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從廣州到北京需要多長時間?你一定想不到結果是怎樣的

2024年3月31日 20点热度 0人点赞

前言

在古代,穿越千里之程不僅是一次旅途,更是一段扣人心弦的歷險。當我們談及從廣州北京的旅行時,或許會想象到現代便捷的高鐵、飛機,但事實上,古代人們所經歷的征途卻是一幅波瀾壯闊的畫卷。

在那個沒有汽車、飛機的時代,從南方的繁華之地到帝都的烽火台,一場穿越半個天朝的壯麗史詩正在上演,而它的時空穿梭之旅,可能會顛覆你對歷史旅程的所有想象。讓我們一同穿越時光的長廊,揭開古代征途的神秘面紗,發現那些被歲月深埋的不為人知的傳奇。

普通百姓步行,風餐露宿結伴而行

在遙遠的古代時代,絕大多數普通百姓都只能夠依靠兩個腳步行出行。那個時代的老百姓大都生活艱辛,不見得每天能有充足的飲食,所以體弱不堪的情況很普遍。如果要長途跋涉,選擇結伴而行可以照應和幫助彼此,更好地保障旅行的安全。

可就算如此,從廣州到北京那近千里的路途,對他們而言依然是令人望而生畏的壯舉。更別提路途中往往要風餐露宿,經歷各種勞累和惡劣氣候的考驗。

根據歷史記載,普通老百姓每天的步行速度約在50公里左右。當然那50公里的里程並非直線距離,而是要沿途繞行、尋找水源和避難所。那樣的旅途要花去許多時間,每天實際路程可能只有20到30公里。這就意味着,步行從廣州到北京將近一個月的時間。

對體弱的當時普通人而言,要在風餐露宿的條件下一路面對各種病痛襲擊,只怕很多人根本走不到盡頭。即使僥幸活着走到,也會由於「有去無回」而永遠和故鄉分離。這種旅行方式,對於一介草民而言,實在是承受不起的苦難和風險。這是後人們無論如何也想象不到的痛苦旅途。

騎馬疾馳,歸來不再少年

也有的壯年武士會選擇騎馬出行。騎馬省去不少腳力,可以比步行快上許多。根據文獻記載,普通馬一天的里程控制在200公里左右最合適。這樣算來,如果不遇阻礙,從廣州到北京一個月有餘可以完成。有時候一路騎馬也可以獲得新的機遇,比如跟攜帶貨物的大型車隊一同行進,或遇到豪俠好漢結為朋友。可就算如此,長途旅行帶來的辛勞也絲毫不見減輕。

想象一下,馬匹不是機器,無論它有多健壯,一天中也需要定期換馬、休息加餐,所以實際時間可能更長。若是行至半路,給馬吃了有毒植物生了重病,那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只有一個人,長時間在曠野中,任何意外都無人相助。也許出門時是意氣風發的少年郎,可回到家中時,已經面黃肌瘦人老珠黃。當他的子孫們來到祖父膝前聽故事時,他總會感慨,那漫漫旅途讓他失去了太多。

船舶飄搖,九死一生之後方得以重見

古人亦不乏嘗試乘船北上者。畢竟沿海北上居有諸多繁華都市,可以避免長期跋涉於綿綿大山和廣袤草原之間。況且,海路相較陸路更加省時省力。只不過,搭乘那樣簡陋的木船,才真正體會什麼叫做「生死未卜」。船隻隨波逐流飄搖多時,想知身在何方幾乎是不可能。常有船隊在大霧中毫無准備就迷失了方向,接着便遭遇山呼海嘯,叫人心生絕望。

就算挨過風雨,卻還要面對匪賊盜群的打劫。有時為了躲避打劫,又誤入斷腸灣;有時為了給賊人一條生路,只能甘願破財。就算運氣好,不遇這些磨難,變故也隨時有可能發生。

古人雖同樣順海之勢北上,可內心之畏懼、後顧之憂也從未消除半分。那是如履薄冰。許多人下定決意出發後,卻只有一兩個人僥幸回到故鄉。

如果說海路如此艱險,那最終做成決定的人能回到故鄉,便真的再不可能有任何怯意和退路了。古人之所以選擇水路北上,往往也是斷路無歸之人的無奈之舉。那些決然遠走他鄉的人,大都早已經歷不下再去面對的磨難。

官宦子弟,輕車簡從走馬入京

古代的權貴隸屬於統治者,他們居住在京城的大宅子中。要是官宦子弟需要長途趕路,那麼等着他們的就是華麗精美的軟轎。轎子以紅色為主,上面繪滿吉祥圖案,象徵着主人的尊貴身份和光明前程。轎子裡鋪着厚厚紋繡,還有工匠精心打造的玉枕可供方便。轎子外則有四名挑夫,都是精壯漢子,可以晝夜不停快速前進。

更遠處還有僕從步行跟隨,隨時准備上前更換疲憊不堪的挑夫。一個轎子的行列隨行人數至少在十人以上,浩浩盪盪,行至何方無人不讓道三舍。官宦子弟在轎中悠然自得,聽侍從匯報路上風景點或有趣見聞。即使偶有暈車之虞,也可以停下來小憩,不會影響整個行程進度。

總之,坐轎子出行一路舒心愜意。更別提可以換馬加快速度,從廣州去北京輕輕松松不過半月時間。可惜,這種奢侈安逸的旅行只屬於極少數權貴級人物。對絕大多數普通百姓而言,連轎子長什麼樣子都無從得知,更不必說體會被眾人矚目和服侍的滋味。

這只是他們在小酒館中偶然聽說的傳聞,不管真假也與自己無關。所以,轎子這種交通方式,並未真正影響普通老百姓「有車難得,無車難行」的處境。

結語

如此一番探究下來,我們不難看出,古代各種出行方式對普通百姓都存在極大限制。那是一個交通工具進步緩慢,旅行舒適度和安全度都難以保證的時代。如今我們身處的這個時代,則擁有了高鐵動車、飛機客機等先進交通工具,既安全快捷、又舒適便捷。

當我們不耐煩地抱怨一個小時的航班延誤,或許不妨想一想,我們的祖先們是如何在一個月的風餐露宿中跋涉完千里路程的。我們享受的一切進步與安逸,都建立在他們不懈努力的基礎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