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們每天吃素,為何個個肥頭大耳?看看他們的伙食就明白了

2024年3月25日 22点热度 0人点赞

82版《西遊記》的場景仍然歷歷在目,唐僧作為出家人將對佛教的信仰表現得淋漓盡致。在這部電視劇中,我們似乎明白,出家人對「殺生」一事頗有忌諱,因此在食物中甚至見不到一點肉丁。

如今前往各大寺廟燒香拜佛的遊客絡繹不絕,寺廟中的和尚們每日打坐念經的場面,讓人看了實在心曠神怡,但看到他們有些發福的身材,心中又不免感到些許疑惑,明明每天都吃素菜,遠離了高油脂食物,為何個個肥頭大耳?

今天就跟隨文章的視角,一探究竟!

不殺生戒律起源於南朝時期。

出家人的戒律繁多,眾所周知的就是不吃肉。關於這一戒律,民間流傳着很多版本的說法,但最具有信服力的,就是出家人不殺生,因此不吃肉。

但要知道,佛經中的禁葷,實際上並不是指肉類食品,而是一些氣味比較大的蔬菜。對此,《梵網經》中做出了明確的解釋——「若佛子不得食五辛」,五辛指的就是大蒜、蔥、慈蔥、蘭蔥、興渠。

這其中對於不能食肉可是隻字未提,那麼出家人不吃肉的規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這就不得不提一下我國歷史上一位相當特立獨行的皇帝——南朝梁武帝

手握重權的梁武帝,對金錢和美人似乎不感興趣,即便後宮佳麗三千,卻整日沉浸在佛經之中,遨遊心靈世界。在梁武帝的一生中,他先後四次前往寺廟出家

在誦讀《大般涅槃經》時,梁武帝突然讀到「菩薩大慈大悲,不忍心吃眾生肉」。梁武帝似乎從中受到了啟發,既然菩薩都不忍心吃肉,那作為佛教的信徒,自己就更應該不吃肉了。

為此,梁武帝吩咐下人在自己原有的食譜上進行大幅修改。當他看到桌上擺滿了清一色的素菜時,梁武帝滿意地點了點頭。

可是,光自己不吃肉顯然無法彰顯對佛教的尊重。於是,他向全國僧人發布了一道命令:「從今天開始,所有的僧人都應該認真思考不殺生的戒律,不再吃肉,改吃素菜。」

畢竟梁武帝可是高高在上的君王,少吃點肉還能保住性命。若是違背了梁武帝的遺願,那可就離殺頭不遠了!

一來二去,梁武帝的命令越傳越遠,最終全國僧人的桌子上都不再見到半點葷腥。

雖然是萬人之上的君主,但梁武帝並不是一個「語言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為了表達對佛祖的真誠,他不僅一日三餐只吃素食,甚至還脫掉了原本輝煌耀眼的黃袍,只穿了一件破舊的布衣。

看到皇帝如此誠心,底下的僧人們怎會有怨言呢?時間一長,所有僧人都接受了這一命令,甚至在後續的歷朝歷代都延續下來。

三餐皆素,為何滿面福相

從那時起,不食葷腥就成為了出家人的戒律,直至今日都沒廢止。但讓人感到頗為疑惑的是,為何只吃素食的出家人,為何身體看起來大都偏胖呢?

其實看看他們吃的東西,就能略知一二,雖然沒有高熱量的肉類,但為了滿足能量需要,主食的分量也就隨之增加了,飯桌上幾乎少不了米飯饅頭的身影。

但這一點仍舊無法打消人們心中的疑惑,主食只不過能夠提供碳水化合物,身上長肉最重要的還是要有脂肪,但不見葷腥的出家人,從哪裡攝入脂肪呢?

其實,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組成元素十分類似,都以碳、氫、氧三類元素為主。更讓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在一定條件下,我們體內剩餘的碳水化合物會轉化為脂肪。

不論米飯還是饅頭,其主要成分都是澱粉,進入口腔經過牙齒的咀嚼,便會在口腔中各種酶的催化下轉化為麥芽糖,進入消化道來到胃和小腸中,麥芽糖經過一步步分解,最終轉化為葡萄糖

葡萄糖的作用十分關鍵,在血液循環地運輸下,葡萄糖被運送至身體的各個部位的細胞質中,提供能量,這一點也充分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在感到飢餓的時候,能夠立馬消除飢餓感的,並不是肉類,含有大量澱粉的主食。

可人體的活動能力有限,在攝入過多澱粉之後,體內的葡萄糖不斷增多,那麼多出來的葡萄糖究竟要用於何處呢?

這個時候肝髒可就發揮作用了,接收到葡萄糖量過多的信號後,肝髒便馬不停蹄地開始行動,將葡萄糖轉化為糖原,將能量儲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

假設肝髒也無法將多餘的葡萄糖完全轉化,這個時候就是我們研究問題的關鍵之處了,葡萄糖就會在這時轉化為脂肪。

和尚們在寺廟中每天的主要任務就是誦經打坐,雖然也進行勞作,但運動量較少,因此體內多餘的葡萄糖量相比於一般人就會多不少多餘的葡萄糖,因此轉化的脂肪量也就更多了。

這麼看來,不吃肉也能長胖其實還是有科學根據的。

現代社會,人們在工作中疲於奔命,對自己身體健康狀況關心的少之又少,而寺廟中的僧人卻可以避開世俗的紛擾,心境平和的面對一切,適量的勞動和規律的作息,讓他們的健康狀況一直處於一個良好水平。

肥頭大耳乍一聽確實讓人感到疑惑,但這不正反映了當下社會的祥和與美好!

當然,這種情況並非絕對,例如寺廟中的武僧,他們對身材的要求就比一般僧人高很多,每天保持高強度的訓練,讓他們的肌肉線條十分優美,而寺廟規律的作息和平靜的生活,更能讓他們在鍛煉的過程中做到心無旁騖、專心致志。

看似「躺平」,實則壓力山大

如今身處和平盛世,寺廟中的條件和生活相較於之前也有了明顯的改善,網上有關高學歷人才皈依佛門的新聞數不勝數。

誠然,當下社會的競爭壓力很大,很多人紛紛自嘲,想要出家躺平。但仔細想想,難道寺廟中和尚們的日子真得如我們想象的那樣清閒無比嗎?

非也,在你了解了寺廟的真實生活後,這種想法就不會存在了,

首先,寺廟中雖然有一定的資金,但舉辦活動並非隨心所欲之舉,首先要向當地的民宗局提出申請,在得到准許之後,消防大隊以及市場監管部門還會對活動的安全問題以及權益問題進行檢查。

其次,寺廟中的日子也並不是讓你打坐求請先,很多時候,寺廟會組織開展民族宗教政策的學習,並且還會參加政府以及相關部門召開的會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領導的寺廟內部的人以及前來遊玩的顧客,向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確方向不斷前進。

還有寺廟中的日常生活,除了一些接待遊客較多的寺廟之外,很多寺廟都坐落於城市的郊區甚至鄉下,除了每日打普佛和做佛事之外一般沒有什麼遊客到來。

平日裡,作為寺廟中的僧人,一般天沒亮,四點就要起床前往大殿上早課,相信這個時間點很多人都處於深度睡眠當中。

吃飯過後便要返回房間打掃衛生,八點鍾開始各司其職,值班的值班,勞作的勞作,一天的任務從此刻開始,一直到中午十一點結束。

從午飯過後,一直到下午四點,這段時間還算比較自由,四點之後還有一節晚課,直至六點,寺廟的大門就會緊閉,九點就要關燈休息。

在這里,外面的一切都與你沒有任何關系,若僅僅是為了逃避當下的生活,若僅僅是因為沒有直面困難的勇氣,那就不建議出家。

寺廟的僧人,需脫離社會,耐得住寂寞,一心皈依佛門,一心只做善事。

結語

隨着時代的不斷發展,之前佛門僧人與世隔絕的封閉局面已經一去不復返,人際交往也不帶只能多,去寺廟中觀光旅遊的遊客絡繹不絕,因此,僧人的形象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佛教在人們心中無形的形象。

僧人不僅要做一名遵紀守法的合格公民,還要承擔宗教人員的職責,嚴格遵守佛教戒律。佛教能夠在世界廣為流傳至今日,影響日益深遠,和眾多僧人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和眾多虔誠的信徒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