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年鄧小平派人請張學良回大陸,張:回大陸可以,但我有三個要求

2024年4月5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編者按:本文為頭條原創獨家首發,請勿抄襲轉載】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注」,方便您隨時查閱一系列優質文章,同時便於進行討論與分享,感謝您的支持~


1991年,張學良終於結束了被囚禁54年的日子,獲得了自由。

不久後,張學良想帶着自己的夫人趙一荻前往美國探親,鄧小平同志得知後,決定派人去請張學良回大陸,而這個任務則落在了呂正操將軍身上。

當呂正操將軍親口傳達了鄧小平同志的意願之後,張學良表現的十分欣喜。

即使沉浸在喜悅中,但張學良也沒有馬上答應,而是低頭思索良久,說到:「我可以回大陸,但必須答應我三個條件。」

張學良究竟提出了哪三個條件?他最終如願回到大陸了嗎?

囚禁生活

張學良作為「東北王張作霖的兒子,從小就被父親寄予厚望。

年紀輕輕的張學良一直在軍中服役。在軍中,張學良從不在父親的威風下作威作福,反而踏實肯干,靠自己一步步建立起威信。經過戰爭的洗禮,張學良很快成長為一位智勇雙全的少帥,還擁有一批忠誠於自己的將士。

皇姑屯事件發生後,張學良代替父親接管了東北政權。

雖然張學良是軍閥的後代,但他身懷民族大義。上位之後,張學良不顧舊臣反對,堅持「改旗易幟」,與共產黨合作,共同抗擊外敵。

1936年,國民普遍呼籲「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然而蔣介石還是一意孤行,堅稱「攘外必先安內」,在國內大肆抓捕紅軍,趁紅軍分身乏術之時,誓要把他們一網打盡。

張學良心中充滿不忍,看着百姓既要遭受外敵侵擾,又因內戰顛沛流離,他數次勸諫蔣介石考慮國情、與共產黨合作。

然而蔣介石依舊我行我素,張學良多次勸說見毫無作用,於是當即決定,與楊虎城合作「逼蔣抗日」。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與楊虎城在西安扣押了蔣介石。蔣介石等人一被扣押,張學良立馬致電共產黨,兩黨達成合作,共同抵禦外敵。

蔣介石雖然表面上同意了,但實則他內心已經狠狠記了張學良二人一筆,把他們視作自己的「眼中釘、肉中刺」。

1938年,蔣介石立馬對二人展開報復,他不僅剝奪了張學良、楊虎城的所有職務,還把二人囚禁起來,這一囚禁竟然就是幾十年

1949年,蔣介石兵敗台灣。張學良以為終於能逃脫蔣介石的控制,然而以蔣介石睚眥必報的性格,就算逃亡他也沒忘記這兩個「老朋友」。

蔣介石把楊虎城一家誘騙到重慶,將他們一家人殘忍的殺害。至於張學良,蔣介石沒有殺他,而是命人秘密的將張學良押到開往台灣的船上。

一隻腳剛踏上台灣,張學良立馬就被關押了起來。而這樣囚徒般的生活,張學良一過就是54年。

1990年,蔣經國去世,張學良黑暗的日子終於迎來曙光——他自由了。

踏出房門的那一刻,以前意氣風發、氣宇軒昂的少帥,已經變成了一個白發蒼蒼的遲暮老人。張學良一生中最美好的時光都留在了那個陰暗逼仄的房子裡,唯一值得慶幸的,就是他的愛人趙一荻女士,一直在他的身邊陪着他。

1991年,張學良與趙一荻去美國探親。在離去之前,張學良目光朝着大陸的方向,充滿遺憾的說:「我離開大陸已經54年了,要是能回去就好了…要是回去看看……

張學良的話沒有說完,但周圍人都聽出了他話語中的思念故土之情,都不禁潸然淚下。

中央得知此事後,十分重視。鄧小平同志立馬和江澤民同志等人,商議張學良的回歸問題。

作為奉獻巨大的抗日英雄,張學良的問題得到極大的重視,恰逢張學良91歲生日即將來臨,經過會議討論,鄧小平同志做出四項安排:

一、中央決定為張學良的91歲大壽舉行慶壽活動;二、把沈陽大帥府修整一番,為迎接張學良做准備;三、恰逢「九一八事變」六十周年,舉辦紀念會。

其中最重要的要數第四條:派代表前往美國與張學良會談。

赴美三談歸國事宜

指令下來了,然而最難辦的還是第四條。派代表,可是選誰當代表?這次去美國與張學良密談,自然要選張學良親近的人,但又要熟悉黨的原則。經過多方考慮,最終選定已經退居一線的呂正操將軍。

這位呂正操將軍是何來路?能負擔得起大任?

原來,呂正操將軍不僅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革命」,在抗戰期間,我們耳熟能詳的地道戰」、「地雷戰都是出自這位老將軍的手筆。

此外,選中呂正操將軍還有一個重要原因:他和張學良是「老相識」了。

18歲的呂正操將軍就加入了東北軍,在軍中他作戰勇猛,很快就被張學良賞識,成為了張學良的學生。

後呂正操將軍跟隨在張學良身邊任職,還參與了西安事變。但呂正操將軍擁有長遠的戰略目光,他知道國民政府不能挽救中國人民,於是毅然奔赴延安,加入共產黨。

呂正操將軍和張學良的交情匪淺,此次赴美之旅讓他率領再合適不過了。

1991年,當張學良和愛人趙一荻女士一到達美國,呂正操的女兒呂彤岩立馬趕去探望。

在談話中,當提到父親呂正操將軍,張學良一片滄桑的眼睛終於閃爍起來,他不停地表示自己對呂正操將軍的思念,並表示如果他來,自己一定會見

1991年5月,呂正操終於進入到美國,見到了自己老友張學良。

時隔多年未見,兩位白發蒼蒼的老人都十分激動,一見面就緊緊的握着彼此的手,一時間熱淚盈眶,滿肚子話卻無從講起。

在張學良的家中,兩位老人親密的坐在一起,兩人一起回憶起記憶中的崢嶸歲月,回憶戰火紛飛的戰場,兩人一起並肩作戰的時候。談及兩人的朋友,呂正操拿出鄧穎超親自寫給張學良的信件。

90歲的張學良顫顫巍巍的接過信件,小心翼翼地打開信封,捧着薄薄的紙仔仔細細反復閱讀,生怕漏掉一個字。

張學良看完信,激動的無以復加,眼淚大顆大顆的落在信紙上。其實他從未想到,自己離開大陸多年,竟然還有這麼多人思念他、牽掛着他。

這場談話一直持續了三個小時,兩人從革命歲月聊到現在祖國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第一場談話並沒有涉及到「回歸大陸」問題,因為呂正操此行備受關注,人多口雜,實在不宜談論大陸問題。

5月30日,呂正操第二次與張學良進行密談。呂正操這次開門見山轉述了鄧小平同志的意願:「中共中央和大陸人民都熱切期盼你回歸大陸,鄧小平同志還代表黨中央問候你的身體!

張學良聽後十分感動。原來張學良自從被囚禁後,身體一直不好,尤其是眼睛。加上年齡的增長,張學良的眼疾已經變得十分嚴重。

而黨中央的考慮十分全面,上海有一位專治眼疾的名醫,到時候讓張學良以治病的名義,就能順理成章地回歸大陸。

張學良思索片刻,覺得黨中央安排的十分周密,他很高興。但話鋒一轉,張學良提出:「回大陸可以,但我有三個條件,希望你們能夠滿足我。

在呂正操赴美之前,鄧小平同志就做出明確指示,張學良的要求要盡可能滿足。呂正操立馬表示允許張學良的合理要求。

張學良正視着呂正操,正襟危坐,說:「第一,不要舉辦歡迎儀式;第二,不見記者;第三,大家可以常見面,但千萬不要搞恭維那一套。」

張學良從小混跡官場,早就厭煩那些繁文縟節,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回歸簡簡單單的就行。其次,張學良提出這些要求的根源,就是他的心境發生了變化。在被囚禁的那些日子裡,張學良早就看透人情冷暖,他此時最希望的事情就是回歸大陸,不想與人應酬。

呂正操聽後,立馬表示沒問題。張學良此時才放下心來,他和呂正操對視一眼,就放鬆的開懷大笑起來。兩個人的歡聲笑語,仿佛把這兩位耄耋之年的老人,拉回到了曾經意氣風發的時光。

此次會談,兩個人都意猶未盡,於是都提出第三次見面的意向。

第三次見面,兩人約在中國大使館見面。在大使館見面,相當於張學良已經回到了大陸,呂正操的良苦用心張學良自然心領神會。

歸家遙遙無期

此次會談圓滿結束,呂正操帶着張學良的要求飛回了大陸。張學良的要求得到中共中央的同意,馬不停蹄地派人對大帥府進行修繕,保證張學良的大陸之旅完美進行。

然而在一片殷切期望中,鄧小平同志卻敏銳的從張學良的話中察覺到他有所遲疑。鄧小平同志聽完呂正操的報告後,意味深長地說:「張將軍心裡是有顧慮的。」

其實鄧小平同志何嘗不希望張學良早日歸來,但此時此刻,大陸已經不是張學良想回就能回的了,這究竟是為什麼?張學良最後回到大陸了嗎?

張學良回國最大的阻礙其實是他——李登輝。

李登輝解了張學良的禁足,又准許他去美國探親,這讓張學良內心是十分感激他的,因此張學良不想辜負了李登輝的好意,回大陸他內心是十分猶豫的。而黨中央派人和張學良密談的事,他並沒有告訴李登輝,一方面是怕引起不必要的誤會,另一方面是張學良的確想回故土。

然而張學良未曾想到的是,台灣竟然攔截了大陸發給他的邀請信。

某一天,李登輝怒氣沖沖的拿着邀請信,一進門就把信摔在地上,大聲朝張學良吼道:「我平日對你怎樣?你就這麼報答我?難道你還嫌台灣和大陸的關系不夠亂!」

這一連串的質問讓張學良十分羞愧,他低着頭沒說話。事已至此,張學良的大陸之行必定泡湯了。而另一邊,遲遲未得到張學良回復的大陸,人民都認為張學良是個不守信義的人,面對大陸的指責,張學良更沒有臉面回去了。

當時大陸與台灣關系緊張,蔣家在台灣的勢力盤根錯節,隱藏很深。很多友人都勸張學良不要再留在台灣,擔心蔣家人會對張學良不利。而張學良思索良久,終於決定離開台灣。

1995年4月,台灣報紙頭條轟動全國——張學良與夫人趙一荻決定定居美國,再不返回台灣。

此事一出,人們紛紛猜測張學良為何選擇留在美國,然而面對眾人的疑問,張學良只是解釋稱:「年紀大了,想去美國投奔兒子。」

或許是張學良厭倦了爾虞我詐的生活,在晚年想平靜幸福的走完一生,於是他選擇離開政治漩渦中心,留在了美國,終生也未能回到大陸。

結語

2000年,在張學良的百歲壽宴上,面對媒體的采訪,張學良直言不諱道:「我做夢都想回到大陸,但就怕……

張學良的難言之隱沒有說完,但我們都知道,張學良是支持祖國統一、反對分裂的。但張學良身懷國家,不願因自己的思鄉之情而使台灣大陸關系再度惡化,因此張學良遙望了一輩子的家鄉,至死也未能回去。

張學良是有雄心壯志、大義凜然之人,當初他和楊虎城不顧自身安危,扣押蔣介石,國共兩黨共同抗日,這樣的英雄氣概令人驚嘆。

張學良也是一個重情重義的人,為了李登輝的恩情,他甘願一輩子不再回到故鄉。

雖然張學良晚年沒能回到故鄉,但他的英雄事跡永遠留在中國人民的心中!


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有更多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

[免責聲明]

文章敘述過程、圖片都來源於網絡,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刪除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