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帝國的龍興之地——甘肅天水市概況

2024年3月18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楔子

秦朝,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提及這個名字大家都會想到赳赳老秦橫掃六國的場面,而這個老秦指的就是西周時期伯益後裔的一支中遷徙西垂,在今天的天水市一帶為周王室牧馬有功而封附庸,賜號秦嬴,經過數代人的奮斗位列春秋列國之一,也就是大秦帝國的開端。

天水市古稱秦州上邽、成紀,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境內山脈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最高峰天爺梁海拔3120米,轄區東部、南部為山地地貌,北部為黃土丘陵地貌、中東部為秦嶺、關山山區;地跨長江黃河兩流域,以西秦嶺為分水嶺,植被屬華北、華中、蒙新和喜瑪拉雅植物交匯處,森林覆蓋率為26.5%,礦產資源豐富。下轄2個區(秦州區麥積區)、5個縣(甘谷縣武山縣秦安縣清水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總面積1.43萬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95.44萬,2022年GDP總量813.88億元(全省第四),人均GDP2.75萬元(全省第十一)。屬甘肅和陝縣兩省交匯地帶,與隴南市定西市平涼市寶雞市陝西省)交界。

天水市

天水一名的出現源於一場史無前例的大旱,在聽聞「天河注水」的傳說後漢武帝親自命名上邽為天水,擁有約8000年的文明史,甘肅省域副中心城市、關中平原城市群次核心城市、絲綢之路經濟帶重要節點城市。這里是伏羲文化、大地灣文化、秦早期文化、麥積山石窟文化和三國古戰場文化的交匯之地,有伏羲教民漁獵的傳說,是大秦帝國的發祥地,有我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是諸葛亮六出祁山、失街亭、收姜維(天水姜伯約)的故事發祥地。天水伏羲廟、南郭寺玉泉觀大像山、水簾洞、鳳山、回鄉風情園、青鵑山國際旅遊度假區等歷史人文景觀,也有天水麻辣燙、天水麻食、秦安麻腐饃、天水漿水面、秦安甜醅、天水釀皮、甘谷辣椒罐罐茶天水麵皮等眾多美食特產。

秦州區

天水市府駐地,下轄7個街道(大城街道、七里墩街道、東關街道、中城街道、西關街道石馬坪街道天水郡街道)、16個鎮(玉泉鎮太京鎮藉口鎮皂郊鎮汪川鎮牡丹鎮關子鎮、平南鎮、天水鎮娘娘壩鎮中梁鎮楊家寺鎮齊壽鎮大門鎮秦嶺鎮華岐鎮),總面積244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65.14萬,2022年GDP總量253.7億元(全市第一)。秦州區是隴東南最大的交通樞紐和商品物資集散地,位於天水市西南部,地貌可分為秦嶺山地和黃土高坡兩部分,地勢西南高東部低,耤河白家河、蘇成河、西漢水等貫穿全境,天然林區分布在轄區南部,金礦品位較高,蛇紋岩礦、石灰石礦儲量豐富。與甘谷縣、麥積區、徽縣(隴南市)、西和縣(隴南市)、禮縣(隴南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徐蘭高鐵)公路(連霍高速、十天高速、平綿高速、247/310/316國道)機場(天水中梁機場4C級)

秦州區

秦州區古為西垂宮是有史記載秦人最早的都邑,後稱為上邽縣屬隴西郡,我國最早設置的郡縣之一,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東漢時屬漢陽郡,北魏時因避道武帝拓跋珪諱改上邽為上封,北周時改回上邽。隋唐時期屬秦州,唐末上邽廢縣為鎮,北宋時為秦州治所,元朝時為秦州成紀縣,明初裁撤成紀縣區境由秦州直轄,雍正年間秦州改升甘肅省直隸州。民國初期廢除秦州州制將附廓改為天水縣,1949年8月獲得解放,1958-1961年天水縣並入天水市,1984年為秦城區,2004年更名為秦州區。2015年中梁鄉楊家寺鄉、齊壽鄉、大門鄉改為鎮,2017年秦嶺、華岐撤鄉改鎮。

主要景點:伏羲廟 、南郭寺 、玉泉觀 、青鵑山國際旅遊度假區、齊壽山炳靈寺李廣墓、諸葛軍壘

特產和民俗:花牛蘋果、秦州大櫻桃

麥積區

下轄3個街道(道北街道、北道埠街道橋南街道)、17個鎮(社棠鎮甘泉鎮渭南鎮、東岔鎮、花牛鎮中灘鎮新陽鎮元龍鎮伯陽鎮麥積鎮石佛鎮利橋鎮琥珀鎮五龍鎮黨川鎮三岔鎮馬跑泉鎮),另轄一個經濟開發區,兩個高新區和三個工業區,總面積348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5.27萬,2022年GDP總量213.34億元(全市第二)。麥積區位於天水市的東南部,境內山脈縱橫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橫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藉河、葫蘆河牛頭河、東柯河、東岔河等貫穿全境,森林覆蓋率52.6%,非金屬礦產資源儲量豐富。屬兩省四市交匯地帶,與秦州區、甘谷縣秦安縣、清水縣、陳倉區(陝西省寶雞市)、鳳縣(陝西省寶雞市)、兩當縣(隴南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隴海鐵路)公路(連霍高速、靜天高速、平綿高速、310/566國道、207/218/325省道)機場(天水麥積山機場3C級)

麥積區

麥積區因境內有麥積山石窟而得名,明清時期隸屬秦州。解放後為天水近郊區,1950年為天水縣治所,1962年為北道埠,1984年為北道區,2005年北道區更名為麥積區。2015年利橋鄉、琥珀鄉改為鎮,2017年五龍鄉、黨川鄉改為鎮。

主要景點:麥積山景區、仙人崖、石門山、卦台山、淨土寺、蛟龍寺

特產和民俗:漿水面、涼粉、肉夾饃、甜醅、清真碎面、雜燴、米黃、鍋盔、火燒、回回饃、辣子面、麥積牌葡萄、元龍花椒、立遠板栗、伯陽鮮桃、新陽杏子、甘泉大櫻桃

甘谷縣

別稱冀縣伏羌,下轄13鎮(大像山鎮新興鎮磐安鎮六峰鎮安遠鎮、金山鎮、大石鎮禮辛鎮、武家河鎮、大莊鎮古坡鎮八里灣鎮、西坪鎮)、2鄉(謝家灣鄉白家灣鄉),總面積1572.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0.18萬,2022年GDP總量96.48億元(全市第三)。甘谷縣是秦人的重要發祥地,為中國縣治肇始之地於公元前688年置縣,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有「華夏第一縣」之稱。位於天水市西北部、渭河上游,渭河、散渡河、西小河、藉河貫穿全境,為山地、丘陵、河谷地貌,礦產資源種類多樣。屬三市交匯地帶,與秦安縣、麥積區、秦州區、禮縣(隴南市)、武山縣、通渭縣(定西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隴海鐵路)公路(連霍高速、310國道、304/325省道)

甘谷縣

甘谷縣古屬雍州,為冀戎繁衍生活之地,戰國時期屬秦國北地郡、隴西郡,西漢時改屬天水郡,東漢時改屬涼州,唐朝時改冀城縣為伏羌縣屬秦州,金代隸屬西寧州,元明清時期劃屬鞏昌府。民國初期劃屬渭川區,1929年改伏羌縣為甘谷縣,1958-1962年與漳縣並入武山縣,1969年改屬天水地區。

主要景點:大像山、姜維墓天門山尖山寺蔡家寺古坡草原

特產和民俗:甘谷道情、甘谷武術、甘谷脊獸、甘谷宮燈、甘谷辣椒、甘谷大蔥、甘谷磚雕

秦安縣

下轄17鎮(興國鎮、蓮花鎮、西川鎮隴城鎮郭嘉鎮五營鎮葉堡鎮魏店鎮安伏鎮千戶鎮王尹鎮興豐鎮中山鎮、劉坪鎮、王鋪鎮王窯鎮雲山鎮),總面積160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75萬,2022年GDP總量93.99億元。秦安縣是天水的北大門,素有「羲里媧鄉」之稱。位於天水市北部、渭河支流葫蘆河下游,是典型的黃土梁、溝壑和河谷地形,山多川少溝壑密布,清水河流域、葫蘆河水系貫穿全境,植被種類較為貧乏,是甘肅省十八個乾旱縣之一。屬三市交匯地帶,與張家川回族自治縣、清水縣、麥積區、甘谷縣、通渭縣(定西市)、靜寧縣(平涼市)、莊浪縣(平涼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寶蘭客運專線)公路(天平高速310國道、207/220/304省道)

秦安縣

秦安縣古屬邽、冀兩縣,西漢時屬涼州天水郡,王莽篡漢後成紀人隗囂趁機割據後被劉秀收復劃屬漢陽郡,魏晉時期屬秦州管轄,南北朝時屬略陽郡成紀縣。隋末為薛舉割據,歸唐後劃屬隴城縣,北宋時為隴城寨,金熙宗時以秦寨為秦安城始置秦安縣屬鳳翔路秦州管轄,元明清時期屬鞏昌府管轄。民國初期屬隴南道,1949年8月獲得解放,1969年劃屬天水。2000年蓮花撤鄉建鎮,2001年西川列為新城區,2003年隴城、郭嘉撤鄉建鎮,2015年五營鄉、葉堡鄉、魏店鄉、千戶鄉、興豐鄉、安伏鄉、王尹鄉改為鎮。

主要景點:大地灣遺址鳳山、女媧祠街亭古戰場、興國寺秦安文廟

特產和民俗:秦安蜜桃秦安花椒、秦安麻腐饃、秦安涼粉、秦安釀皮、酸辣肚絲湯、秦安辣子面、秦安麥稈編

武山縣

下轄13個鎮(城關鎮鴛鴦鎮洛門鎮灘歌鎮四門鎮、馬力鎮、山丹鎮、樺林鎮、龍台鎮溫泉鎮榆盤鎮高樓鎮楊河鎮)、2個鄉(咀頭鄉沿安鄉),總面積2011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6.8萬,2022年GDP總量75.4億元。武山縣是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位於天水市西部,屬秦嶺山地北坡西段與隴中黃土高原西南邊緣復合地帶,最高點為灘歌鎮天爺梁主峰,地勢西南高東北低,榜沙河漳河山丹河、大南河、聶河等貫穿全境,森林覆蓋率24.2%,草原綜合植被覆蓋度83.06%,鴛鴦玉石灰岩大理石花崗岩等儲量豐富。屬三市交匯地帶,與甘谷縣、禮縣(隴南市)、岷縣(定西市)、漳縣(定西市)、隴西縣(定西市)、通渭縣(定西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隴海鐵路)公路(連霍高速、310/316國道、208/225省道)

武山縣

武山縣因縣城西南有武城山而得名,古屬屬豲道、冀縣,東漢時期置新興縣南安郡,魏晉時期更名武城縣後改為中陶縣,北魏時中陶並入新興屬渭州廣寧郡,隋朝時新興並入隴西縣,「安史之亂」後被吐蕃所占據,北宋時為寧遠寨(縣),元朝時隸屬鞏昌路鞏州,明清時期屬鞏昌府。1913年因與湖南省寧遠縣重名,北洋軍閥政府內務部決定更名武山縣,屬渭川道。1934年劃屬天水,1951年屬天水區,1958-1961年漳縣、甘谷兩縣先後並入武山,1969年屬天水地區。2015年溫泉鄉、樺林鄉、龍台鄉、榆盤鄉改為鎮,2017年楊河鄉、高樓鄉撤鄉改鎮。

主要景點:武山水簾洞、木梯寺臥牛山森林公園

特產和民俗:武山蒜苗、武山韭菜、武山玉雕、武山旋鼓舞、花牛蘋果

清水縣

下轄15個鎮(永清鎮紅堡鎮白駝鎮金集鎮秦亭鎮山門鎮白沙鎮、松樹鎮、王河鎮、遠門鎮、土門鎮郭川鎮、草川鋪鎮、隴東鎮黃門鎮)、3個鄉(賈川鄉、豐望鄉、新城鄉),總面積201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3.2萬,2022年GDP總量42.36億元。清水縣是中華人文初祖軒轅黃帝誕生地,秦統一中國的發祥地,西漢名將趙充國的家鄉。位於天水市東北、隴山西南麓、渭河上游,屬隴山山地向隴西黃土高原過渡地帶,地勢東北高西南低,最高峰白家溝梁海拔2201米,牛頭河、渭河、葫蘆河、長溝河4個水系貫穿全境,野生果類資源較豐富,有20多種礦藏分布。屬甘肅和陝縣兩省的交匯地帶,與麥積區、秦安縣、張家川回族自治縣、陳倉區(陝西省寶雞市)、隴縣(陝西省寶雞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天平鐵路)公路(靜天高速、566國道、207省道)

清水縣

清水縣以「清泉四注」而得縣名,古為邦戎、綿諸戎居住地,周孝王時贏姓部落首領非子被封為附庸,秦統一六國後此地劃屬隴西郡上郵縣、綿諸道,西漢初年始置清水縣、戎邑道。東漢時清水縣並入隴縣,北魏時置安戎縣屬清水郡,隋朝時屬天水郡,唐朝時屬秦州,金國時升冶坊堡為縣,元朝時冶坊並入清水縣,元明清時期劃屬鞏昌府。解放後屬天水分區,1985年歸天水市管轄。2015年黃門鄉、郭川鄉、王河鄉改為鎮,2017年松樹鄉、土門鄉草川鋪鄉、隴東鄉、遠門鄉改為鎮。

主要景點:趙充國陵園花石崖、三皇谷森林公園、龐公仙境、石洞山

特產和民俗:社火清水水果、清水麻鞋、清水半夏、清水龐公玉/石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下轄10個鎮(張家川鎮、龍山鎮恭門鎮馬鹿鎮、梁山鎮、馬關鎮、劉堡鎮、胡川鎮大陽鎮、川王鎮)、5個鄉(張棉鄉、木河鄉連五鄉、平安鄉、閻家鄉),總面積1311.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4.4萬,2022年GDP總量37.12億元(全市末位)。張家川回族自治縣位於甘肅省東南部、天水市東北部,地處六盤山南延地段、隴山西麓,地勢東北高西南低,地形復雜多樣全縣有大小溝壑1631條,最高峰石窪梁頂海拔2659.4米,千河、馬鹿河、牛頭河和葫蘆河4條水系貫穿全境,森林覆蓋率20.8%,鐵礦石、銅礦石儲量豐富。屬兩省三市交匯地帶,與清水縣、秦安縣、莊浪縣(平涼市)、華亭縣(平涼市)、隴縣(陝西省寶雞市)交界。

過境交通線路:鐵路(天平鐵路)公路(靜天高速、566國道、305省道)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

張家川回族自治縣因所在的後川河谷古稱長家川,張,長同音,故名。古屬西戎,後為秦國封地屬隴西郡,西漢時屬天水郡隴縣,東漢時為涼州刺史部駐地,魏晉時期並入清水縣,元明清時期分屬秦州之清水、秦安兩縣轄。解放後分別由清水、秦安、莊浪、陝西省的隴縣等縣管轄。1953年成立張家川回族自治區屬天水區,1956年改為張家川回族自治縣,1958-1961年與清水縣合並置清水回族自治縣,1969年劃屬天水。2020年撤銷張家川鎮街道。

主要景點:雲鳳山風景區、宣化崗拱北、街亭遺址西梁子森林公園、臥龍山老庵寺

特產和民俗:張家川花兒、張家川紅花牛、張家川烏龍頭、花牛蘋果、張家川鍋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