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一件國寶遺落民間千年,估值2億,卻被一戶農家用來攤煎餅

2024年3月12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作為華夏大地上的一份子,每每想到中華文明有數千年未曾斷層的歷史,一股民族自豪感便油然而生。

中國的歷史之所以能夠延續,除了歷史文獻的記載外,文物更是獨有的經歷者和見證者。

它們的存在對於我們來說是無價的,不單單是因為它們自身的價值不可估量,更因為它們背後凝聚着一段不可磨滅的歷史,正是因為有着文物的存在,我們才能更清晰地認清本以年代久遠的歷史。

只是到了清朝末年,在西方列強的野蠻侵略下,我國不計其數的文物流亡國外,成為了國外博物館中的鎮館之寶,拿着別人的東西當作自己的來炫耀,他們的良心難道真的不會受到譴責?

當然不會,如果他們真的有良心的話,就不會如此恬不知恥。

咸豐十年,英法聯軍攻占了北京,他們將罪惡的目光看向了皇家園林圓明園,這里有大清數百年的珍藏,更有中華民族數千年積累的珍奇文物。

英國軍隊首領額爾金在英國首相麥斯頓的支持下,以武力占領了圓明園,3500名英法聯軍沖進圓明園搶掠縱火,大火連燒三天三夜,圓明園以及附近的靜明園、暢春園等盡皆成為廢墟。

圓明園中珍稀文物,幾乎被掃盪一空,大約150萬件文物就此流落海外和民間,其中包括先秦時期的青銅禮器,也有秦、漢、唐、宋、元、明、清時期的名人書畫和各類奇珍異寶。

而我們本篇要說的就是一件遺落在民間千年,又在海外歷經磨難後而回歸的一件國寶,專家對它的估值是2.1億,可是誰也想不到曾經一戶農家用它攤了很多年的煎餅。

它後來被命名為兮甲盤,是中國西周時期的國寶重器。

煎餅銅盤

兮甲盤,又稱兮田盤,西周晚期的青銅器,因為製造者名叫兮甲,故有此名稱,其外形為圓形,內底平滑,盤沿外翻,如果不是盤底有段銘文,根本沒有人會把它當文物,畢竟它實在太像平底鍋了。

兮甲盤內底所刻銘文共計133個字,其中記錄的事件為兮甲跟隨周宣王討伐嚴允,對南淮蠻夷徵收稅貢的事情。

在這場戰爭中,兮甲因作戰勇猛因戰功受到了賞賜,他覺得這是一份榮光,便找工匠將這件事刻在了這件青銅盤上。

根據歷史學家考證,這件事發生於公元前827年,距今已有近三千年的歷史,可以說是名副其實的國寶。

兮甲去世之後,這塊青銅盤也成為了他的陪葬品,被埋在了地下數千年的時光。

一直到南宋時期,兮甲盤得以重現天日,只是當時沒有人覺得它有什麼神奇之處,後來被元代宰相慧眼識珠,收入府中珍藏。

在後來的時代變遷中,兮甲盤輾轉多人手中,到了清末民初,流轉到了大收藏家陳介棋的手中。

陳介棋遇到兮甲盤時,也是源於一次偶然,他一生熱愛收藏文物,走訪了民間不少地方,一次機緣巧合,他在一戶農家留宿,主人便為他做了一些煎餅吃。

他在吃的時候,隱隱約約發現煎餅上竟然有字,他懷着好奇心就問農婦煎餅上的字是怎麼做出來的。

這位農婦就說,她用的「平底鍋」的底部原本就有字,陳介棋立即讓其拿過來查看,這才發現了平底鍋的不同尋常。

遺落海外

當陳介棋意識到農婦所用多年的煎餅鍋或許是一件文物時,便出錢將其買了下來,兮甲盤這才結束了攤煎餅的生涯。

陳介棋回去將兮甲盤仔細清洗之後,憑借他對古董文物的見識,立即斷定兮甲盤是件無價之寶。

只是讓人遺憾的是,在陳介棋去世之後,兮甲盤也銷聲匿跡,再也不見了蹤影,但是熱愛古董的人們卻一直沒有放棄對它的尋找。

當時的人們認為,清末民初正是中國文物流失海外最為嚴重的時刻,兮甲盤或許也沒能逃脫這一厄運,便將目光放在全球范圍內尋找。

到了上世紀末,有消息稱在日本曾見到過兮甲盤現身,於是專家學者便立即前往,當他們費盡周折找到那塊銅盤時,不禁令人大失所望。

經專家們證實,這塊銅盤是贗品,根本不是兮甲盤。

乘興而去,失望而歸,專家們原本激動的心稍微平靜之後,又有消息稱兮甲盤出現在香港一所大學博物館中。

事不宜遲,他們立即動身前往,可是經過鑒定之後,這塊銅盤依然還是一塊贗品。

兩次不真實的消息,讓人們對兮甲盤再也不抱希望,只是誰也想不到,在2014年的時候,兮甲盤悄然在中國公開展出。

一石激起千層浪,那麼這塊兮甲盤是否依然還是贗品?

失而復得

兮甲盤在中國展出之後,立即引起了很多權威專家們的注意,他們聯合一起對兮甲盤進行了全面而細致的鑒定,最終確定,這盤是真品無疑。

那麼兮甲盤為何會突然出現在國內?

原來在四年前,一位旅居在美國的華人,他平日十分熱愛收藏古董文物,並積極參與幫助流落海外文物回家的拯救行動。

有一次,他去參加美國一家小型拍賣會時,其中就出現了兮甲盤,當時很多人覺得這兮甲盤應該也是贗品。

可是這位華人通過研究和了解後,卻認為它很可能就是國內專家一致在找的真品,所以在拍賣會上,他花重金將其拍下,然後帶回國內。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這位華人當時拍到兮甲盤時成交價近兩億,如果算上傭金等雜費,總價接近2.1億。

好在,花如此重金拍回來的兮甲盤不是贗品,而根據它的價值,專家們對兮甲盤的估值早就超過了拍賣價。

無論如何,兮甲盤已經回到了祖國的懷抱,這着實令人欣慰,只是誰又能想到,曾經它還做了多年的煎餅鍋?

其實,兮甲盤只是中國所流失的眾多文物中的一個縮影,還有許許多多的文物,至今流失海外,無處追尋它們的蹤跡。

希望日後那些流落海外的文物都能像兮甲盤一樣回歸祖國,如果願望成真,那將是中華文化傳承上的繁榮盛世。

就讓我們共同期待那一天的到來吧!

參考文獻:《兮甲盤銘文》、《攈古錄》、《愙齋集古錄》、《綴遺齋彝器考釋》等。

(圖網,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