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世昌為何要拚命撞向日本戰艦?125年後沉船被打撈,找出了答案

2024年3月10日 21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閱讀此文之前,辛苦點擊一下右上角的「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和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 來源/古風文史
  • 作者/古風文史

清朝末年可以說得上是中華5000年歷史上最為黑暗的一個時代,也正是在這樣的一個時代,涌現出了無數為國為民、奮起反抗的民族英雄。鄧世昌便是這些民族英雄中的一個,他指揮着致遠艦以送死的方式以卵擊石,激起了中華人民反抗侵略的意識。

然而有關資料顯示,甲午海戰役雖敗,鄧世昌所在的致遠艦卻完全有機會逃生,但他選擇了沖向日本軍隊「以卵擊石」,這是為何?125年後,被打撈上岸的致遠艦終於給了我們答案。

一、北洋水師的發展

閉關鎖國政策讓我國錯過了第一次工業革命,導致泱泱大國淪為被列強欺辱的弱者。清朝統治者知道這一情況後,也曾試圖反抗,因此支持有志向的朝中重臣做了很多意圖與世界接軌的改變,北洋水師的建立就是其中之一。

曾國藩李鴻章太平洋戰爭中,意識到了水軍的重要性,向清政府提出建立屬於中國的海軍。清政府統治者仔細一想,發現列強每次來中國都是使用的海軍,便以為擁有海軍就能有和列強並肩的資格。

於是,清政府統治者毫不猶豫地同意了曾國藩和李鴻章的提議。就這樣,北洋水師在李鴻章的帶領下正式成立。

水師成立之初,尤其被清政府看中,所以申請到了大批的財政撥款。李鴻章利用這些財政款項為水師置辦了先進的裝備,同時水師培養了一大波專業的人才。

鄧世昌便是北洋水師成立之初,被培養出來的專業人才之一。在之後的屢次實戰中,鄧世昌表現得尤為突出,所以很快被提為了領導者。

二、北洋水師的落敗

北洋水師在一段時間內欣欣向榮,可以說得上是當時中國的最強戰力。但是好景不長,清政府領導者慈禧太後久久沒有在水師身上得到直接的利益回饋,便開始覺得建立這支水軍不值得。

當時北洋水師已經擁有了鄧世昌等的一批專業人才,以及致遠艦、鎮遠艦等兩艘頂尖戰艦。清政府便以此為由,提出水軍的發展已經飽和,無需再多做投入。

李鴻章等人自然不滿這樣的說法,因為沒有人比他們更清楚水師的消耗是源源不斷的。但無論李鴻章怎麼說,慈禧太後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堅決降低北洋水師的投入。她甚至還找了一個自以為完美的藉口,那便是財政收入的降低,全國都需要開源節流。

事實上財政收入的降低,完全是因為她的不作為,但降低的財政收入唯一沒有影響到的就是她。因為,她將所有的財力集中起來,只供他一人享樂。

北洋水師因為沒有足夠的財力供給,實力逐漸下滑,內部矛盾日益突出。朝廷對此,完全不予理會,任由北洋水師內部越來越混亂。到了甲午海戰時期,北洋水師內部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分裂,裝備完全跟不上時代且彈藥嚴重不足。

三、海戰戰敗

1894年,鄧世昌所在的致遠艦帶領着一眾完全落後於其他國家艦隊的船艦與日本的侵華艦隊在海上相遇。雙方看似僵持不下,但日本方的火力要比北洋水師強悍了太多。

所以,日本艦隊還毫發無損的時候,北洋水師的普通戰艦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唯有致遠艦還勉強可以使用。

這時候,致遠艦上的鄧世昌完全可以拋棄其他戰艦,駕駛着致遠艦返回陸地。當時的日本人可能也是這麼認為的,因為這是鄧世昌活下去的唯一辦法。

然而,就在日本人以為鄧世昌只能撤退的時候,致遠艦卻突然沖向了他們的隊伍,直直撞向隊伍中的吉野號

但是致遠艦本就是落後的戰艦,再加上日本艦隊彈藥充足,他們沒等鄧世昌所在的致遠艦近身,就用強力魚雷將整個致遠艦擊沉。

致遠艦沉船,鄧世昌和一眾在致遠艦上的士兵毫不意外的無一生存,甲午海戰以清政府戰敗告終。但直到甲午戰爭結束,人們都想不明白,鄧世昌明明有逃生的機會,為何要指揮戰艦沖向敵軍?

四、戰艦重見天日

2014年,沉入海底百年之久的致遠艦被中國軍隊從海中撈了出來並送入了研究所。專家對致遠艦進行了仔細的檢查,意圖勘破清朝末年的戰艦製造工藝和發現戰爭的蛛絲馬跡。

令人沒有想到的是,專家們仔細檢查後竟然發現,致遠艦的發射倉內還有一個魚雷。

根據戰艦被撈上來之前,專家們對甲午海戰的推演,致遠艦在沖向日本艦隊的時候應該已經炮盡彈絕。但是這顆在戰艦里待了100多年的魚雷,卻無一說明當時的北洋水師並沒有失去火力。那麼,鄧世昌為什麼不發射魚雷,反而開着船直接撞向日本艦隊。

五、鄧世昌選擇的原因

專家們通過對這枚魚雷和致遠艦本身的研究,發現兩個導致鄧世昌做出撞船選擇的原因。

第一,專家們通過推演發現,這枚魚雷在甲午海戰時期就已經受潮,爆炸的威力十分有限。而且,這枚魚雷屬於北洋水師建立之初的魚雷型號,能夠攻擊的距離非常短。

甲午海戰時,致遠艦離日本艦隊的距離遠遠超出了這枚未發射魚雷的攻擊距離。也就是說,即便鄧世昌將這枚魚雷打向日軍艦隊,也根本到不了艦隊面前。

所以,鄧世昌指揮致遠艦沖向日本艦隊,很有可能是為了拉近距離,從而讓這最後一枚魚雷可以精準打擊到日本戰艦。

第二,專家們研究發現,志遠艦是一艘撞擊式戰艦。19世紀,人們雖然已經開始使用炸彈等熱武器,但並不像現在這樣嫻熟。所以在海戰上,戰艦撞擊也是作戰的主要方式之一。

致遠艦就是在這個時候建成,且擁有不俗的撞擊能力。

專家們通過對歷史資料的研究發現,致遠艦駛向日軍艦隊的目標非常明確,就是日軍艦隊中的吉野號。

所以不難猜出,鄧世昌應該是看出了此戰必敗,索性拉一艘敵方戰艦墊背。如果致遠艦能夠成功開到吉野號面前,吉野號也必將面臨沉船的結局。只可惜致遠艦最終沒能接近吉野號,一代民族英雄鄧世昌就這樣帶着遺憾被海水埋葬。

小結

甲午海戰雖敗,但鄧世昌寧死不屈的精神鼓舞了無數中華人民奮起反抗,為最終的勝利奠定了基礎,值得我們去銘記。

最後,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文章由「古風文史」原創首發,已開通全網維權,未經允許,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進行轉載、搬運,侵權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