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磊:妙手舞銀針 仁心除頑疾

2024年3月29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他與病患交流的工具有些特殊——一根銀針。

紮根基層20餘載,他堅守中醫特色療法,以精湛的技術、優質的服務,用妙手和銀針守護患者……他就是嵐山區碑廓中心衛生院黨支部副書記、副主任醫師周磊。

長期從醫,48歲的周磊也收獲了很多「名頭」:山東省基層名中醫,山東省首批中醫臨床技術骨幹,日照市骨幹醫師;中華中醫藥學會國際針法與經方專家委員會常務委員、筋膜學協同創新共同體委員,中國針灸學會經筋診治專業委員會委員、浮針專業委員會委員;山東中醫藥學會中醫全科醫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日照市中醫藥學會理事……

仁心為懷

用中醫療法護佑百姓

不管病人是慕名而來,還是日常上門,周磊都會掛着誠摯的笑臉,然後取出他那套隨身攜帶的銀針,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進行針灸治療。

盡管名聲在外,但周磊最認可的還是那聲「周醫生,您給看看」。

這聲「周醫生」開始於1996年,1999年嵐山區碑廓中心衛生院設立針灸理療科後,他的名字開始慢慢傳遍村鎮。

當時,碑廓中心衛生院發現,頸肩腰腿痛、中風後遺症等病症在農村頗為常見,可是採用現代西醫醫學治療效果不佳,不少基層患者求醫治療困難。鑒於這種情況,該衛生院決定設立針灸理療科。作為當時院裡唯一「專業人才」的周磊,摸起銀針,成為科室「創始人」。

從那時起,周磊便一頭撲在了研究針灸理療上,通過各種途徑孜孜不倦地「啃」起了專業知識。

「那時候只想技術好一點、更好一點,能為村裡的這些『老病號』減輕甚至祛除一些病痛。」回憶起當初,周磊坦言,那時的初心,至今未變。

2001年8月1日,碑廓中心衛生院針灸理療科正式開診。在周磊帶領下,這一新成立的科室業務發展迅速,年診療患者16000餘人次,門診人次占比超過全院門診人次40%,業務純收入占全院收入的50%以上。

窮究細研

醫研並重播撒大愛

20餘年的時間,「周醫生」從「小周」變成了「老周」。

經他手治療過的患者不計其數,用掉了多少銀針也難以數清。「優秀的醫生不能只是自己的一門手藝,還應該具有系統性思維、濟世情懷和創新意識。」來找周磊的病患越來越多,他就擠出吃飯、休息的時間不斷學習,精湛自己的業務,潛心鑽研傳統中醫針灸及現代創新。

一把銀針、一手技術、一顆仁心、一成不變的堅持……碑廓中心衛生院針灸理療科從單人小科室發展為輻射兩省四區縣的中醫特色專科,成為碑廓中心衛生院龍頭科室。

在這一科室的強勢支撐下,碑廓中心衛生院還在嵐山區鄉鎮衛生院中率先開展了中醫微創技術(針刀、銀質針等),建成日照市第一批國醫堂中醫藥綜合服務區、日照市第一批中醫特色技術挖掘項目,並於2020年獲得「山東省中醫藥文化建設示範單位」稱號。

在臨床工作中,周磊認真學習內經理論、賀普仁教授「三通療法」及「龍氏整脊療法」等,並在此基礎上,結合多年臨床經驗總結出一套「針灸為主,藥物為輔,手法配合,器械協助」針對頸腰椎病及脊柱相關疾病的高效治療方法,在臨床上取得了良好效果,病人遍布全國各地,另有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東南亞國家患者也慕名而來。

不忘初心

盡職盡責擔當奉獻

「全身心為患者解除痛苦,是初心,也是奮進的動力。」這是周磊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參加工作以來,周磊共診治中醫針灸臨床常見病、多發病28萬多人次,危重症2000餘人次,先後著有學術著作3部,在針灸核心期刊及其他國家級以上發表論文10餘篇,擁有國家實用新型專利5項,獲日照市優秀科技論文三等獎1項、優秀獎1項。

周磊認為,選擇了醫生這一職業,與生命打交道,就要有責任和奉獻精神,這需要勤奮、智慧和更多的付出,但他對此甘之如飴。

2017年,周磊被省人社廳、省衛計委、省中醫藥管理局評為「山東省基層名中醫」,還成立了中醫藥適宜技術推廣工作站。行醫期間,他不僅兢兢業業為病患治療,還先後指導帶教中醫師20餘人,培訓中醫藥人員800餘人次,帶動科室業務飛速發展,也推動了當地中醫藥事業的發展。

工作之餘,周磊積極參與社會志願服務活動。義務植樹、無償獻血及各種愛心捐款。面對經濟有困難的患者,他用最低的費用使患者得到最合理的治療,盡量減輕他們的負擔。

「生而為醫,要有仁心仁術,用自己一顆誠摯的愛心,去消除這個世界的病痛。」周磊的話擲地有聲。

全媒體記者 劉江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