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家中6張缺憾的合影,第三張最缺憾,也最不合情理

2024年3月24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唯一的母子合影,缺父親

母子唯一的合照,也是兄弟仨人唯一的合照

1918年夏,毛澤東與羅學瓚張昆弟、李維漢、羅章龍、蕭子升等人赴北京籌劃赴法留學事宜。

當時,毛澤東的母親文七妹患瘰癘病住在娘家,他很惦記母親。

出發前,他給兩個舅舅寫一封信:

七、八二位舅父大人座下:

前在府上拜別,到省忽又數日。定於初七日開船赴京,同行有十二三人…鄉中良醫少,恐久病難治…今特請人開來一方,如法診治,諒可收功。如尚不愈之時,到秋收之後,擬由潤蓮(毛澤民)護送來省,望二位大人助其成行也。

1919年4月,毛澤東回到長沙,此時,母親正在長沙就診,毛澤民和毛澤東「親侍湯藥」,侍候在側。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母子四人拍下了這唯一的合影。

可是,1919年10月5日,毛澤東的母親不幸在韶山病逝,他和小弟日夜兼程回去奔喪,還是沒能見到母親最後一面,他悲痛萬分,含淚在靈前寫下泣血泣淚的《祭母文》。

嗚呼吾母,遽然而死。壽五十三,生有七子。七子餘三,即東民覃。其他不育,二女二男……

毛澤東的父親毛順生,勤勞、精明和節儉,他讓毛家擺脫了貧困,躋身為韶山沖的「小財東」。

妻子生病時,他無暇照顧,把妻子送到娘家。

此時此刻,多想勸他一句:放下生意,停一停腳步,陪一陪生病的妻子,一家五口照張全家福,來生,真的不一定遇見!

唯一的父子合影,缺毛澤民

毛澤覃 父親毛順生 堂伯父毛福生 毛澤東

1919年10月5日,母親病逝後,毛澤東把父親和堂伯父毛福生接到長沙,小弟毛澤覃在長沙上學,於1919年11月,留下了這張唯一的父子合影。

就在這張合影照完不久,1920年1月23日,父親就因傷寒病去世,時年50歲。

父親毛順生身體一向強健,但因為奔波和勞累過早地衰老了。

毛順生去世時,毛澤東正遠在北京從事湖南驅張運動,對家裡的變故一點也不知道。毛澤覃也不在家,喪事完全由毛澤民夫婦來料理。

毛福生的弟弟毛麓鍾代毛澤東寫了泣父聯:

決不料一百有一旬,哭慈母而哭嚴君,血淚雖枯恩莫報

最難堪七朝連七夕,念長男更念季子,兒曹未集去何匆

未能給老父送終,毛澤東感到十分的遺憾和自責。

而毛澤覃1935年犧牲,毛澤民1943年犧牲,再看這張父子合影更加令人唏噓!

又是唯一的母子合影,又是缺少父親,堪稱最缺憾的一張合影

楊開慧 毛岸英 毛岸青

前一段熱播劇中的一幕:楊開慧母子合影時,毛澤東出於紀律約束一開始並沒有答應,後來在兒子的要求下勉強答應,楊開慧又不想讓丈夫為難,說:你陪我站站就行了。

主席都站在妻兒身邊了,還忍心離開嗎?有點不合情理,當時的背景是這樣的。

影視劇照

此次合影發生在1924年6月~12月的某一天,這半年楊開慧母子和楊開慧的母親向振熙老人應毛澤東之邀來到上海

毛澤東為什麼來到上海?

1924年1月20日,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召開。

按照規定,每省的代表名額六人,其中三人由總理孫中山指定,另三人由該省黨員選舉。

浙江出席的代表六人,居然沒有蔣中正,但蔣作為非代表也出席了這次會議。

毛澤東作為湖南代表參加了會議,但並不是孫中山指定的,而是由湖南的國民黨員們推選的。

當時,毛、蔣都已顯露鋒芒,但又沒有位居要位,國共兩黨的大旗,由孫中山、李大釗高擎着。

開幕式那天,第39號席上,坐着湖南代表毛澤東,蔣也坐在會場里,但他不是代表。

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這是二人頭一回聚在一個屋頂之下,毛澤東多次發言,十分活躍。

1月30日上午,是大會的高潮,毛澤東當選候補中央執行委員,而蔣未居之列,之後,蔣被重用籌備黃埔軍校

第二天,毛澤東出席了國民黨一屆一中全會,會議決定成立各地執行部,毛澤東被派往上海執行部工作。

毛澤東非常重感情,在上海安定下來之後,他便邀岳母和楊開慧帶着岸英、岸青來上海團聚。

1924年5月,國民黨上海執行部成員在孫中山寓所合影,後排左二為毛澤東

雖然是國共合作,中共秘書的工作不好干,在國民黨那裡,他資歷尚淺,受到排擠,心情也郁悶。

1924年12月底,毛澤東帶着妻兒回到湖南長沙岳母家,過了春節

春節過後,毛澤東頭一回攜妻兒返回自己的故鄉韶山沖,開展農民運動,真正的艱苦鬥爭是從這時開始的。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認為該合影缺少毛主席,說是紀律約束有點不合情理,都已經站在妻兒身邊了,誰還忍心離開呢?

我推測以下幾個原因:

一、工作忙,沒時間,他當時身兼中共、國民黨兩方面的工作。

二、不太在意合影這個事,認為來日方長。而他認為和生病的父母沒有「來日方長」,所以留下了母子照、父子照。

三、照相時,楊開慧才23歲,風華正茂,一個年輕的媽媽,第一次來到大上海,抱着孩子照相留個紀念,這太人之常情了,即使丈夫不在身邊,她一時興起,抱着孩子去照相,也合情合理。

當然,這只是我普通人的拙見,如果真如電視劇中一樣,我只能跪拜、嘆服!

只是沒想到,並沒有來日方長,楊開慧犧牲太早,這張合影成了最缺憾的一張合影。

外婆80大壽,毛岸青沒回來

外婆、舅舅楊開智、舅媽李崇德、毛岸英、楊瑛

1950年5月,楊開慧母親向振熙老人80大壽,毛主席派毛岸英回湖南給外婆拜壽,給媽媽掃墓,再回韶山沖祭祖,看望鄉親。

毛岸英回到毛澤東故居,當時院裡堆滿雜物


毛岸英祭拜爺爺奶奶

這是毛岸英自從8歲離開家鄉後第一次回湖南。

當時,楊開慧墓地在長沙縣東鄉板倉,距長沙市百里之遙,下車後還要步行30公里才能到達墓地。

湖南政府為了方便毛岸英給媽媽掃墓,快馬加鞭,在毛岸英回來之前修—條便道通向墓地,又用紅磚砌一個烈士碑亭。

5月25日,由省交際處出面,為楊老太太辦個小型祝壽會,並合影留念。

毛家、向家、楊家大合影

在楊開慧母子遭難的日子,毛家人不在身邊,楊開慧的3個舅舅也不在長沙,是楊開慧在長沙的六舅媽和七舅的兒媳婦不顧危險,入獄探望,傳遞消息,營救她們母子。

營救未成,又含淚安葬了楊開慧,外婆和舅媽千里迢迢把毛岸英兄弟仨人送往上海,交給毛澤民夫婦。

毛岸英在壽宴上代父親對向家人多次表示感謝!

最開心的是外婆,她嘴裡不停地說:「我還能等到這一天,岸英,真是你呀,你爸爸呢?你弟弟呢?岸青咋沒回來?」

一切都是那麼美好,臨走時,毛岸英對外婆說:「以後,我還回來看您!」

可恨這該死的戰爭,半年後,毛岸英卻犧牲在朝鮮戰場,他對外婆食言了。當時,毛岸青正在學習,沒有一同回來。

1951年,毛主席又派毛岸青回來看望外婆,岸青回來了,可他相依為命的哥哥已經回不來了。

1951年,毛岸青回韶山,和毛遠翔合影

外婆91歲合影,缺了毛岸英

左起:楊開智 李崇德 劉思齊 毛岸青 邵華 楊瑛 外婆

1961年,毛岸青和新婚妻子邵華剛從大連回到北京,毛主席就風趣地對兒媳婦說:「我前年回了老家,了卻一個32年的夢,那裡有咱們的山神祖墳,新媳婦總該去認認家門,讓外婆和親友們看看嘛!去給你們的媽媽上個墳,也替我看看韶山的鄉親們!」

這一次,毛岸英的妻子劉思齊也同行。

九十高齡的外婆耳聰目明,身板硬朗,外孫給他領回來一個修長大方、善解人意的孫媳婦,開心得合不攏嘴,一直念叨:毛家後繼有人了,要是岸英在,多好啊!

第二年,老人去世,享年92歲,她見證了毛家、楊家、向家近一個世紀的風風雨雨。

這一張,劉思齊更顯孤單

劉思齊 毛岸青 邵華 外婆

新婚剛剛一年,毛岸英瞞着妻子上了朝鮮戰爭,她用一生都在思念她的愛人毛岸英。

有人說:缺憾也是一種美,可這種美太悲壯,太偉大,它必將永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