024年3月9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二十多年前,一部古裝劇《雍正王朝》橫空出世,成為當時備受矚目的經典之作。該劇以雍正為主角,描繪了雍正登基後的政治風雲,

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莫過於年羹堯這位豪傑的形象。然而,歷史上的年羹堯並非只是劇中的虛構角色,他是雍正時期真實存在的一位令人銘記的人物。

年羹堯,字謙和,出生於一個寒微的家庭,但憑借其聰明才智和出色的軍事才能,逐漸嶄露頭角。他在歷次戰爭中都表現出色,成為雍正皇帝親信的將領,並在烏拉那拉氏之亂中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平西王

然而,年羹堯的輝煌生涯並未有個好的結局。在他死後,雍正皇帝下令抄家搜查年羹堯的家宅,意外發現了一本賬冊中的七個大字那麼歷史上的年羹堯到底是個什麼人?又是什麼氣的雍正惱火吐血呢?

一、他是如何步步高升的

年羹堯,1679年生於明末。這是個動盪之時,他卻一步步攀上高峰。十九歲中舉,二十歲便中進士,天資聰穎。他的岳父是當朝文壇大家納蘭性德,岳丈是權傾朝野的納蘭明珠。倚仗兩位長輩,年羹堯很快獲任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步入權力中心。

三十歲時年羹堯代表大清出使朝鮮,完成出使任務後,又被康熙調任為四川巡撫,正式成為大清權力極大的西南封疆大吏。

年羹堯出身名門,受良好教育,又好學能幹,深得康熙帝賞識。出使朝鮮和擔任四川巡撫的經歷,讓他積累了豐富的外交和地方治理經驗,為他日後在軍政要職上任職打下良好基礎。

此時此刻,康熙帝將年羹堯所在的鑲白旗劃歸自己第四子胤禛麾下。年羹堯並不將這個四皇子放在眼裡,多有怠慢之舉,引來胤禛數次申斥。年羹堯不甚在意,仍我行我素。隨後,康熙又把年羹堯的妹妹許配給了胤禛為妃。

年羹堯這才意識到,自己和這個四皇子的關系變得微妙起來,再不能漫不經心。他也漸漸收斂鋒芒,對胤禛另眼相看。

1722年,康熙駕崩,胤禛繼位,是為雍正帝。年羹堯迅速表態支持新君,親自將另一皇子胤禵的印信送到雍正手上。這份機智和效忠讓雍正大喜,封他為貴族以示獎賞。一時間,年羹堯成為助攻有功的紅人,被雍正倚重。

二、他戰功卓著,取得巔峰地位

在雍正的信任下,年羹堯統帥清軍出征,很快平定了青海土司羅卜藏丹津的叛亂。羅卜藏丹津依仗地勢險要興風作浪多年,前朝軍隊屢戰屢敗。

年羹堯用計誘敵深入,一舉擒獲羅卜藏丹津,為後來鞏固西北奠定基礎。他還在西寧設伏用計,迫使散寇主力決戰,大勝而歸。一系列戰役的大捷使年羹堯聲名鵲起。清廷內外,一時間"千古名將"、"近古無雙"之類的贊譽蓋過年羹堯的頭頂。他的地位也達到頂峰。

年羹堯不僅軍事才能出眾,對文學藝術也頗有心得,尤其善詩詞歌賦和書法。一時間,許多追隨者蜂擁而至,開始圍繞在他身邊諂媚奉承。有極端者甚至撰文吹捧他的書法勝過皇帝,這無疑是對君權的褻瀆。這讓年羹堯飄飄然忘乎所以,開始肆無忌憚起來。

雍正看中年羹堯軍功,想讓他協助監管涉嫌謀反的皇弟胤禟。誰知年羹堯不僅放任胤禟在軍中販賣軍需物資牟取暴利,還為他的違法行為撐腰,任由胤禟聲名日隆、權勢滋長,甚至有「賢王在川」的傳言。這徹底觸怒了雍正,讓他對年羹堯大為光火。

三、他與皇帝的關系決裂

仗着戰功,年羹堯開始在朝廷上左右逢源,插手推薦官員。許多奸佞小人趁機爬上高位,讓吏部大為頭疼,政局開始產生裂痕。雍正不得不幫他圓場,但年羹堯卻誤會這是軟弱之舉。

眼看雍正對自己畢恭畢敬,年羹堯愈發猖狂,開始公然抗旨。對皇帝的兄弟胤祥更是橫加指責。雍正一再忍讓,年羹堯還是我行我素,拒不回省。這讓雍正難以容忍,權威受到嚴重挑戰。

年羹堯每次進京,地方官員紛紛下馬跪拜。民間甚至流傳他是「隱皇帝」的傳言。 這無疑等同宣布叛變。雍正震怒,親自出面澄清。但年羹堯絲毫沒有收斂的意思,仍然目中無人。他的態度倨傲,與皇上日漸對立。這讓雍正深感被背叛,認定必須除掉這個心腹大患。

四、他被漸漸架空

1725年,雍正帝開始向各地密抄奏摺,誘導官員彈劾年羹堯的種種罪狀。表面上還故作關心,表達些許疑慮之意。很快,來自四面八方的彈劾奏摺如潮水般湧入京城。

與此同時,雍正暗中培養岳鍾琪等心腹將領,加快削弱年羹堯軍中的勢力。最終,一道不容抗拒的聖旨迅速傳到,年羹堯不得不交權離開大本營,調任杭州將軍閒職,黯然失勢。雍正緊接着層層剝奪他的封號爵位,將其打入平民百姓。

五、他被抄家處死

1726年,雍正帝下旨將年羹堯押解京城問罪,處決時年僅47歲。清廷援引其在任期間的種種違法亂紀罪行,最後竟達到92條之多,諸如謀反叛逆、欺君罔上、瀆職舞弊,罪名紛至沓來。

為昭示天下,制裁典範,雍正命人對年羹堯的府邸進行抄家清查。在一批贓物中,發現有奸徒在私撰的書稿中這樣形容年羹堯的書法造詣:「皇帝揮毫不值錢」。這句狂言無疑是對皇權的公然褻瀆。

雍正看後勃然大怒,當場吐血昏迷。從此身體每況愈下,政事仍然勤勉,終於在位數年後諸病纏身。

年羹堯墜入深淵,與雍正決裂本是一山不容二虎。他為一己私慾,最終傷害了這個視他如手足的君主。胸懷太小,難成大業。他命運的慘淡收場,正警示我們要時刻保持謙遜謹慎的態度。

結語

我們在追名逐利時,也常會飛揚跋扈,目中無人。如果不能克制,終將身敗名裂。慶幸中有教訓,但世人總是意氣用事。不忘初心,方得始終。過猶不及,適可而止,這才是人生至理,也是千古不變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