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訊!教皇呼籲基輔舉白旗促談判後,澤連斯基冷誚回應:虛偽調節

2024年3月12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頭條創作挑戰賽#

時間來到3月12日清晨,巴以沖突第157天俄烏沖突第747天。

這一天,一個頗為值得深度聊聊的話題是:教皇勸告基輔要有舉白旗促談判的勇氣,澤連斯基卻強硬拒絕他的和談呼籲。

相比前線反復拉扯,國際層面的博弈可能更為重要

一、持續發酵!教皇勸告基輔要有舉白旗促談判的勇氣後,烏總統澤連斯基和俄克宮均發表了重磅聲明

最近兩天,相信很多人都刷到了這樣一條重磅消息:羅馬教皇在節目中勸告烏克蘭要及時止損、盡快開啟談判。

不過,就國際輿論場來看,該消息似乎熱度不高:這顯然,令人十分唏噓。

一方面,關注俄烏局勢的網友們,大多數都能清楚感知到:盡管沖突已經正式步入三周年了,但和平曙光似乎仍不明顯......

另一方面,必須要說的是——其實,仔細推敲,站和平角度來看,眼下,恰逢泥漿期和沖突步入三周年,還真就是一個難得的重啟談判的契機。更重要的是,假若俄烏沖突沒有辦法如朝鮮戰爭那樣在三年內結束,那麼大概率就可能要持續五年左右.......

好了,回到正題。

當地時間3月9日,據路透社報道,羅馬教皇方濟各2月份在瑞士接受瑞士意大利語廣播電視台采訪時公開表示,烏克蘭應該擁有「白旗」的勇氣,通過談判結束與俄羅斯的軍事沖突。並且,在局勢進一步惡化之前,俄烏雙方應該在其他大國的幫助下進行談判。

報道截圖

於是,一時之間頗為引人側目。

是的,盡管輿論場似乎討論不多。

但是明眼人都知道,事情很可能才剛剛開始.......

說到底,方濟格的影響着實不能低估。據公開資料顯示,截止目前,天主教信眾約有14億人,烏克蘭西部數州也有許多民眾信奉天主教。

更重要的是,不要小看梵蒂岡的能量和能力。

事實上,就在去年12月底,羅馬教皇方濟各便派出了梵蒂岡的烏克蘭問題特使、意大利樞機主教馬泰奧·祖皮訪問烏克蘭、俄羅斯和美國聽取各方對烏克蘭局勢的看法。

可以說,相比絕大多數普通人,甚至絕大多數學者或專家,教皇方濟各都無疑是那個對這場戰爭更為了解的人......

換言之,盡管方濟各的這番表態,着實令不少人感到不快,但其絕非無的放矢。

而就個人來看,其主要向世界傳遞了三大信號:

第一,眼下,烏克蘭局勢已然非常緊張,甚至不排除戰局可能迅速惡化和明顯外溢:最近,以法國波蘭為首的歐洲大國的諸多表態,便足以說明這一點。

第二,戰爭很可能會越打殘酷,特別是身處旋渦之中的民眾將越發感知戰爭帶來的負面影響

第三,重返俄烏談判桌,需要對抗幾方的領導人拿出非凡智慧和非凡勇氣。

3月10日,法國外長提議組建聯盟並向烏派兵之際,波蘭外長卻突然宣稱:已有北約軍隊出現在烏克蘭

當然了,重啟談判的必要前提是——烏克蘭當局和俄羅斯要能理解並遵循方濟各的勸告,美歐也要及時轉變立場......

那麼,有沒有可能,就在2024年,俄烏沖突宣告結束或重返談判桌呢?

目前來看,這種可能似乎並不大——或者說,如果方濟各此番表態有放風之意,那麼試探的結果顯然是:和平仍道阻且長,風暴卻可能即將抵達

當地時間3月11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在Telegram發布的視頻中明確拒絕教皇重啟談判呼籲。甚至,其語氣還頗有幾分譏諷之意。

他是這樣說的:

「當邪惡的俄羅斯在2022年2月24號發起這場戰爭之後,所有的烏克蘭人,無論他是基督徒、穆斯林還是猶太人,每個人都團結起來保衛祖國。

我感謝每一位在前線鼓勵士氣,與烏克蘭士兵同進同退的烏克蘭牧師。這就是教會的本質,和民眾在一起,而不是在2500km以外,在那些想要活下去的人和那些想要摧毀你的人之間去搞虛偽的調節。

顯然,話里話外,還是堅持自己此前提出的十條和平方案,也就是:恢復1991年邊界、審判戰犯以及要求賠償等等......

但這很明顯與俄羅斯方面開出的和談條件是相差甚遠.....

緊接着,烏克蘭外交部長庫列巴則回應稱:「我們的旗幟是黃藍相間的。這是我們賴以生死存亡和勝利的旗幟。我們永遠不會升起任何其他旗幟。」

與此同時,就在當天,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克宮發言人佩斯科夫就烏克蘭局勢和俄烏談判同樣發表了重磅聲明——克宮對教皇方濟各呼籲就烏克蘭問題談判表示理解,但就烏克蘭問題談判的呼籲遭到基輔政權的堅決強烈的拒絕:他們不允許任何談判的可能性。

基輔絕不允許任何談判的立場滋生於許多歐洲國家的聲明——他們在盡一切努力使俄羅斯陷入不可避免的、他們所認為的戰略失敗當中。——這是嚴重的誤導、嚴重的錯誤,尤其是發生在戰場上的事情,就是最好的例證。

而俄羅斯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則就強調:庫列巴顯然在撒謊,他們還沒加入歐盟,就已經把(歐盟)旗幟掛得到處都是。」

有觀點指出,很明顯,盡管不少人期盼盡快和平,但務實地說,現階段俄烏雙方幾乎沒有可能重啟談判——雙方在核心訴求上,也有巨大的鴻溝。

或許,最理想的情況是——當俄羅斯全面控制頓巴斯特朗普重返白宮之際,俄烏和談才有可能真正提上日程。

那麼,這種觀點有道理嗎?

二、和平仍道阻且長,風暴卻可能即將抵達:2024,註定是關鍵之年

其實,務實地看,必須指出的是:相比方濟各,另外四人對俄烏局勢的影響無疑要大得多——他們分別是:普京拜登、澤連斯基以及特朗普.......

從這個層面來講,美國大選後,俄烏沖突很可能迎來一個重大談判窗口。畢竟,種種跡象表明,2024年,特朗普重返白宮的可能並不小,甚至是大概率事件。

當地時間3月11日,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報道,匈牙利總理歐爾班接受采訪談到美國之行時表示,特朗普承諾,如果他成為總統,他不會給烏克蘭一分錢 ,如果沒有美國,歐洲將無法獨自為這場戰爭提供資金,戰爭將會結束。

緊接着,匈牙利外交部長西雅爾多•彼得接受美媒采訪時則稱,如果美國前總統特朗普在美國重新掌權,一些贊成烏克蘭沖突繼續的歐洲國家將改變他們對烏克蘭沖突的立場。並且,匈牙利希望特朗普重返美國總統職位能帶來談判的開啟和烏克蘭沖突的結束。

與此同時,從戰爭態勢來看,防空、彈藥和人力正在越發成為戰場關鍵:不過,在這三方面,烏克蘭明顯不占優勢,進而隨着時間的推移,烏克蘭確實有可能被迫作出重大妥協。

也就是——屆時,將會發現,教皇方濟各正在一語成讖。

當地時間3月11日,據CNN報道,俄羅斯生產的炮彈數量是美國和歐盟向烏克蘭提供的數量的三倍。

據北約國家情報部門估計,俄羅斯每月生產約25萬發炮彈,每年約300萬枚——俄羅斯為支持其炮彈工廠晝夜不停地工作,技術工人們每天工作12小時。目前俄羅斯國防部門雇用了大約350萬人,而戰前為200萬至250萬。

而美國和歐盟每年向烏克蘭供應的彈藥不超過120萬枚。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北約官員說,「我們現在已經進入生產資源戰爭,烏克蘭的結果取決於各方的戰爭潛力。」

此外,對於烏克蘭而言,盡管有美西強力輸血,且在俄羅斯沒有改變特別軍事行動框架的背景下,烏克蘭軍隊現階段仍有能力抗衡俄羅斯軍隊。

但關鍵問題是——如果未來幾個月,或者一年,烏克蘭軍隊被消耗一空,且無力通過動員及時完成補充,烏克蘭人還有抗衡的本錢嗎?

更重要的是,烏克蘭今天可能正在面臨嚴重的兵力短缺危機……

當地時間3月5日,《華盛頓郵報》報道稱,盡管最近烏克蘭方面已經宣布動員了100萬人,但目前卻只有30萬人在前線作戰。

因此,基輔無法解釋70萬烏克蘭軍人在哪裡以及他們現在做什麼。

另外,俄羅斯軍事頻道《漁夫》3月5日報道稱,截至3月1日,根據相關統計,烏軍不可挽回損失總數達60萬。其中烏軍陣亡人數為25.9萬人。而及至3月8日,位於基輔的軍事網站《戰爭之淚》則表示,烏克蘭軍隊陣亡人數已經超過38萬人……

(2022年7月的報道)

結語

俄烏沖突事關全球地緣政治格局和世界經濟走向,但是,很明顯——如果說,沖突前兩年,人們更多感知的是前線硝煙彌漫。

那麼,自沖突正式步入第三周年後,俄烏沖突將深刻顯現它是如何撬動全球地緣政治格局的——特別是時間拖得越久,戰爭造成的沖擊就會越大。

總之,期待早日結束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