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百年古村的突圍

2024年3月15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俯瞰磁窯村。 高阿營 攝

東山縣杏陳鎮磁窯村很老,始建於南宋年間(1127—1279年),是東山島最古老的村落,至今有800多年的歷史。它因制瓷而得名,相傳曾有8條龍窯,18條大船運銷瓷器,現今村里仍然散落着大量的瓷片

磁窯村又很新。當地深挖「宋窯文化」資源,精心打造沉浸式宋代旅遊觀光園「磁窯圩市」,再現宋韻芳華,引來八方來客,成為東山縣新晉網紅打卡點。

老與新交融,文與旅並舉,蹚出了古村文化傳承保護與發展的突圍之路。

展示館里展出的瓷器(資料圖片)

往昔輝煌

走進磁窯村,濃郁的古窯文化氣息撲面而來。精緻的陶瓷景觀、有趣的文化牆……隨處可見的陶瓷元素,再現磁窯古窯往昔輝煌。

磁窯村位於東山島西北部,是入島第一村,且臨海,陸海交通便利,特別是村里擁有豐富的瓷土——高嶺土,讓磁窯村燒制陶瓷具有先天優勢。這里曾是東山島唯一燒瓷器的村莊。

1957年,在文物普查中磁窯村古窯遺址被發現,1983年東山縣博物館着手進行一次調查。1984年,由東山縣人民政府公布為首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之後,許多專家學者親臨此地進行調查研究。

踏上村後的後壁山,滿目蔥蘢,隨手撥開草叢,處處可見散落的窯具殘件與瓷片,見證了當年這里陶瓷燒制的繁忙。根據2005年中國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福建博物院和東山縣博物館聯合刊發的《東山縣古窯址調查報告》所載,古窯址位於後壁山、後勞山,面積約6000平方米。器物主要為青釉,釉色有的灰黃,有的偏綠,基本上都有細碎冰裂紋,內壁刻畫蔓草紋、水波紋等。胎多呈灰色,少數呈灰白,夾細砂。器物、器形多樣,涵蓋碗、盤、執壺、瓶、罐、缽、蓋等。

「從磁窯產品的特徵來看,無論是胎質、釉色,還是裝飾藝術,均酷似南宋時期龍泉窯的產品。」東山縣博物館原館長陳立群說。該處窯址未見於古代文獻記載,但考古人員從採集標本的時代特徵加以分析,並與周邊窯場同類器物相比,加之此處尚未發現元代龍泉窯的典型特徵,目前推斷磁窯窯始燒年代為南宋中晚期,或終於元代早期。

「在職期間,我曾接收過磁窯熱心人對博物館捐贈的實物,更多的捐贈是來自漁民。他們從海底撈到各類瓷器,磁窯瓷器占大多數。」陳立群回憶道。由於閩南地區在南宋時期的仿龍泉窯產品多銷往國外,考古人員推斷磁窯產品也不例外,且東山島距離澎湖、菲律賓較近,其外銷地點可能為我國的澎湖列島、菲律賓及東南亞諸地。

着重融合

昔日芳華雖已去,卻給磁窯村留下難以磨滅的印記和寶貴的宋窯文化資源。近年來,磁窯村着重在融合上做文章,活用宋窯文化點亮古村。

磁窯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曾鎮文介紹,2013年,磁窯村啟動窯山公園項目建設,在後壁山、後勞山山腳開路,用舊石條鋪設了1000多米長的健康步道。經過一代接一代的不斷努力,沿着步道先後建成古榕講壇、百草園、仿古龍窯、宋窯展示館等項目。如今,這里已是一個集休閒、健身、觀景、遊憩為一體的生態公園

淘泥、拉坯、燒窯……沿窯山公園步道向上,只見途中設置着數座復古人物雕像,一一展示出當年的古窯工藝製作流程。來到窯山公園的半山腰,仿古龍窯出現在眼前。仿古龍窯對宋代斜坡式結構龍窯進行復刻,再現古窯風貌。仿古龍窯旁,建有一個宋窯展示館,主要展出磁窯村出土的青釉瓷器。

步入宋窯展示館,除了可以一睹磁窯村古窯產品的風采,還可以邂逅陶藝之美。2023年7月,位於展示館的陶藝傳習所開業。

「沒想到泥巴這麼好玩,我還想再做一個碗。」近日,來自東山縣銅陵鎮的劉煒涵跟隨着媽媽到磁窯村遊玩,第一次見陶藝製作便被吸引。在陶藝師的指導下,她用雙手慢慢將轉盤上的黏土捏成自己喜歡的形狀。

「創辦傳習所,就是想讓群眾在制陶的過程中加深對宋窯文化的認識,點燃傳承意志,為磁窯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磁窯村黨支部第一書記何偉彬說。

「以前,村里環境很差,路也不通。經過這十多年的發展,村莊越變越美麗,也越來越有人氣。每天早晚,我可以到公園散步,也可以到展示館逛一逛,看看年輕人玩陶藝,晚年生活精彩多了。」82歲的磁窯村村民曾國勝說起村裡的變化滔滔不絕。

「統籌好文化資源開發與保護,是磁窯鄉村振興的關鍵。除了項目的實施,我們還就地取材,將陶瓷元素廣泛運用於村容村貌建設,讓沉睡的資源活起來。」何偉彬說。磁窯村現已成為省級傳統村落、省鄉村旅遊示範村、省鄉村振興實績突出村。

磁窯村開展「浪漫元宵·緣定磁窯」沉浸式漢服游園會。 歐東茵 攝

沉浸旅遊

今年春節、元宵假期,磁窯村成了當地市民夜遊的首選。兩節期間,磁窯村用一場「磁窯圩市」吸引遊客近1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成功「出圈」。

磁窯村總面積1097畝,人口不足千人,缺乏產業支撐,是村集體經濟發展的痛點。近年來,磁窯村瞄準鄉村旅遊,又面臨遊玩項目單一、業態缺乏等問題,亟待破局。經過商討,鎮、村達成共識:打造沉浸式宋代旅遊觀光園,為遊客提供全方位、多維度的宋代生活體驗。

說干就干!磁窯村在窯山公園原有設施的基礎上,利用燈光、投影機、油紙傘、燈籠等元素,開發了琴瑟和鳴、望星月、憶十八、觀青蓮、繁花里、悅心安、聆心悅等20多個觀光打卡點,打造沉浸式宋代旅遊觀光線路。同時,依託村企宋窯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推出投壺、射箭、摔碗酒等古代娛樂項目,打造圩市攤位,經營小吃、旅遊紀念品等,為遊客夜生活提供更多選擇。去年農歷臘月廿八,「磁窯圩市」開業,周邊群眾紛紛前來打卡。

夜幕降臨,窯山公園燈火通明,煙霧繚繞,遊客從四面八方趕來,平時寂靜的公園充滿了濃濃的煙火氣。「這里環境優美、文化氛圍濃厚,開業以來遊客就很多,我們經常忙不過來。」夜色中,圍爐煮茶業主謝旭亮與家人將新鮮出爐的烤雞、玉米、羊排等端上餐桌,供客人享用。去年12月,謝旭亮來到磁窯村,得知村里要打造圩市,十分看好,便向村里租了10畝地和4棟民房,在窯山公園經營圍爐煮茶,後續將推出精品民宿和露天音樂烤吧。

為讓遊客有更好的文化體驗,今年元宵節,杏陳鎮聯合磁窯村策劃了「浪漫元宵·緣定磁窯」沉浸式漢服游園會。當晚,身着各式漢服的演員們穿梭在各個景點,用「舞蹈 情景劇」的方式為遊客獻上民族舞、古箏演奏、拋繡球等精彩表演。

「東山是旅遊大縣,磁窯鄉村旅遊要想在眾多競爭中脫穎而出,就要打破單一化和同質化,我們挖掘當地特有的鄉土氣息、人文風俗底蘊,結合古代君子六藝,着重打造了沉浸式宋代旅遊觀光園。」杏陳鎮副鎮長黃琳琳表示,今後還將結合傳統節日打造更多民俗特色游,如七夕圩日等等,讓遊客多維度體驗宋代生活。

「一時火不代表一直火。要讓村莊有面子,村民有票子,我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杏陳鎮黨委書記林華翔表示,此次活動暴露出磁窯村在停車場、公廁等方面存在的不足之處,未來,磁窯村既要厚植文旅產業,探索規劃非遺館和體驗項目,引入民宿等新業態,還要進一步提升旅遊基礎設施配套。去年磁窯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20萬元,今年力爭遊客突破20萬人次,村集體經濟收入突破50萬元。

來源:福建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