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大開國名將

2024年3月10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第十位:沐英

元朝末年,戰士不斷,百姓流離失所,沐英和母親為躲避兵亂四處逃難,然而沒過多久,母親就死在了逃難的路上,此後沐英便開始了獨自的流浪生涯。

這年八歲的沐英流浪到安徽亳州,並被農民義軍將領朱元璋發現,收為義子,此後朱元璋便將沐英帶在身邊,不僅教他讀書認字,還教他行兵打仗的本領,於是自1356年起,12歲的沐英就開始跟隨朱元璋一路攻伐征戰,18歲時,他被授予帳前都尉一職參與守鎮江,在軍事方面開始獨當一面。

1376年,沐英以副帥之職跟隨鄧愈征討吐蕃明朝開國沐英因軍功顯著,被封為西平侯,並賜予丹書鐵券。

1381年,沐英與傅友、藍玉一同率兵30萬出征雲南,雲南平定後,沐英便留滇鎮守,成為一地藩王,他在鎮守滇南的十年時間里,大興屯田,勸課農桑,為中原文化的傳播以及邊疆安定做出了巨大貢獻。



第九位:湯和

湯和自幼父母雙亡,被養育在姨母家,這也養成了他謹慎沉敏的性格。

1352年,元末時期,社會民不聊生,於是湯和為了改變現狀,他帶領十多個壯士參加了以郭子興為首的紅巾軍,也為湯和作戰驍勇善戰,成為了軍隊中的小頭領,不久後同村的小夥伴朱元璋也加入其中,湯和在義軍中不僅作戰勇猛,還善於謀略,在跟隨朱元璋渡長江、戰集慶、取鎮江的諸多戰役中屢破元軍,功勛卓著的他也被升任為統軍元帥。

1357年,他鎮守在常州,並且多次擊敗進犯的張士誠部。

1367年,他被任命為征南將軍,在浙東擊敗方國珍部,不久後他又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獲了占據延平陳友定,隨即又跟隨徐達率軍征進山西甘肅、寧夏等地,立下了赫赫戰功。



第八位:朱文正

朱文正是朱元璋的親侄子,朱元璋起兵後,他的長嫂帶着兒子來投奔的,這個孩子就是朱文正,之後朱元璋就把朱文正當做自己的孩子來養,並教他認字打仗,朱文正在戰場上十分勇猛善戰,跟隨朱元璋打仗後就一路屢立戰功。

他也在1361年被朱元璋任命為大都督,掌控軍隊事宜,1363年4月,陳友諒趁朱元璋出兵救援壽縣兵力空虛之時,發兵60萬圍攻洪都,朱文正頑強堅守,沉着應戰,他親率大軍堅守洪都85天,大量消耗了陳軍的有生力量,為朱元璋進行反攻贏得了時間。

這場戰役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守城戰役之一,也是中國軍事上以少勝多的經典案例,對元末的格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第七位:鄧愈

鄧愈原名鄧有德,他天生魁梧,且勇武過人,其父是鄉里的團練,率領人馬保境安民,鄧愈深受其父影響,自小就懷有平定天下的志向,元末各地農民紛紛起義,反抗黑暗統治。

1353年,其父兄接連去世,此時僅16歲的鄧愈繼掌兵權,親率人馬抗元,因為他在戰場上的驍勇,使得所有人都敬佩於他。

1355年,他率領部下萬餘人從盱眙投奔朱元璋,得朱元璋重用,並被任命為管軍總管,之後他跟隨朱元璋渡過長江,攻克太平、集慶直取鎮江,屢立戰功的他也被升為廣興翼元帥,隨後又轉戰浙西,接連大敗元軍,鄧愈為人簡重縝密,智勇兼備,他一生為明朝開疆數千里,功勛戰績都十分顯著。



第六位:李文忠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幼年時因為災亂而跟隨父親四次逃亡,直到1352年才終於找到朱元璋投靠於他,隨後朱元璋就將李文忠收為養子。

1357年,李文忠以舍人的身份率領清軍隨軍支援池州,此時的他年僅19歲,第一次作戰的他十分勇猛,不僅擊敗了趙普勝的兵,還攻下了青陽、時埭、太平、旌德四個縣,驍勇善戰的他也成為了諸將之首。

朱元璋對李文忠十分寵信,經常派他監軍,跟隨將領出征,明朝建立後,李文忠又多次領兵出塞,征討元軍殘余勢力,戰功顯赫的他也被封為曹國公



第五位:馮勝

馮勝自幼就非常喜歡讀書,也因此他通曉兵法,元末時期,階級矛盾激化社會動盪不安,為了自保馮勝和兄長馮國用築寨自保,不久後朱元璋帶領起義隊伍一路打至秒山,馮勝見狀就和馮國用一同歸附於他,兩人也十分受朱元璋重用,隨後兩兄弟一同帶兵征討四方,對明朝的建立做出了顯著的貢獻。

1372年,朱元璋派徐達、李文忠和馮勝三路征討王保保,然而此戰徐達和李文忠都沒有獲勝,唯有馮勝斬獲頗豐。

1387年,馮勝擔任大將軍,帶領傅友德和藍玉等人遠征遼東,並降伏納哈出,肅清了元朝在遼東地區的殘余勢力,但他最終還是因為遭到太祖的猜忌而去世。



第四位:傅友德

傅友德是元末農民起義將領,最早追隨劉福通起兵反援,後來又先後跟隨了明玉珍、陳友諒,至1361年,他才歸附朱元璋,此後他就展現出卓越的軍事才能。

1363年,朱元璋與陳友諒在鄱陽湖大戰傅友德輕舟直挫陳友諒前鋒,身體多處受傷他卻越戰越勇,並與諸將領在涇江口攔截敵船,致使陳友諒中箭身亡,之後他又出征武昌,攻克安陸等地重創張士誠部,明王朝建立後,傅友德率軍繼續南征北戰。

1368年,他率軍取德州、功滄州,下保定、克太原,其間還轉戰在大同一帶,為明朝的統一和鞏固立下了汗馬功勞。



第三位:藍玉

藍玉本人有膽有謀,驍勇善戰,自參軍上戰場後就屢立戰功。

1378年,藍玉和沐英一起出兵征討西藩的叛亂勢力,大勝班師回朝後,藍玉就被封為永昌侯。

1387年,藍玉被明太祖拜為征虜大將軍,被征納哈出,並於次年在捕魚兒海中大破北元,班師回朝後,他也被晉升為涼國公,經此一戰藍玉名震天下,藍玉是名將常遇春的妻弟,而常玉春又是太子朱標的岳父,藍玉作為太子妃的舅父,自然要維護太子的儲君之位。

朱元璋稱帝後,就給太子朱標組建了一支當時超一流的武人集團班底,作為兒子繼承大統,徹底清除北元的預備部隊,然而太子卻不幸因病去世,為了穩固年幼皇孫的根基,明太祖在不久後,將太子朱標的武人集團班底全部用藉口屠戮干淨,藍玉最後也只落了個周亞夫的下場。



第二位:常遇春

常遇春出身於貧苦農家,青年時因不甘心一直在田間做事而習練武術,後因貧困勤工求學,常遇春歸附朱元璋後,就自請為前鋒力戰克敵,他在大戰九華山和西征陳友諒等戰役中都有着卓著的貢獻,因他自己說可以一人打十萬人而橫行天下,軍中也將其稱作"常十萬"。

常遇春對朱元璋一直忠心耿耿,他敢於直言且為朱元璋效命疆場,最終盡瘁而重終,因此朱元璋對常遇春十分器重,一開始常遇春僅僅是一位有勇無謀的將領,於是朱元璋經常用關羽呂蒙的故事告誡常遇春"殺敵要多用智謀"。

經過多年的征戰,常遇春也領悟到了其中道理,他也成為了大明開國的智勇雙全的將領,為明朝立下了卓越的功勛。



第一位:徐達

徐達是淮西二十四將之首,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同時征服過四大古都的名將。

作為和朱元璋一同打天下的眾多將領中的一個,徐達有着自身特殊的軍事才能,出身農家的他在元朝末年參加了朱元璋領導的起義軍,此後他開始跟着朱元璋征戰四方。

1363年,徐達在鄱陽湖之戰中大敗陳友諒,次年就被任命為左相國

1365年,他又麾師攻取淮東,並於兩年後攻克平江,消滅了張士誠,不久後徐達出任征虜大將軍,和常遇春一起揮師北伐

三年後,即1368年攻入大都,徹底推翻元朝的統治,此後徐達連年出兵打擊元廷殘余勢力,官至太傅、中書右丞相等職位。

徐達不僅為人謹慎,且善於治軍,身經百戰戎馬一生的他被朱元璋譽為"萬里長城",為明朝的建立與鞏固立下了不朽的功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