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320萬圍觀: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鬆弛感的孩子?

2024年3月10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3732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63個詞條


01

前幾天看到一則新聞,令人哭笑不得,也感慨萬千:家長被通知接走發燒孩子後大怒。

杭州有位初中校長發了條朋友圈,其中提到,學校有個孩子發燒了,趴在桌上頭都抬不起來。

老師看他症狀和之前得流感的同學差不多,為了讓他舒服點,也不影響其他孩子,就幫他找了個獨立房間,開好空調,倒好水,安頓好之後便通知家長。

在我看來,老師的處理程序可謂標准化、專業化、人性化,既讓生病的孩子得到休息,又能避免傳染給其他同學,也及時聯系家長,讓孩子及時得到照顧和治療。

但沒想到,家長卻勃然大怒:「發燒又不是大病,誰規定流感不能上學,戴個口罩不就得了……流感又不是十惡不赦,你居然給他隔離在教室外,剝奪他學習的權利,我投訴你們學校……」

我理解家長生氣的原因,無非就是擔心孩子少上幾節課,把課業給落下了。

評論區不少網友也分享了類似家長的故事:

這邊還有家長讓高燒39.3的學生,堅持把早上的課上完才接走,為了不耽誤課。

孩子班上有燒到39了,肺炎,早上跑來上語數外,或者單元測試,其餘課到醫院住院輸液治療……

我兒子發燒請了兩天假,上學後回來跟我說是班級里請假時間最長的。

雖然不理解這些家長的腦迴路——覺得燒糊塗的腦子還能正常吸收知識,但這在雞娃風氣盛行的當下,的確不算什麼新鮮事。

如今,但凡有點經濟能力的家長都很難不捲,沒條件的也要創造條件拚命把孩子往架子上趕。

少上一天課?那是絕對不行的,否則雞娃了這麼久不是前功盡棄了嗎?

然而,在這樣的風氣下,我卻在知乎上卻看到了另外一個故事。


02

這個故事源於一個320萬人瀏覽的話題:什麼樣的家庭才能養出鬆弛感的孩子?

答主@cc怎麼喝提到自己姑姑的育兒經歷:

有一回,答主和姑姑談起孩子的學習,姑姑說,自己女兒,也就是答主表妹的期中考試數學39分。

但答主姑姑在得知女兒數學成績倒數的情況下,竟一反常態,心平氣和地,倆人樂呵地帶上答主一起吃了頓火鍋,還准備看場電影。

在答主看來,這樣的分數肉眼可見地上不了高中。而曾經有過長時間英語教學經歷的答主,通常此時出於教師的本能,高低得在飯桌上替表妹好好分析分析。

但答主一句話也沒說。

因為她知道,有些家長教育出來的孩子,就算沒有高學歷,也未必不能獲得成功。

飯桌上,姑姑只是簡單提了幾句:「該用的辦法,我都用了。實在不行,初中畢業,進職業技術學院,我以前也是工人。」


其實,答主的姑姑並不差,N年前,注會還很難考的時候,她就已經拿下了,且答主自己上學時的數學題,都是姑姑輔導的。

她只是在一件事盡力之後,不願再繼續糾纏。

於是,答主表妹就一邊繼續學數學,考試繼續三四十,一邊繼續學語文英語,成績還都不賴。閒了踢踢跆拳道,周末擼擼貓。

「盡管我妹成績不咋滴,但是跟我姑無話不談親密無間。她知道數學學不好是自己的問題,但也不是。不焦慮,不放棄。也沒因為這事影響到做其他事。

在我看來就是作為孩子擁有的最好的鬆弛感了。」

所以,能養出鬆弛感孩子的家庭,歸根底就三個字——不糾纏

用答主的話說,你若把一個還不能解決的事情,硬想辦法解決掉,心態就不可能鬆弛,而且也解決不好

03

《自我覺醒》中有一句話:

父母對孩子的苛責,傷人的態度,以及不合理的期待,都會內化在孩子的自尊感中,從而形成一套反自我的內在聲音。

怎麼理解呢?

心理學上有個詞,叫「習得性無助」:指因為重復的失敗或懲罰而造成的聽任擺布的行為。

這是一種通過學習而形成的一種對現實的無望和無可奈何的行為、心理狀態。

比如,孩子學習不好,你總是批評他,時間久了,他就會認為自己真的學不會。

一旦人自設藩籬,把失敗的原因歸結為自身不可改變的因素,就會放棄繼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破罐子破摔。

他會想:我就是笨,再怎麼努力也沒用,我就是考不上大學。

而如果父母放下高期待,不過度苛責孩子,保持一個鬆弛的家庭環境,孩子自然能發揮出主觀能動性,讓自己越變越好。

著名作家吳念真先生的兒子,曾因數學成績考得不好,被老師點名批評。

兒子回到家,被妻子一頓臭罵。

吳念真趕緊把妻子拉到廚房,問:「你原來讀書的時候,數學有沒有很好啊?」

妻子想了想,回答說:「很爛!」

吳念真說:「我也很爛!大學聯考才考了10分。」

然後吳念真和妻子達成了一個共識,父母都做不到的事,就不要為難孩子了。

後來他們放下了焦慮,兒子的數學成績有了顯著的提高和進步。

有時候,父母的弦繃得越緊,孩子就越容易反彈。

就像種竹子,越是想要讓竹子冒尖,越要給它足夠的空間。

所以啊,不要時刻保持一種「備戰」的狀態,事情一超出計劃就情緒崩潰。

孩子少上一天課,少考幾分,都不是什麼大問題,關鍵是別讓他喪失了自信,陷入習得性無助的惡性循環。

父母最棒的態度是:學習成績不好,內心可能會焦慮,但沒事,咱還有別的路。而不是沒事就施壓,讓孩子覺得人生完蛋再無出路。

擁有「鬆弛感」的家庭,才能養育出內心富足的孩子。

孩子一旦從家庭獲得了滿滿的能量,就能更加自信且勇敢地邁向未來,把人生之路越走越寬。

允許自己犯錯,也允許孩子犯錯,提高家庭的容錯率,過着過着,你就會發現,人生的容錯率超出你的想象:

你會摔倒很多很多次,但你也能很快爬起來。

*作者簡介:飛白,精讀主創,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