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啥意思?器官識人準不準

2024年4月1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古時候的人們會通過對一個人外貌和身形進行觀察,從而去推斷這個人的心性和財富。對此,古人還總結出了一句俗語,叫做「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

所以,從一個人的身體器官去識人,這種方法到底準不準呢?

眼睛傳遞,心性善惡

先來分析下上半句,即「善惡看嘴眼」。

古書《蘇平仲文集》中提到過一個詞,叫做「相由心生」,意思是一個人的相貌會被其心性所影響。

而五官作為組成一個人面相中的核心要素,因而,古人才會覺得在觀察五官中的眼睛和嘴巴之時就可以探究出這個人的心性如何。

那麼,就先來說這眼睛。《孟子·離婁子》認為,「存乎人者,莫良於眸子」,意思是如若想要洞察一個人的個性,那就要先看他的眼眸。

所以,儒學集大成者孟子的這個觀點有沒有道理呢?答案是有的。

從現代醫學角度出發,眼睛是人類五感中最為敏銳的器官,能夠提供對外界70%的感知。

舉個例子,在吃飯的時候,人並不是只依靠味覺和嗅覺去判斷食物的可口與否,視覺在其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如果是一份擺盤精美,色澤誘人的食物,那眼睛就會暗示內心,食物味道應該不錯。

因而,眼睛是能反映心理活動的「窗口」。假如一個人的目光凶惡,那他應該是不好相處的個性。如果一個人不願意與他人的眼睛有着正面接觸,那說明他的內心有鬼。

宋史中曾記載過這樣一件事。探花陳瓘有一天下朝之後看到了站在他前方的蔡京蔡京的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太陽,身形久久不動。

見此情形,陳瓘暗道不妙,他覺得蔡京倘若有一天在朝堂中得勢,那必定會行獨斷專行之事。因為他從蔡京望向太陽的眼神中看出了他的妄自尊大,畢竟不是誰都可以目空一切地敢與太陽為敵。

可見,一個人的眼神是會直觀地透露出他的心性。

禍從口出,嘴形識人

接着,再來說說嘴巴。

中國當代作家馮驥才在書中寫過這樣一句話,叫做「耳朵是從不犯錯誤的,惹禍的都是嘴」,而這句話正巧也對應了古人常說的「禍從口出」。

舉個古人的例子。公元前207年,西楚霸王項羽率大軍攻入都城咸陽,一舉覆滅了秦朝政權。此時,一位謀士向項羽建議,不妨在此建立帝王霸業。

項羽聽後雖然很是心動,但此時的咸陽已經被楚軍破壞得殘敗不堪。於是,他就拒絕了謀士提議,還說自己要帶着大軍回到江東

謀士在聽完項羽的這番言論之後覺得他並非是能成帝王業的霸主,就吐槽道「人言楚人沐猴而冠耳,果然」,意思是項羽是徒有其表,並不是頂天立地的英雄。

項羽在得知了這件事後就將這個謀士給殺了。

由此可見,倘若一個人出言不遜,那就會讓自己變成讓別人嫌惡的「惡人」。這也同樣證明了「嘴巴」能體現出一個人的品性修養。

如若這名謀士不說出尖酸刻薄的譏諷之語,那他也不會慘死。而且,假如他能懂得項羽的顧慮,他也不會說出項羽是「沐猴而冠」。

而且,內心良善之人就算是遭到了對方拒絕也不會說特別難聽的話,更不會在背後妄議對方。

此外,除了從嘴巴中吐露的言語能讓人看出「善惡」之外,古人認為通過嘴巴的形狀同樣也能判定「善惡」。

古語中提過,叫做「合嘴彎弓不可交」。這里的「合嘴彎」指的是一個人的嘴巴在閉起的時候好似一把倒立的「彎弓」,這種嘴形會讓人看上去苦大仇深,很不和善。

旁人在看到這種長相時會主動避讓,並在心裡對他的判定是這是個不好相處的「惡人」。

而與之相反的是整日將笑容掛在嘴角的人,他們會給人留下親善的第一印象。

貧富於否,在於手腳

接着來說說這句俗語的下半句,「貧富看手腳」。這句話含有兩種意思,第一種是從手腳的外觀上去推斷此人的財富地位。

倘若一個人一直從事的是苦力勞動,那他的手腳也會因此而變得粗糙破損。

在古代,處於社會上層的人物他們是不需要自己動手操持家務,會有僕從替他們完成。因而,他們手腳部位的肌膚是柔軟細膩,不會像窮人那樣長有老繭。

而第二種是從「手腳」引申到勤奮層面。實際上,一個人的財富地位與這個人手腳是否勤勞有關,就拿清朝雍正皇帝來舉例。

史書記載,這位皇帝一生勤勉,凌晨4點半就開始翻閱奏摺,處理文書。到了早上5點,雍正就去上早朝,下朝之後的時間仍用來審閱國家政務。

正因為雍正皇帝孜孜不倦從政13載,才為清朝的國庫積攢了數千萬的銀兩,金銀儲備達到了3453萬兩,為康乾盛世奠定了豐厚的財富基礎。

此外,清史中還有一件趣事。由於雍正皇帝在晚上精力不濟時還在批改奏書,於是他就在批註上寫了「燈下所批,字畫潦草,汝其詳加審視」。可見,雍正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都在處理政務。

所以,就算是一朝之君,他也要勤政才能「致富」。如若像漢成帝劉驁那樣只知道沉湎於酒色之中,那雍正也就無法穩固清朝江山基業。

所以,古人的這句通過器官識人的「善惡看嘴眼,貧富看手腳」還是很準的,存在着一定的參考和借鑒意義。

然而,倘若從現代心理學的角度出發,那麼這句俗語中所具備的科學依據就並不高了。心理專家認為,在觀察人的行為舉止才能判定其心理狀態,善惡於否。

單從一個人的身體器官去評判這個人的性格是存在不妥之處的。所以,在識人之時,除了依靠傳統習俗之外,還要參考現代的科學理論,如此一來才能更加全面和清晰地了解這個人。

#頭條創作挑戰賽##妙筆生花創作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