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銷20億!金絲猴奶糖26億賣給美企,倒騰三年2.7億被買回國

2024年2月22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三顆金絲猴奶糖,就是一杯好牛奶。」

在眾多國貨糖果品牌中,金絲猴奶糖曾位列前三,,但如今,承載着80、90記憶的它卻漸漸消失在貨架上。

而這與金絲猴經歷的收購風波脫不開關系。

圖源網絡

2008年,金絲猴奶糖憑着放心奶源大火了一把,一年的銷售額就達20億,實現了品牌的營收巔峰。

但好景不長,接下來的幾年,金絲猴奶糖在市場上慢慢被冷落,再加上一些負面新聞的影響,集團經營開始出現問題。

這時,金絲猴集團的創始人趙啟三做了一個飽受爭議的決定:將金絲猴品牌賣給美企。

這場收購最終以26億的價格成交,事情傳出後,鋪天蓋地的質疑包圍了趙啟三。

「又是一家賣給外國人的民族企業!」

2014年,美國好時集團以24.168億的價格收購了金絲猴糖果80%的股權,兩年後,剩餘的20%股份以2.353億的價格也被對方收購。

這一消息傳出後,許多國人無奈又憤怒。

在如今琳琅滿目的超市貨架上,金絲猴奶糖毫不起眼,早就淡出了歷史舞台,但在當時那個年代,它和大白兔奶糖是家家戶戶桌上的常客,也是國產糖果的驕傲。

這樣一個民族品牌被賣給了外國,人們自然難以接受。

作為金絲猴集團創始人的趙啟三,此刻也是百感交集,走到今天這一步,是他也沒有想到的。

趙啟三

而一切的開始,還要從他接手一家電器廠說起。

1979年,河南省沈丘縣,31歲的趙啟三站在一個鄉辦電器廠的門前,他成為了這個廠子的新廠長。

這聽上去似乎是件大好事,也讓人忍不住猜測,趙啟三到底有什麼背景。

但事實卻並非如此,他原本只是電器廠的一名普通工人,這次上任也是臨危受命。

此時的電器廠背負着122萬的巨額債務,員工只剩下30多名,已經到了破產的邊緣。

哪怕是現在,122萬也不是個小數字,更別說在70年代了。擺在趙啟三這個剛上任的廠長面前的,就是一個爛攤子。

但他並沒有放棄,而是反復思索着把廠子盤活的辦法,都說財富常與危機並存,如果度過這次難關,那不就是自己的一場機遇?

很快,趙啟三真的發現了問題所在:當時剛剛開始改革開放,大部分百姓的生活還不富裕,電器對多數人來說其實是「奢侈品」,電器廠自然效益不好。

找到了問題就要改變,趙啟三為了找到新的方向,特地跑到上海考察了一番,隨後便決定將電器廠轉型為食品廠。

圖源網絡

民以食為天,這個選擇總不會出錯,抱着這樣的念頭,趙啟三帶着廠子進行了一系列改變,「沈丘縣食品總廠」就此新鮮出爐了。

不過,食品廠接下來的路也依然困難重重......

趙啟三帶着廠子成功轉型後,便面臨着一個大問題:沒資金。

搭建起的新廠子沒有食品師傅,沒有好的設備,甚至連原料都買不起,那段日子,趙啟三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去的。

「蹲過碼頭,睡過車站、澡堂,拉板車走村串戶,沿街叫賣,一天、兩天不吃飯是常有的事,麥子還要靠員工湊......」

趙啟三拿着員工們湊出來的麥子,自己又咬牙借了1萬元的高利貸,請了幾個上海的糕點師傅把原材料做成了一些流行的月餅、糕點,食品廠才總算有了產品。

「當時吃第一批出爐的糕點,覺得怎麼那麼好吃。」

度過了最初的難關,趙啟三品嘗到了努力得來的甜蜜,食品廠開始盈利,一年就賺回了3萬多塊。

從這之後,食品廠的盈利逐年增加,趙啟三也有了信心,不斷推出各種新產品,在一線城市流行的牛肉乾、罐頭等美食出現在河南各地。

趙啟三數十年的經營,讓這家食品廠有了上千萬的市值,他也開始想要做出一個長久的產品和品牌。

1991年,趙啟三在一次考察中發現了國產糖果的崛起,他便也燃起了做糖果的念頭,次年,他買下了上海食品研究所的新型枕式奶糖技術,創立了「金絲猴」。

圖源網絡

也許正如趙啟三所希望的,這一年是猴年,他的「金絲猴」也就此大火,當年便創造了2000多萬的銷售奇跡。

2003年,「三顆金絲猴,就是一杯奶!」的廣告語登上了央視,金絲猴奶糖風靡全國各地。

趙啟三也很有先見之明,看着火爆的奶糖,他隨即便在河南、內蒙古選好了奶源基地。

這個舉動,讓金絲猴奶糖在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中逃過一劫,在一些品牌奶糖下架的同時,金絲猴品牌成了國人眼中的良心,又大火了一把。

可這一年的巔峰之後,金絲猴便開始走起了下坡路,它早已習慣的「跟風」便是其中一個關鍵。

從趙啟三帶着食品廠崛起,再到創立金絲猴品牌,我們可以看到,他一直有着「模仿爆品」的思維。

早期食品廠的各種新產品暫且不提,後來金絲猴的各種主打產品也是如此:與大白兔類似的圓柱奶糖、與徐福記類似的糕點、與旺仔類似的軟糖......



圖源網絡

其實這也是許多品牌慣有的辦法,在最初,這種「跟風」已然是一種市場常態。

但隨着近年品牌意識的加強,一些低端山寨品牌的猖獗,這種行為便引來了越來越多的爭議。

而金絲猴便因此背上了不少負面新聞,趙啟三也發現了這一點,但此時的他也有些力不從心了。

從2007年開始,金絲猴的銷售額始終沒有再增長,這背後有「跟風」的原因,也有越來越激烈的市場競爭有關。

到了2014年,金絲猴糖果跌出了糖果行業的前十,再加上沒能上市,趙啟三已經心灰意冷。

圖源網絡

於是,最終金絲猴被美國的好時集團收購。但奇怪的是,三年後,對方又將金絲猴以極低的價格賣了回來,這是為什麼呢?

原來,好時集團看中的便是金絲猴這個老品牌在三、四線城市的影響力,並准備從這里打開國內糖果市場的一個口子。

好時集團產品

但很快,他們就發現這個算盤落空了。

首先便是收購風波後,不少國人對金絲猴的濾鏡消失,不願意買賬,市場反應沒有想象中那麼好。

然後便是金絲猴集團作為一個民營企業,內部的管理和美企截然不同,他們完全無法理解這種講人情、稱兄弟的模式。

不僅是內部無法融入,業務同樣也跑不通,當好時集團想要派人去和經銷商們溝通時,對方都是愛答不理的。

就這樣,好時集團收購了金絲猴品牌,卻根本無法駕馭,最終只能及時止損

2018年,好時集團以2.7億的價格,把金絲猴賣給了河南御翔食品有限公司,這只「猴子」又回到了祖國的懷抱,也算是有始有終。

不過,如今的金絲猴奶糖還是很難再回到曾經的輝煌了。

圖源網絡

隨着國內經濟的飛速發展,各種美味的食品不斷涌現,那個物資匱乏的時代已經遠去,老百姓們對糖果的需求也越來越少了。

但那份甘甜,會和那些難忘的故事一起,永遠留在一代人的記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