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單一招讓脾胃強大 從根源上提升體質,改善90%小兒病症

2024年3月24日 12点热度 0人点赞


孩子身上90%以上的問題,都和脾胃虛弱有關。這是我們推廣中醫育兒這些年來最大的感觸。


脾是後天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就是能量,氣血之於人體如同電之於手機、汽油之於汽車。


脾主運化,它負責把從外面吃進來的飲食運化成身體所需的能量,當脾虛了,運化的能力降低了,吃的食物再多再營養,人體也只能吸收能量只有一點點,提供到各個器官組織的能量自然也不夠。能量一不夠,功能就會下降。各個髒器的功能減弱了,人就會出現各種問題,可謂氣血不足百病叢生。


01


當肺的功能減弱,抵擋外邪的能力就會降低,人會動不動就生病,還容易得肺炎,以及慢性咳嗽、咳喘、哮喘鼻炎腺樣體肥大、各類過敏性疾病,還會有氣短、乏力、皮膚乾燥、毛發粗糙、愛出汗等問題。


整體能量不足,脾胃自己也會受累,功能減弱,導致消化系統的各類問題,如食慾不好、經常積食、光吃不長肉、腹脹、便秘、便稀、腹瀉、夜啼、夜裡睡不好覺,腹痛、腹部淋巴結、疝氣,也容易起各種疹痘,出現貧血、過瘦或過胖、甲減、長白斑(脾虛斑)……等問題。



脾土生肺金,脾虛也會導致肺虛。脾和肝也關系密切,脾虛也會導致肝氣過旺,讓很多家長頭痛的抽動症、多動症、驚厥驚風),都是由此而來,很多孩子脾氣暴躁、食慾不振也於此有關。


腎與脾之間也有密切的聯系,腎也需要脾的能量供應,脾虛也會讓腎的能量不足,就會導致遺尿、尿頻、尿急、恐懼、記憶力不好、注意力不集中、手腳冰涼、怕冷、走路晚、說話晚、出牙晚、生長發育遲緩(五遲五軟)等問題。


還有讓很多家長頭痛的近視問題,不僅僅只和眼睛本身有關,也和脾虛虛弱,氣血供應不到眼睛上有關。


可見小兒的所有常見病症,背後幾乎都有脾虛的原因。把脾胃功能調理好,氣血供應上去了,各個器官功能恢復了,大部分疾病都能從根本上得到解決,體質也會變得強健。


02


但像調理好脾胃功能,並不那麼簡單。因為脾胃虛弱也得分類型,常見的有脾胃氣虛、脾胃陽虛、脾胃陰虛、胃強脾弱,由於脾虛還會導致體內濕氣重,導致脾虛濕重、脾胃濕熱,脾虛還容易積食。由於這些不同的情況,在調理上也要有不同的原則和方法,如氣虛就要補氣,陰虛就要滋陰,濕氣重就要健脾祛濕,積食就要消食導滯。


而且在調理的過程中,這些情況也在不停變化,比如之前是脾胃濕熱,清熱利濕後,就會變成脾虛濕重了,比如之前孩子脾胃陽虛,溫陽了一段時間,可能就會變成氣虛了,問題變了,調理方式自然也要改變。


這也是讓很多家長覺得調理脾胃這個工作很難的原因,把握不好。


03


那麼有沒有一刀切的方法呢?還真有!


這個方法就是推脾經無論脾胃處於怎樣的情況,通通都可以用這個方法來提升脾胃功能。


而且當孩子生病的時候,不管什麼病,都可以通過推脾經來扶正,加速病的好轉。


關鍵還特別簡單、方便,任何人一學都能上手。


這些年,我們群里的很多家長都是通過這個簡單的小動作,提升了孩子脾胃功能,改善了孩子的方方面面的許多問題。


長高、長肉、改善食慾、提升體質

各類病症


04

這是我們十四經里的足太陰脾經


在這條經絡上,分布着許多調理脾胃的穴位,如健脾利濕的隱白穴、大補脾氣的太白穴、滋陰的三陰交、清熱利濕的陰陵泉、健脾和胃的公孫穴、補血養血的血海穴等等,各有各的功能側重,我們當然可以根據情況單獨按揉這些穴位,但都不如推經絡來得效果好。


但我們的方法不是推整條經絡,而是選取其中重要的一段,並結合了董氏特效穴里補腎的穴位,以及足反射按摩和經筋的一些內容,這樣推起來,健脾養胃,提升脾胃功能的效果自然會加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