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界不肯承認的真相!出土文物證明:殷商文明起初就比夏國先進

2024年4月2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商邑翼翼,四方之極。——《詩 殷武》

真知堂按:商王朝是我國有史以來第一個有文字確證的王朝。在商朝之前還有一個夏朝。但夏朝是否存在,目前還有爭議。商王朝的都城,從早期的偃師商朝,到中期的鄭州商城,再到晚期的安陽殷墟,傳承序列,清楚明晰。而夏王朝,目前僅見一個偃師二里頭遺址,卻無法用文物和文字自 證為都。其實,考古學界不肯面對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那就是殷商王朝初期的文明程度就已經高於夏朝。所謂的商為夏臣的說法,難以成立。

商為夏諸侯說

夏朝,史書記載是大禹的兒子啟建立的。在夏啟建國之前,堯舜禹三代都是所謂的禪讓制。到了大禹死的時候,禹子姒啟破壞了禪讓制,從大禹指定的繼承人伯益手上取得了帝位。

奇怪的是,當時伯益並沒有反抗,倒是夏後氏同族的有扈氏對這件事不服,於是夏啟起兵征討有扈氏,大戰於甘,留下一篇著名的《甘誓》在《尚書》里。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棄三正,天用剿絕其命。。。予則孥戮汝。」

商人的先祖子契(讀些),據說因為輔佐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封為司徒。封於商,賜姓子氏。

真知堂:司徒,古文本寫作司土,也就是掌管土地的官員。在以農為本的農業社會,可謂位高權重。

商人因此被後世認為是夏朝的臣。《竹書紀年》記載得很清楚:"帝相十五年,商侯相土作乘馬。」

相土,是商早期先公中赫赫有名的一位。《詩經》曰:「相土烈烈,海外有截。」

意思是相土的武功極為輝煌,海外(可能指的是東海外)都接受他的號令。《世本 作篇》曰「相土作乘馬」。《史記·索隱》也說:「相土佐夏,功著於商。」

夏王相之後,夏朝出現了大動亂,夏王失去了權力。此即史書記載的「後羿代夏,寒浞亂夏」之事。

據說這個時期長達數十年。後來夏後相之遺腹子勵精圖治,再次崛起,藉助東夷的力量復國,這就是所謂的「少康中興」。

少康中興之後,商人似乎也回到了夏朝的懷抱,繼續為夏臣。

「夏眾滅浞,奉少康歸於夏邑。諸侯始聞之,立為天子,祀夏配天,不失舊物。」《竹書紀年》

之後,商人為夏臣的記載還有不少:

「帝少康,十一年,使商侯冥治河。」

帝杼,十三年,商侯冥死於河。」

「帝芒,三十三年,商侯遷於殷。」

「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賓於有易,有易殺而放之。」

「帝不降,三十五年,殷滅皮氏。」

「帝孔甲九年,殷侯復歸於商丘。」

「帝癸,一名桀。十五年,商侯履遷於亳(成湯元年)。  二十一年,商師征有洛,克之。遂征荊,荊降。  二十二年,商侯履來朝,命囚履於夏台。」《竹書紀年》

史記 夏本紀》雖然沒有這麼詳細,卻有一筆:
「帝桀。。。乃召湯而囚之夏台,已而釋之。湯修德,諸侯皆歸湯,湯遂率兵以伐夏桀。」

由此可見,商為夏臣似乎是自古以來的公認說法。但歷史事實真是這樣的嗎?不一定!

我們看看商人自己怎麼說的。


夏商並立,天有二日

真知堂:《尚書 湯誓》是商湯伐桀的戰前動員令。

「王曰:「格爾眾庶,悉聽朕言。非台小子敢行稱亂!有夏多罪,天命殛之。今爾有眾,汝曰:『我後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夏?』予惟聞汝眾言,夏氏有罪,予畏上帝,不敢不正。今汝其曰:『夏罪其如台?』夏王率遏眾力,率割夏邑。有眾率怠弗協,曰:『時日曷喪?予及汝皆亡。』」

這段經文,值得我們深度重視。真知堂來給大家剖析一下。

第一,此時商湯已經稱王。夏也稱夏王。商王和夏王,誰是誰的臣?

第二,商湯對夏國稱之為有夏,而周人伐商之時,自稱小邦周,對殷商稱之為大邦商。《周書 多士》中成王說到:「非我小國敢弋殷命。惟天不畀允罔固亂,弼我,我其 敢求位?」相比之下,周為商臣,毫無疑問。上文中,商湯還把夏國稱為「夏氏」,連夏後氏都不是。說明商湯對夏國極其蔑視。說商為夏臣,似乎難以成立。

第三,商民也不尊重夏國。對他們來說,伐夏之事還沒有種地(穡事)重要。

第四,夏王確實是日王(夏桀即帝癸),商湯也是日王(商湯即天乙。夏時二日並出,讖曰:「桀無道,兩日照。」【開元占經

所以,從商湯伐紂前的戰前動員令來看,說商湯是夏桀之臣,似乎證據不足。

真知堂:《清華簡 尹至》是近年出土的東周文獻實物文物,它的記載很有說服力:「湯往征弗附。自西捷西邑,戡其有夏。

再聯繫到《禮記緇衣》:「《尹吉》曰:『惟尹躬天,見於西邑夏。』」

《尚書太甲》:「惟尹躬先見於西邑夏,自周有終。」

商湯伐夏之時,伐滅的國家被他稱為「西邑夏」或「有夏」,是證據充分的。


有夏氏和夏後氏,雖然都是三個字,意思可就完全不一樣了。

商人在建立商朝之前,自稱為有商。《書·太甲中》:「皇天眷佑有商 。」

有商和有夏,明顯是同一等級的國家。誰也領導不了誰。

夏後氏,則明顯指出夏為後(王)。商王盤庚在《盤庚》三篇中屢次提到我「先後,神後」,就是先王,神王之意。

說夏後氏是有商氏之王,問題不大。說有夏氏是有商氏之王,難以服眾。

這就能解釋清楚,為何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的青銅器數量稀少,等級不高的原因了。此時,商國的發達程度遠遠超過夏國。

注意,真知堂用的是夏國而不是夏朝二字!

以科學客觀的方法論來探討此時的夏商關系,可以說明,夏商並立,商強於夏。不能證明,商為夏臣,以下亂上。

事實上,在上古時代,並無後世所謂的大一統王朝存在。

你夠膽,敢於以太陽王自居,那麼你就是太陽神在人間的代言人!只不過,這個代言人必須面對天下人的口水和討伐。

帝堯時期,十日並出,也就是十位古國之王都以太陽神的代言人自居。最後的結果可想而知,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只有帝堯一人最後稱帝。


考據夏商歷史,我們可以發現,商稱日王的時間還早於夏。

甲骨文卜辭證明:第一位商代日王就是舉兵伐有易氏的「上甲」!上甲之後,一共有五代商王都是日王,分別是:匚乙,匚丙,匚丁,示壬,示癸。」

而夏稱日王,始於「胤甲」。胤甲之後是孔甲,孔甲之後是帝昊和帝發。帝發死後才是帝癸(司馬遷稱為帝履癸)。也就是說,孔甲之後,連續兩代夏王並未稱日王。

夏王胤甲之前還有兩代夏王,分別是帝扃和帝不降。二人為兄弟,是帝泄之子。上甲微稱日王,始於帝泄時期。

這一點,《竹書》寫的很清楚。

「帝泄十六年,殷上甲微假師於河伯,以伐有易,滅之。」

真知堂上古史:上甲微和夏王泄同時。商國子微戰勝有易氏後自稱太陽王(上甲),甲為十二天干第一。子微稱上甲,其含義和秦王嬴政自稱「始皇帝」一無二致。

所以,第二三四位商王分別稱匚乙匚丙匚丁就順理成章了。

到了夏王泄的第三代胤甲,夏國才開始自稱日王。從夏王泄到夏胤甲祖孫三代,也並未對商國稱日王之事予以討伐,更是足以證明商非夏臣。

文章到此似乎應該結束了。但是,殷商的先進文化來自何方呢?證據鏈尚未完善!

真知堂研究認為,伐有易之後,殷商從部落進入古國,學到了來自西方的先進技術,包括青銅冶金術和戰車,上甲微才是商朝開國之君。其文明程度遙遙領先於夏國。


辛塔什塔文化與安陽殷墟商文化

得出這個結論,肯定是要挨罵的。民間很多人不願意承認西方有先進的青銅文明存在,更不願意承認中國的青銅文明和西方有關聯。

真知堂上古史:辛塔什塔文化,極有可能就是商人的老師。

公元前2200年,印歐人向中亞方向遷徙,來到米努辛斯克盆地,形成阿凡那羨沃文化。

公元前2000年或更早,另外一支印歐人來到阿爾泰山南麓,形成我國新疆境內的克爾木齊青銅文化

公元前2000年起,辛塔什塔文化向東擴張,對先期進入中國境內克爾木齊人形成壓迫,使其部分南下塔里木盆地,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的樓蘭尼雅、車師、龜茲焉耆等城邦國家。

辛塔什塔文化,冶金技術十分發達,青銅兵器強大。在4000年前,中國還是石質兵器時期,他們已經全部是青銅武器了。他們還是最早的馬拉戰車的發明者。(論述從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查找資料)

由於克爾木齊文化人群阻擋在河西走廊和新疆一帶,這批人沒有通過河西走廊進入古中國,卻選擇了草原玉石通道(歐亞大草原絲綢之路)進入到中國北方。

辛塔什塔文化位於歐亞界山烏拉爾山南部東側,亞洲一側。即今天的哈薩克斯坦國一帶。從地圖我們可以看到,4000年前就擁有青銅兵器和馬拉戰車的這種印歐人文化,輕而易舉就可以到達我國北方地區

史書記載,商湯以良車七十乘,必死六千人伐夏。戰車應該就是商湯學自印歐人的先進武器。

我們無法從偃師或鄭州商城獲得早商時期商國的情況,但晚商殷墟,則可以看到很多證據。

殷墟文化(約公元前1300~前1046年)與辛塔什塔文化相似點:

首先是馬拉雙輪戰車,車馬器,以及成套的「車載裝備」,如銅矛、石質杖頭、上下不等長的特殊形狀反曲復合弓(甲骨文中弓與復原的辛塔什塔文化弓如出一轍,非常獨特)。

其次是冶金設備和產品,如蘑菇狀鼓風管和大量的戎狄風格青銅兵器。

第三是文化現象,包括墓葬中殉葬牲畜特別是狗,隨葬馬車,在陶器、銅器上刻劃馬車的圖像,以及存在將冶金工具與冶金工匠一起埋葬的現象等。

著名的安陽殷墟亞長墓,墓中屍骨為俯身葬,也就是人面朝下埋葬的風俗,也屬於典型的戎狄風俗,流行於西伯利亞地區。這種葬式說明,商代大將亞長,極有可能是外族。

陝西陶渠遺址俯身葬殉人


結語

真知堂上古史:上甲微是商人建國之始祖,是商湯之六世祖。以三十年一世推知,大約在商湯滅夏的公元前1600年之前的200年,也就是大約公元前1800年左右,本屬於農牧部落的商族建立了軍隊和國家。子微自立為王,號稱上甲。

此後的200年,就是商國不斷的與來自西伯利亞草原的辛塔什塔文化接觸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商人學會了找礦,學會了青銅冶金術,學會了馬拉戰車。由於冶金技術極大的提高了商族的生產力和戰鬥力,所以在上甲建國之後的200年間,殷商飛速發展,很快超越了夏國。商湯伐夏的目的,其實只有一個,找礦!

本研究結論為真知堂上古史獨家首發於今日頭條平台,歡迎轉發請勿剽竊。純屬於學術研究,不喜可以無視,感謝您的點贊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