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台海有變,美軍轉換戰法,一旦生戰,解放軍將與多個勢力作戰

2024年4月1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台海方向堅持「打獨促統」,在南海方向捍衛領土和主權完整,這是當下我國在國土安全防禦上的兩大重點。毫無疑問,在兩大戰略方向,美國都是我們潛在的勁敵,也是解決台海問題和南海問題最大的阻力。中美博弈多年,在台海和南海的鬥法也一直沒有停止。而進入2024年以來,美軍突然開始轉換戰法,讓南海和台海的形勢都發生了變化。可以說,在南海台海聯動的背景下,隨着美國不斷拉幫結派。一旦戰事開啟,解放軍將面臨和多個勢力同時作戰的壓力。

首先來說台海方向,我們知道,我國真正下定「打獨促統」的決心,就是在今年「2.14金門漁民遇難事件」發生後。隨着民進黨當局倒行逆施,擺明了要搞分裂,「武統」的呼聲越來越高,我們也改變了統一的措辭。而解放軍之所以遲遲沒有開啟「武統」行動,並不是因為軍事實力不夠,膽量不足,而是考慮到了台海的復雜性。尤其是有美國的介入,台海局勢直接影響到亞太局勢。一旦我們貿然開啟統一之戰,美國的介入很有可能將「閃電戰」演變成「持久戰」,這就讓事態發展有了更多的不確定性。

另一方面,隨着美國圍繞台海不斷拉幫結派,我們的「統一之戰」也要提防越來越多的潛在對手。除了美國之外,美日韓「亞洲小北約」的形成,就讓我們在東亞地區多了兩個潛在的勁敵。「五眼同盟」「美菲軍事同盟」以及北約的存在,更是讓澳大利亞菲律賓和整個北約都成為美國反華陣營的一部分。可以說,如果台海爆發戰事,美國必然會整合更多力量對付解放軍。僅僅以台海和南海周邊來說,目前美軍就擁有多個軍事基地,足以從多個方向對中國形成圍堵之勢。

屆時,菲律賓會在南海發起挑釁,日韓會在朝鮮半島入手,歐美等北約成員國即便不派出地面部隊,也會部署一定規模的海空軍力量協助美國。更為重要的是,在中印邊境地區,還有一個對我國藏南地區覬覦很久的印度。自美國開啟印太戰略以來,印度就是美國極力拉攏的盟友。莫迪政府為了實現「大國夢」,更是始終把我國作為最大的競爭對手。經歷了中印邊境對峙事件後,印度近年來在邊境地區持續增兵,已經部署了十多萬精銳部隊,更是持續大興土木,為的就是長期和解放軍進行對峙。如果台海和南海爆發戰事,乘着解放軍無暇顧及的機會,印度必然會在西部地區發難,進而引發「亞太大亂斗」。

在不斷締結同盟,對我國步步為營的同時,美軍在南海和台海的軍事部署也發生了巨大變化。首先,在施壓力度方面,美軍一直沒有放鬆。按照中國智庫「南海戰略態勢感知計劃」公布的信息顯示,過去一年,美軍有3大航母戰斗群先後六次進入南海,美軍戰略轟炸機在西太地區的戰略巡航次數高達30架次,戰略偵察機出現在南海的次數則超過了上千次,抵近偵察成為家常便飯,這足以看出美軍對我國的敵視程度。

在持續施壓的同時,美軍的軍事威懾方式也有了明顯的變化,在「秀肌肉」的同時保持着更多的克制。以美軍航母來說,今年很多西方媒體都大肆炒作美軍「六大航母圍堵中國」的新聞,事實證明這只是美國人炒作的噱頭。隨着解放軍的反航母實力不斷增強,美國海軍的危機感越來越大,已經不敢輕易動用航母和解放軍進行正面鬥法,大多數都採取「快進快出」的方式在南海和台海秀一秀存在感。與此同時,在空中偵察方面,美軍過往一直以EP-3E、RC-135電子偵察機和P-8A海上巡邏機為主。而自去年下半年以來,MQ-4C等無人機開始充當主力。種種跡象表明,美國尚未做好和我國全面開戰的准備,自然不希望火上澆油。

當下的美國,可不僅僅面臨中國的挑戰。俄烏戰場上,烏克蘭已經接近崩盤,美國和北約不得不考慮下場參戰。而在中東巴以沖突持續升級外溢,美國不僅要支持以色列,還要兼顧紅海護航,和胡塞武裝斗得死去活來。就在不久前,美軍突然宣布從中東撤離一批4000人的精銳部隊。只能說,家大業大的美軍,也經不起多個戰場的消耗。為了集中力量放手一搏,美國開始收縮軍事觸角,重點針對我國。一場不可避免的中美大戰,我們必須要未雨綢繆,提前做好准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