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時期的新疆有多大?有哪些主要民族?他們分別來自何方?

2024年3月22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新疆古稱「西域」,漢有西域都護府長史府,唐有安西大都護府,自古為中華故土。然則,自唐末以來,中原王朝失去對西域的控制,其屢易黑汗與回鶻、西遼察合台准噶爾等之手,凡八百餘年之久。

清朝時期的新疆,不過就是勢力萎縮後的准噶爾部被消滅後的范圍。1755年,趁着准噶爾內亂和瘟疫乾隆果斷出兵,派兆惠於1757年消滅了准噶爾部,占領伊犁。1761年,兆惠又率清軍平定了回部的大小和卓叛亂。1762年,乾隆在伊犁設伊犁將軍統管天山南北兩部。

至此,西域重新回到中原王朝的控制。不過,乾隆認為這是新開辟的疆土,故將其命名並統稱為「新疆」。其實,清朝的新疆不止一個,只有這個最終保留下來。

清朝極盛時的新疆比現在要大得多,西起蔥嶺,東到哈密,北起巴勒喀什池,南愈昆侖山脈,超過200萬平方公里。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阿勒泰當時並不屬於新疆,而且自漢唐以來它也從不屬於西域的范圍。

清朝時期新疆的主要民族有回部、蒙古人哈薩克人、布魯特人、錫伯人漢人滿人、索倫人,其中前四個的分布范圍最廣。


回部


維吾爾族

回部指的不是回族,而是維吾爾人,是清朝對天山南路信仰伊斯蘭教的維吾爾人的統稱,維吾爾老百姓被稱作「纏回」。回部主要分布在天山南路即「回疆」塔里木盆地邊緣的綠洲中,西起蔥嶺,東到哈密;另外,伊犁的寧遠城和海弩克也有分布。


維吾爾人的祖先其實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回鶻。846年,回鶻汗國解體之後,一支回鶻人西遷到西域,因居於唐朝安西都護府故地,被稱作安西回鶻。886年,回鶻大首領仆固俊攻取了西州,建立了西州回鶻取代了安西回鶻,又因西州治所在高昌,所以又稱高昌回鶻。高昌回鶻後來不斷壯大,統一了西域東部。高昌回鶻是維吾爾族的主要來源。

另外,在高昌回鶻的西面有一個喀喇汗國,又稱黑汗國,占據了西域的西部和中亞河中地區。在這個國家裡面也生活着很多回鶻人,被稱作蔥嶺西回鶻,這些回鶻人也是維吾爾民族的來源之一。

所以說,維吾爾人的祖先從唐末就生活在西域地區。高昌回鶻先後歸附於西遼、大蒙古國元朝察合台汗國等,被蒙古人稱作畏兀兒,即今維吾爾族名的來源。明末清初,畏兀兒人又臣服於衛拉特蒙古強大的准噶爾部,直到准噶爾部被清朝滅亡後,畏兀兒人才歸附了清朝,被稱作回部,成為新疆的一大族群。


蒙古人


蒙古族

清朝時期,新疆的蒙古人主要分布在天山北路即北疆。新疆的蒙古人分為好幾支,是不同的時期來到新疆的,分別為准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和碩特察哈爾等,其中前四個屬於漠西蒙古或者叫衛拉特蒙古。

元末明初,瓦剌占據阿爾泰山以北,大漠以西,清朝稱為漠西蒙古、衛拉特蒙古,分為准噶爾、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和碩特四大部和輝特部一小部。瓦剌在也先時期曾強大過,統一了草原,建立過強大的瓦剌帝國,俘虜過明英宗。之後,瓦剌敗於韃靼,退回漠西,並進入西域。其中,衛拉特蒙古四大部中的准噶爾部強勢崛起,其他各部受到排擠,土爾扈特、杜爾伯特和碩特紛紛出走。

准噶爾部經過不斷擴張,統一了天山南北,並於1688年東侵吞並了喀爾喀蒙古,成為與清朝相抗衡的強大力量。之後,清准戰爭爆發,雙方打了70年,直到乾隆時期,准噶爾部於1757年被清朝消滅。但是仍然有少量准噶爾人保留了下來,並改稱厄魯特蒙古,分布在伊犁、塔爾巴哈台塔城)等地。

准噶爾部被消滅之後,遷徙到伏爾加河下游一帶的土爾扈特部以及少量杜爾伯特、和碩特等部不堪忍受沙俄的壓迫,決定東歸故里。1771年,土爾扈特部攜少量杜爾伯特、和碩特部等17萬部眾在首領渥巴錫的帶領下萬里東歸,沖破沙俄的重重阻撓回到新疆,歸來時只剩43,000人。乾隆皇帝非常高興,熱情接見了渥巴錫,賜予了大量的金錢和物資,並把土爾扈特部安排在了塔爾巴哈台(塔城)等地,劃撥了最好的牧場。另,少量和碩特被安排在珠勒都斯河一帶。

清准戰爭之後,新疆人口銳減。為了加強伊犁防務,1763年,乾隆從張家口抽調八旗察哈爾蒙古1800戶進入新疆,安置在今博樂市。另外,清朝還抽了一部分察哈爾蒙古人安置在塔爾巴哈台(塔城)地區。


哈薩克人


哈薩克族

清朝時,哈薩克人分為大玉茲、中玉茲和小玉茲,他們的祖先是漢時西域的烏孫人烏孫當時是西域最大的國家。

新疆的哈薩克人主要是大玉茲,分布在巴勒喀什池以南和以東地區

哈薩克人原本有自己的汗國,與瓦剌即衛拉特蒙古是世仇,雙方經常打仗。其中,大玉茲最靠東南,經常受衛拉特蒙古准噶爾部與浩罕汗國的雙重欺負。

1757年,清朝消滅准噶爾部後,哈薩克人終於獲得了解放。哈薩克汗國向清朝稱臣,成為清朝的藩屬國。面臨着沙俄像中亞地區的擴張,小玉茲逐步倒向了俄國,而位於巴勒喀什池以南的哈薩克人即大玉茲則歸順和忠於清朝,並在清准戰爭之後獲准東遷。


布魯特人


柯爾克孜族

布魯特人是清朝對吉利吉思人的稱呼,其實就是今天的柯爾克孜族,他們與吉爾吉斯人是同一個民族,只是稱呼不同而已。

布魯特人在天山南北都有分布,主要分布在蔥嶺以北以及伊犁河以南的圖斯池伊賽克湖)附近地區。

布魯特人這個名字比較陌生,但是提起他們的祖先那也是赫赫有名。布魯特人的祖先為唐朝的黠戛斯人,與唐朝一直保持友好關系,更早地追溯又稱契骨、堅昆,發源於葉尼塞河上游。據說,他們與漢朝李陵還有一定的關系。

16-17世紀時,沙俄向葉尼塞河上游擴張,吉爾吉斯人奮起反抗,與沙俄發生沖突。為了避免與沙俄繼續沖突,准噶爾部強令吉爾吉斯人南遷。於是,一部分吉爾吉斯人南遷巴勒喀什池以東的七河流域。之後,南遷的吉利吉思人又被准格爾部擠出巴勒喀什池以東的七河流域,被迫遷入費爾干納盆地東北地區。

吉利吉思人即柯爾克孜族被清朝稱作布魯特人,布魯特人在1757年清朝消滅准噶爾部和1759年平定大小和卓的叛亂中,起到了牽製作用,為保衛新疆,維護祖國統一作出了很大的貢獻。布魯特人歸順清朝之後,由本民族進行自治,並享受到了一些稅收減免和優惠政策,並逐步繁衍開來。


錫伯人與滿人


錫伯族

新疆的錫伯人主要分布在伊犁地區,另有少量分布於塔城;滿人主要分布於伊犁九城的惠寧城、惠遠城、塔城、烏嚕木齊、木壘等地。


錫伯人祖源北鮮卑,原為東北地區的民族,明末隸屬於蒙古科爾沁部。後金建立後,降服了科爾沁部,錫伯人被編入蒙古八旗,移居伯都訥等地。清康熙年間,也就是1696年,錫伯人開始南遷盛京(沈陽),分駐各地效力。


錫伯人在東北地區主要分布在盛京(沈陽)、吉林、伯都訥等地。盛京是錫伯人的最主要分布區,今天的沈陽立有錫伯族家廟

清准戰爭之後,新疆人口減少,為了加強伊犁防務,乾隆於1764年征調盛京錫伯族官兵及家屬4000餘人,不遠萬里,穿越烏里雅蘇台,遠赴新疆,駐惠遠城;同時征調的還有滿人及家屬14,000人,駐惠遠城;1770年,乾隆又征調西安的滿人7000餘口入疆,駐惠寧城。

滿族


漢人


清朝時期,新疆的漢人主要分布在北疆,迪化(烏魯木齊)、伊犁九城的西五城、塔城、木壘、哈密多有分布,以迪化(烏魯木齊)最多。

清准戰爭後,新疆人口減少,勞動力不足,乾隆征調陝西甘肅的漢人入新疆各地進行經商和務農。19世紀70年代,左宗棠收復新疆的過程中,又有湖南天津的漢人進入新疆,其中天津的漢人主要是工商業者。


索倫人


索倫三部

索倫人原本上指的是東北地區的索倫三部即鄂溫克人鄂倫春人和達斡爾人

他們十分能征善戰,成為清朝內外作戰倚重的「尖兵」。乾隆時,清朝為了加強新疆的防務,將黑龍江地區的部分索倫人遷入伊犁西北霍爾果斯地區戍邊,另外塔城也有分布;嘉慶道光時期,索倫人因為水土不服,死亡較多,又抽掉了一部分錫伯人編入索倫,稱為錫伯索倫。


19世紀中期,沙俄入侵清朝的東北與西北,同時支持中亞的浩罕汗國首領阿古柏入侵新疆,對新疆的格局產生了巨大影響。

1860年和1864年,沙俄通過中俄《北京條約》、《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割走了新疆西北部和科布多44萬平方公里的土地。1867年,阿古柏侵入南疆,建立了偽政權。

雖然後來左宗棠收復了新疆和部分伊犁,「故土新歸」。但1881年,沙俄還是通過《伊犁條約》和五個勘界議定書,割走了新疆7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19世紀末,沙俄又割走了蔥嶺(帕米爾高原)1萬多平方公里的土地。

至此,新疆的面積由200多萬平方公里變為了160多萬平方公里。由此導致的另一個後果是,哈薩克人的居住地和布魯特人(柯爾克孜人)的大部分居住地陷入沙俄之手,這些土地後來成為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國的土地。吉爾吉斯人成為跨境民族,在我國境內的叫做柯爾克孜族。

為了抵禦沙俄的侵略,加強對新疆的管轄,清政府在左宗棠的建議下於1884年在新疆正式建省,省會由伊犁遷至迪化( 烏魯木齊)。民國北洋政府時期,在文人陳毅的建議下,阿勒泰(阿爾泰)地區才正式被劃入新疆,形成了今天16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

清朝時期,新疆各族人民因不同的原因來到了這片土地上,或為世居此地,或為回歸故土,或為被迫遷徙,或為衛國戍邊,或為務農經商等等。無論什麼原因,來到這里便是有緣,新疆各族人民在抵抗外來侵略,保家衛國,開發和建設新疆的過程中齊心協力,分別作出了各自不可磨滅的貢獻,最終形成了今天的民族大團結局面,一定要珍惜。

#來點兒干貨#

(本作者已與今日頭條簽約騎士全網維權,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