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易十四稱霸歐洲之路:一頓操作猛如虎,他為法國拿下多少領土?

2024年3月28日 18点热度 0人点赞


法國不僅有拿破侖,還有路易十四

1638年,路易十四出生於巴黎西方的城市聖日耳曼昂萊

路易十四與王弟菲利普

他的父親是帥氣逼人的法王路易十三,看過《三個火槍手》的人應該都知道;母親是奧地利的公主安娜。

路易十三

路易十四出生之時,歐洲正處於混亂動盪時期,「三十年戰爭」如火如荼地進行,法國和西班牙在戰場上打的不亦樂乎。1640年,西班牙的加泰羅尼亞人起義了,並帶着這塊地加入了法國。西班牙立即派軍鎮壓,法軍也干涉其中,於1642年占領了魯西永。同時在戰爭中,法國還占領了西屬尼德蘭的阿圖瓦。

1643年,法王路易十三去逝,年僅四歲多的路易十四繼位,由母親安娜攝政。國家的大權實際上掌握在首相馬扎然手裡,他也是安娜的情人。馬扎然原是羅馬教皇的家臣,出使法國時被法國首相黎塞留看重,並加入法國國籍,成為紅衣主教1642年黎塞留去世後,馬扎然成為黎塞留的接班人,於1643年成為首相。

1648年,歐洲「三十年戰爭」終於結束,法國取得了最後的勝利。通過《威斯特伐利亞條約》,法國從法律上確認了對凡爾登梅斯圖勒三個主教轄區的占領,並擁有了對阿爾薩斯部分地區的宗主權

然而,法國雖然打贏了戰爭,但錢袋子卻空了,面臨着嚴重的財政危機。1648年,法國政府決定停止支付官員的工資,再加上首相馬扎然專擅朝政,中飽私囊,官員們的怒火一下子被點燃,爆發了「最高法院投石黨運動」。

1649年,馬扎然攜同法王路易十四、王太後安娜等逃出巴黎,並組織武裝反擊,派孔代親王包圍了巴黎。隨後,第一次投石黨運動就此被鎮壓下去。

投石黨運動

1648年之後,趁着法國爆發投石黨運動,西班牙聯合法國國內的反馬扎然勢力繼續與法國戰爭,一度奪回了阿圖瓦,並逐步收復了加泰羅尼亞部分地區,但不久為法軍挫敗。

1650年,鎮壓有功的孔代親王對自己的待遇不滿,聯合兄弟准備問鼎中央政權,被馬扎然發覺逮捕。同年,全國再次掀起了反馬扎然的投石黨運動,貴族們要求恢復被國王剝奪的權利,史稱「貴族投石黨運動」。

馬扎然

1651年,馬扎然迫於無奈,不得不釋放孔代親王,並攜國王路易十四、王太後再次走上逃亡之路,前往德意志。1652年,孔代親王入主巴黎,組建臨時政府。但是,由於不能改變現狀和軍隊的暴行,臨時政府很快土崩瓦解,孔代逃往佛蘭德爾,加入西班牙軍隊

同年,四處顛沛流離的路易十四和首相馬扎然回到巴黎,第二次投石黨運動結束。投石黨運動給幼小的路易十四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陰影,所以親政後的他發誓絕不允許這樣的暴亂再發生,並對巴黎留下了很差的印象。

法西對決

在法國和西班牙對決的戰場上,原投石黨領袖法國將軍蒂雷納站在王室一邊,領導法國軍隊與孔代親王及其西班牙軍隊作戰。經過多輪戰役的對壘,法國最終取得了對西班牙作戰的決定性勝利。

1659年,通過一系列軍事勝利和外交手腕,法國迫使西班牙簽訂了《比利牛斯條約》,西班牙不得不承認法國對阿圖瓦地區和魯西永的永久兼並。至此,法國與西班牙的南部邊界劃定,為期十年的法西戰爭結束,法國完全擁有了比利牛斯山以北地區。

而且,經過馬扎然的巧妙安排,20歲的路易十四還與年幼的西班牙公主瑪麗·特蕾絲訂婚,以結秦晉之好。不過,這樁婚事為日後法國爭奪西班牙遺產埋下了伏筆。

大婚時的路易十四

1660年,路易十四與西班牙公主瑪麗·特蕾絲完婚,瑪麗·特蕾絲成為王後。1661年,首相馬扎然逝世,路易十四開始親政。這位首相殫精竭慮,為路易十四的霸權打下了初步基礎。但死前馬扎然向路易十四傳授了黎塞留的教誨:獨攬大權,國王要統治一切。因此,路易十四聽從了馬扎然的教誨,廢除了首相,他親政54年中,從未任命過首相,一切事務由他乾綱獨斷。路易十四最有名的治國名言就是「朕即國家」。

路易十四親政後大力加強君主專制,將王族和大貴族排擠出去,取而代之的是由平民升起來的「穿袍貴族」。貴族和大臣們要想得到晉升,就要不惜一切的去討好國王,為路易十四的王權統治盡心服務。1661年,路易十四在芭蕾舞劇中出演太陽神「阿波羅」,因此路易十四被後世尊稱為「太陽王」。

路易十四以勒·泰利埃為國防大臣、里約內為外務大臣、柯爾貝爾為財政和海軍大臣,組成了輔佐國王的「三人小組」,大力進行政治、軍事、經濟改革。

柯爾貝爾

其中柯爾貝爾的名聲最大,在他策劃下,法國稱霸海洋之心死灰復燃,法國國內的商品製造、船舶建造和殖民地建設都在有條不紊的進行,離成為海洋強國的目標越來越近。不過很可惜,法國的考慮在東擴,1683年,柯爾貝爾去世後,路易十四就把他的政策都廢除了。

經過三十年戰爭和法西十年戰爭,哈布斯堡王朝日薄西山,無法稱霸歐洲。同時,荷蘭英國作為海上強國蓬勃興起,成為法國的有力競爭對手。年輕的法王路易十四也不甘寂寞,躍躍欲試,想要使法國成為新一任歐洲霸主。

在瑪麗·特蕾絲與路易十四大婚時,西班牙曾承諾向法國支付五十萬埃居的嫁妝,條件是瑪麗放棄對西班牙王位的繼承權。不過這五十萬嫁妝,西班牙卻一直沒有兌現,這給了日後路易十四一個藉口。

路易十四親征

1665年,路易十四的岳父、西班牙國王菲力四世去世,路易十四立即以王後瑪麗——作為菲利四世之女為名義要求繼承西屬尼德蘭佛蘭德地區的領地。1667年,路易十四親自率軍入侵了該地,同西班牙和荷蘭聯軍作戰,「佛蘭德遺產戰爭」爆發。蒂雷納和1659年回來的孔代親王作戰神勇,率軍攻下了里爾等地,隨後又轉向東南,半月之內攻下了西班牙屬地弗朗什-孔泰。

面對法國的咄咄逼人,荷蘭尋求英國與瑞典的幫忙,結成三國同盟,向法國施壓。1668年,法國被迫簽訂《亞琛合約》,把弗朗什-孔泰歸還給西班牙,但保留了里爾、杜埃等低地的一些城市。1669年,法國還吞並了上洛林公國

然而,路易十四並不滿足於此,開始大力擴軍備戰,並介入到英國和荷蘭之間的爭斗。到1672年時法軍人數增長了數倍,已達45萬

為了拉英國做幫手,路易十四以40萬英鎊賄賂了他的表哥英王查理二世。英國已經與荷蘭打了兩次戰爭,正打算找荷蘭報仇,於是查理二世未經國會的批准就私下答應了。

1672年,法國向荷蘭宣戰,並派兵入侵了荷蘭。英國立即宣布退出與荷蘭、瑞典的三國同盟,並不宣而戰的偷襲了荷蘭商隊。由此,法荷戰爭第三次英荷戰爭爆發。

法國從陸地出兵,英國從海上出兵,對荷蘭進行兩面夾擊。荷蘭形勢岌岌可危,國土60%被法國占領,荷蘭執政奧蘭治親王只得炸開堤壩來阻擋法軍。但是法荷的入侵極大地激發了荷蘭人的愛國熱情,荷蘭一方面阻擊兩國軍隊,一方面向歐洲各國發出求助。

西班牙、奧地利、丹麥和德意志諸邦紛紛援助荷蘭,共抗法國,使法軍在尼德蘭地區舉步維艱。然後荷蘭又游說英國國會,把路易十四與查理二世之間的交易公之於眾,並把查理二世曾經答應讓英國回歸到天主教的事也給抖了出來。這下英國民眾不幹了,反法情緒高漲,國會也拒絕給查理二世撥款。英王查理二世本就理虧,只好罷兵,於1674年退出戰爭。

1674年,除了德意志的的巴伐利亞符騰堡漢諾威等國,幾乎所有的歐洲國家都站在荷蘭一邊反對法國。這場戰爭打了七年之久,在耗盡了人力、物力後,法國最終艱難地取得了勝利,重創了荷蘭。

1678年,雙方簽訂《奈梅亨條約》,法國取得了對弗朗什-孔泰和西屬尼德蘭部分城市的占領,但歸還了荷蘭國土。這一條約標志着法國在歐洲的霸權達到了頂峰,路易十四成為了名副其實的「太陽王」,被巴黎市政廳尊為「路易大帝」。此後數年之內,法國陸海軍在歐洲冠絕一時。

路易十四

但是,路易十四的擴張欲望是無極限的,因為從法國東北到尼德蘭還有很多富裕的城市。此後幾年內,路易十四以各種藉口占領了一些城市。

1681年,法國突然出兵占領了屬於神聖羅馬帝國斯特拉斯堡,德意志方面無能為力,只好承認既定事實。至此,法國在路易十四時代完成了對整個阿爾薩斯地區的兼並。1682年,路易十四搬進了象徵中央集權的凡爾賽宮

凡爾賽宮

路易十四認為,法國要實現國家統一,必須統一宗教。因此,路易十四積極推行「一國一宗教」政策,重新啟動了對新教徒的迫害。1685年,路易十四頒布了《楓丹白露敕令》,廢除了《南特敕令》,許多新教徒要麼皈依天主教,要麼流亡國外。據統計,有20多萬新教徒流亡到外國,這些人大部分是工商業者,這對於法國的經濟打擊很大。路易十四打仗本來就需要大量的錢,這麼做顯然得不償失。

《楓丹白露敕令》

路易十四的肆意妄為引發了歐洲各國的強烈不滿,他們重新團結起來,組成了針對法國的聯盟。1686年,奧地利、西班牙、荷蘭、瑞典和德意諸邦、薩伏伊等組成奧格斯堡同盟,1688年英國「光榮革命」之後,荷蘭執政奧蘭治登上英國王位,英王詹姆斯二世逃亡法國,英國也加入了奧格斯堡同盟當中。

1688年,奧格斯堡同盟戰爭爆發,又稱大同盟戰爭。法國幾乎獨自面對歐洲所有國家,戰爭形勢日漸對法國不利。盡管法軍是當時歐洲最強大的陸軍,作戰也十分勇敢,但是法國的財政非常吃緊,光1693年就消耗了1.1億里弗軍費,加上1694年大寒災,法國農業受到巨大打擊,數以百萬人凍餓而死,法國終於撐不下去了。

1696年,法國與薩伏伊議和並聯姻。1697年,法國被迫在荷蘭簽訂了《里斯維克條約》,退還了已兼並的上洛林公國,承認奧蘭治威廉為英國國王。但是,法國保留了對斯特拉斯堡地區的占領。

征服伊比利亞一直是法國的夢想,法國一直在等待一個時機獲得西班牙的遺產,進而統一西南歐。

不久,機會來了。

1700年,西班牙國王查理二世病逝,哈布斯堡王朝在西班牙絕嗣。查理二世留下遺囑,由他的外甥、法王路易十四的孫子安茹公爵菲利普繼承西班牙王位。西班牙當時還有許多海外殖民地,如此一來,法國就可以不費一兵一卒兼並龐大的西班牙帝國

但是,奧地利的哈布斯堡王室不幹了。他們認為西班牙的王位本應由奧地利的大公查理繼承,絕對不能讓法國白撿這麼大個便宜。於是,奧地利開始同英國、荷蘭、葡萄牙、薩伏伊、那不勒斯和德意志諸邦等組建同盟,對法宣戰,決定奪回西班牙王位。

法王路易十四也不甘示弱,與西班牙以及德意志的幾個邦國比如巴伐利亞結成同盟。1702年,奧地利代表反法同盟向法國宣戰,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爆發。

一開始形勢對法國很不利,英荷艦隊打敗了西班牙艦隊,英國還占領了直布羅陀。1704年,薩伏依歐根親王和英國的約翰·丘吉爾二戰英國首相丘吉爾的先祖)大破法國和巴伐利亞聯軍,打破了法軍不可戰勝的神話。之後兩年,法軍在戰場上又連吃敗仗。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利普被迫逃離馬德里,奧地利的查理大公登上西班牙王位。

但是奧地利並沒有高興多久,正當以為大局已定的時候,法軍開始展開反攻。1707年,法國進占了西班牙大部分地區,菲利普又回到了西班牙。不過,1708年,歐根親王和約翰·丘吉爾又率軍擊敗法軍。1709年,雙方在荷蘭決戰,法軍再次大敗,但是反法同盟也沒有取得進一步成果,雙方進入僵持階段。

正在此時,英國為了與俄國爭奪北歐發生戰爭,決定與法國議和,全力對付俄國。如此一來,其他同盟各國也紛紛與法國議和。奧地利的查理大公已經當上了神聖羅馬帝國的皇帝,對西班牙王位也不再稀罕。而且,一個橫跨西班牙和德意志的哈布斯堡帝國也不是歐洲各國想看到的。法國國內歉收,面臨着嚴重的經濟危機,也不想打了。

《烏得勒支和約》

1713年,法國與反法同盟各國簽訂了《烏得勒支和約》,路易十四的孫子菲利普即菲利五世可以成為西班牙國王,但是法國與西班牙永遠不得合並;英國得到了西班牙的直布羅陀和梅卡諾島以及從法國獲得的北美一些殖民地;西班牙屬地尼德蘭和米蘭、撒丁、那不勒斯等由奧地利繼承。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讓法國損失慘重,路易十四也沒有實現再次稱霸歐洲的企圖,但是卻緩和了與西班牙的關系。毫無疑問這場戰爭的最大受益者就英國,英國奪走了法國的殖民地,開始走向海上霸主之路,法英由此再次結下大仇。

1715年,路易十四在凡爾賽宮去世,享年77歲。路易十四一生在位達72年之久,親政54年,有31年在同歐洲各國戰爭,是法國歷史上最好戰的國王。

他在位期間大大地擴張了法國的版圖,為法國拿下了阿圖瓦、阿爾薩斯、弗朗什-孔泰和魯西永等地,奠定了法國今日版圖的基礎,基本上劃定了與鄰國之間的邊界,大大提高了法國在歐洲的地位。然而,路易十四的領土擴張基本上是在17世紀80年代之前取得的,後期的窮兵黷武不僅收效甚微,也給法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人口減少,經濟幾乎崩潰。路易十四臨終前也意識到這一點,他對繼承人的遺言是:「不要模仿我,要做一個熱愛和平的君主,願你的大部分精力都用來減輕人民的負擔。」但不管怎麼說,路易十四都是法國歷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可以排進法國前五。如果用一個詞來形容路易十四的作為,只能說是「罪在當代,功在千秋」。

參考書目:《地圖上的世界簡史》、《法國史》、《世界地理與霸權》、《大國崛起》等等。

#來點兒干貨#

(本作者已與今日頭條簽訂騎士全網維權,抄襲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