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點不一樣的,常規進出藏線路之外的小眾線路

2024年4月2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大約十來年前,有旅行愛好者總結出了八條進出藏常規線路,很長一段時間內,一些所謂的資深旅行愛好者熱衷於完成這八條進出藏線路,就如同後來很風靡的5 2/7 2一樣。這八條線路以青藏線109國道為起點,順時針計分別為:青藏線109國道、唐蕃古道、川藏北線317國道、川藏南線318國道、滇藏線214國道、丙察察、中尼公路以及新藏線219國道。

旅行線路示意圖

想當年走過一次318國道都可以吹噓半年的時代,要是有哪位驢友把八條線路都走完了,大概率是要被恭恭敬敬叫一聲大神的。只是時過境遷,隨着基建狂魔的持續發力,這八條原來難比上青天的進出藏線路,現如今都已經99%以上是柏油公路了。就連之前有着進藏天花板越野線路之稱的丙察察現如今也已經被收編進了國家隊,成為了新219國道的一部分。

曾經的丙察察

好在我們的國家足夠大,線路足夠多,除了以上這八條進出藏常規線路以外,在西藏周邊還隱藏有若干小眾景美的進出藏線路。有些線路的自然風光與藏地人文並不輸十幾年前的傳統線路,讓我們就從青海開始,再次順時針細數一下那些人少景美難度大的進出藏穿越旅行線路。

曾經的亞青

1,青海進藏方向。除了大家廣為熟知的青藏線和唐蕃古道外,青海還有兩個大方向的進藏線路,一個是青海花土溝開始的無人區穿越進藏線路,線路節點是花土溝-可可西里無人區-勒斜武擔湖-太陽湖-阿爾金無人區鯨魚湖-朝陽湖-羌塘無人區-多格錯仁強錯-普若崗日冰川-雙湖縣-班戈-拉薩;另外一條是介於青藏線和唐蕃古道之間,我們習慣稱它為青藏中線,青藏中線進藏的一個重要節點是雜多縣,從雜多縣可以衍生出4-5條進藏的傳統線路,如果把行程規劃好,在完成青藏中線進藏的同時,還能兼顧打卡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正經源頭,因此這條線路也可以稱為三江源穿越進藏線路,從西寧/格爾木出發,經治多抵達雜多,從雜多選擇合適小路穿越唐古拉山脈進入西藏地界,可以到達聶榮/巴青/丁青/布加雪山等,再之後銜接已有進出藏線路,或者從嘉黎縣-直貢梯寺-墨竹工卡一線抵達拉薩結束行程。


2,四川進藏方向。除了已有的317川藏北線和318川藏南線以外,在兩條進出藏大通道之間還隱藏着一條川藏中線。目前川藏中線兩端都已經基本完成道路硬化與拓寬,只有中間川藏交界的金沙江大橋前後還存有二三百公里的土路和越野路段,大致線路節點是:成都-都江堰-四姑娘山-小金-丹巴-道孚縣-新龍-友誼-亞青寺-白玉-川藏中線金沙江大橋-貢覺-察雅-洛隆-邊壩-尼屋-嘉黎縣-拉薩。另外在四川的石渠、鄉城方向也有線路可以連通西藏,不過由於它們最終是藉助於已有進出藏線路到達拉薩,因此並不能單獨構成一個完整的進出藏線路,在這里就不展開講了。



川藏中線

3,雲南方向,現階段雲南並沒有新開通進出藏線路,目前雲南方向的進出藏線路依舊是只有214國道滇藏線和219國道丙察察。不過這幾年,原來一直平行的214國道和丙察察現如今有了交匯線。從214國道上的德欽縣可以經德貢公路直插貢山縣,讓遊客們可以在兩條線路上快速切換。對於想從雲南方向進藏的朋友,可以考慮嘗試。

4,尼泊爾方向,尼泊爾方向進出藏線路沒有太大變化,還是以中尼公路為主,主要的變化是現如今與尼泊爾的通商口岸由之前的樟木現在變成了吉隆。或許不久之後樟木口岸也可以重新開放了。


5,新疆方向。作為中國西部兩大熱門IP,這幾年新疆多了好幾條可以選擇的進出藏旅行線路,不再是只有單一的219國道新藏線一條線路連接西藏和新疆。219國道以東,在原先的219國道選址位置上的克里雅古道,因為其超高難度的路況,成為了這幾年的進藏線路新寵,克里雅古道北起新疆和田地區於田縣,南連西藏的邦達錯,是直線距離最近的南疆進藏線路,也是傳統歷史古道;克里雅古道以東,2023年春夏交付使用的216國道民豐至改則段也成為了大家遊走新藏的新選擇,全程都是柏油路,幾乎任何車輛都可以走,只是需要克服的是800公里沒有加油站,油箱小的需要自備油桶,估計216國道民豐至改則段會持續火一段時間;在216國道以東新疆還有兩條小眾越野進藏線路,一條是從且末直接翻過昆侖山脈進入西藏,一條是從若羌出發,從阿爾金無人區直接進入西藏羌塘無人區。不過這兩條線路難度,而且屬於季節性線路,只能冬季通行,因此並不是很建議大家選擇。



以上,是我們根據實際經驗總結的八條常規進出藏線路以外的小眾進出藏線路。不過話說回來,管他是常規進出藏線路,還是小眾越野進出藏線路。重要的是在路上,和在路上陪你看風景的那個人,線路不線路的並不是那麼重要。

北京瑪吉阿米藏地旅行、大美山野戶外保障執行團隊,專注於國內外高海拔小眾旅行線路的開發、勘測、領航、後勤服務保障。更多高海拔小眾旅行線路歡迎關注公眾號:川藏線 (就這三個字,頭像與本訂閱號相同,加黃V認證),願與你一同出發,共同見證人跡罕至的高海拔自然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