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網都要饞死!拿下戛納最佳的「情色」片,欲望炸裂看得顱內高潮

2024年4月6日 15点热度 0人点赞

今天《墜落的審判》上映了,票房287萬,預測最終不到3000萬。


不算太好。


電影Sir之前就說過,在這里還是推薦大家有條件的就去看,畢竟這樣質量的新片,在電影院看見的機會並不多。


今天Sir想聊另一部片。


它雖然在去年的戛納「輸」給了《墜落》,只拿到了最佳導演榮譽,卻在今年法國送選奧斯卡國際影片的時候,打敗了《墜落》,代替其「出征」。


以至於,《墜落》的導演茹斯汀·特里耶特地發文批評,並直呼「無聊」。


甚至還加上了火藥味十足的一句:


「也許是太吝惜給女導演的榮譽了?」



關於是否「女導演」的問題有待商榷,畢竟前兩年法國送選的都是女導演的作品。


Sir關心的其實「無聊」這個詞。


在某種程度上,這似乎已經成了某種「脫離現實」的罪證:



法式火鍋



導演、編劇陳英雄,影迷們熟知的《青木瓜之味》《三輪車夫》皆出自他手,主演朱麗葉·比諾什,同樣是耳熟能詳的巨星。


但影片卻出人意料。


因為他幾乎放棄了「故事」,而專心呈現「食色性也」的細節。


所以真的是「無聊」嗎?


Sir倒覺得,在「抖音化」電影盛行的時代,這樣的「無聊」,更值得一說。



01

舌尖上的法國


還是要先說一下「故事」。


本片改編自一部寫於20世紀20年代的小說,講述了兩位廚師(多丹與歐仁妮)相愛多年,也共同生活多年。


多丹屢次求婚歐仁妮未果。


而偏偏有一次,在歐仁妮終於答應了求婚後,她就病逝了。


故事結束。


你沒看錯,這就是一個大綱寫不滿三行,劇本估計也只能寫出幾頁的電影,但偏偏,陳英雄足足拍了134分鍾。


拍了啥?


吃。



一方面是用鏡頭細致入微地呈現食物的製作過程,一方面是呈現食客們對食物的品嘗過程。


這樣的「白描」場景。


也難怪特里耶會覺得「無聊」了。


但真的會無聊嗎?


至少Sir在看的過程中,非但不覺得無聊,反而有些食慾大振。


它就像法國版的《舌尖上的中國》。


不但告訴你某些事物的來龍去脈,還仔細地呈現每一道加工的工序,你幾乎是可以當菜譜來看的。


舉例來說:


如何製作法式大菱鮃


首先要做的第一步,基本上和我們家常的做法一樣。


清理內髒。


這需要在早餐之前完成。



緊接着第二步,則是去腥。


怎麼去?


先將魚放入裝滿蔥姜之類調料的大鍋中,之後倒入料酒蒸煮,並加入香料。



如此一來,煮熟的大菱鮃便沒了腥味。


可這樣就行了嗎?


不。


這才是開始。


緊接着,等魚煮好之後,還要把它撈出來以冰塊冷卻,二次過濾魚湯



過濾出的魚湯分兩份,一份可以當作高湯,做蛋白肉湯



而魚肉呢,經過冷卻之後,放入另一份高湯里,倒入牛奶復烤。



出鍋之後,再把肉剔出。



一道法式大菱鮃就完成了。


除了法式大菱鮃,陳英雄在《法式火鍋》里還呈現了不少「菜譜」,比如烤小牛腰肉,挪威冰淇淋煎蛋卷、法式酥盒等等等等。



如此細致的呈現。


以至於主角是誰,從哪來到哪去,都被擱置一旁。


而且和別的影片直接上「道具」不同。


電影里的菜餚都由法國大廚現場製作(並且作為工作餐,都被劇組人員吃掉了),所以給觀眾帶來的味蕾刺激是很直接的。


長鏡頭的游移和緩優美,串聯起一個個對手部動作、菜餚、餐桌的特寫,不知不覺就把人吸入了法國鄉村的寧靜空間之中。


食物燉煮發出的咕嚕聲、切菜的沙沙響聲、菜下到熱油鍋里滋啦滋啦的聲音……


加上人的呼吸、咀嚼聲、窗外時不時傳來的鳥鳴,如一段配上了畫面的ASMR,引起人極度舒適。



僅通過畫面與現場收音的配合,就能讓人感到食物的香氣鑽入鼻腔。


為什麼會這麼做?


雖然陳英雄曾經說過,「電影語言對我來說是唯一重要的事情,至於其他的元素,情節啊故事啊這些東西,就跟大學里寫論文一樣。」


明確表達了對情節的輕視。


但放在這部影片裡,這樣的安排,可也不僅是刺激你的食慾那麼簡單。



02

食物之下的欲望


電影的片名叫《法式火鍋》,但不知道你發現沒有,片名的直譯卻與火鍋無關,叫《多丹布法內的欲望》。



多丹指的是片中的廚師。


可「欲望」又是什麼?


做出一道好菜?成為一代名廚?還是單純地對食物的欲望?


都不是。


他的欲望,是人。


中國有一句老話,「食色性也」,具體釋義各家解釋不同,不過在民間,它之所以流傳甚廣的原因也只有一個:大多數人的享受生活,也基本上只有「食」「色」組成。


多丹也一樣。


看完電影你會發現,他的生活其實異常「單調」,他並不嚮往虛名,也不太關心階層,他與朋友交談的話題甚至都只有廚師界的動向和那些名廚往事。


除此之外,他只在乎歐仁妮。


影片對他倆的關系留白甚多。


我們只知道兩人是戀愛關系,但多丹並不滿足於這種關系,於是屢屢求婚屢屢遭拒。


可是歐仁妮晚上又偏偏為他留門。


多丹思來想去都找不到原因。



並且,影片對二人肉體關系的描述,總是在這樣的鏡頭中戛然而止。


對話就更是寥寥數語。


那歐仁妮到底又是怎麼接受了多丹的求婚?他們之間的關系轉變,到底從哪開始?


其實在一餐飯上。


無窮動》里曾經有過這麼一個觀點,那就是:知識分子談戀愛,總是要先攻占對方的腦袋。



這句話換到廚師界同樣成立:


廚子談戀愛,當然要先征服對方的味蕾。


更何況這還是兩個頂級的廚子。



多丹有着比歐仁妮更旺盛的語言表達欲。


「太好吃了,歐仁妮。」他總是不吝惜對歐仁妮的贊美,也總是樂於在社交場合發表對美食的見解。


而歐仁妮總是安靜而沉默。



她不多說話,是因為可以用美食與人交流。


所以,多丹前期一直動嘴皮子當然是白費力氣。


追求歐仁妮,當然要用更能打動她的方式。


歐仁妮生病之後,沒辦法再為多丹和客人們烹飪。


這時候,多丹終於靈光一閃,開悟了:


單獨為她精心准備菜餚,再把求婚戒指藏在裡面,也許遠比動嘴皮子更有用。



但他還是忍不住說話。


這一次,他沒有傻頭傻腦地請求「留門」,或者再提起結婚。


而是,在餐桌前對她講人進食的過程。



口腹之慾在他細致入微的描述中,甚至變得情意綿綿。


讓人覺得,他並沒有在描述吃飯。


甚至在末了,他還不忘記提一嘴歐仁妮:而您在這兒,如此美妙。


是咀嚼、吞咽的過程如此美妙,還是歐仁妮的在場如此美妙,抑或是另有什麼東西如此美妙?


歐仁妮當然立刻就明白了。


陳英雄在這里,設置了一個絕妙的隱喻。


握在廚師手心裡冰涼濕潤的梨子,與女人光潔的胴體合二為一。


多丹的手把玩着梨子,在歐仁妮的肉體上遊走,是獨屬於廚師的情慾表達。



食物與情慾,一直都在陳英雄的電影中隱秘又熱烈地糾纏着。


通過食物感受到多丹情意的歐仁妮當然答應了求婚。


她甚至在那道藏着戒指的菜一上來的時候,就發現事有蹊蹺,不斷轉動着菜,尋找着什麼。



她早就知道多丹的心情,只是在這一天,她才覺得多丹真的懂了她。


一個能夠通過食物,與人對話的女人。


一位真正的廚師,而非用花言巧語才可以得到的女人。



在電影的結尾,有一段鏡頭,讓人不知今夕是何夕:


按照時間線,歐仁妮此刻已經過世。


攝影機緩緩環顧廚房一周,配着歐仁妮的聲音,像是歐仁妮的視角,只是不知是來自靈魂,還是肉身。



一屋二人三餐四季,曾經是愛情最美好的模樣。


他們的愛,緣起於廚房、口腹之慾、肉體之歡。


卻達到了對彼此的精神追求高度理解的狀態。


歐仁妮對多丹拋出的問題,足以證明一切。


「我究竟是你的廚師,還是你的妻子呢?」



多丹回答,「廚師。」


你看,無需多言。



03

幸好還有「無聊」


回到開頭,特里耶的指責也並非毫無道理,至少如果你對美食興趣不大的話,《法式火鍋》給人的感覺就是無聊。


就像豆瓣有一則短評說的:


無聊陳腐虛有其表



而關於這一點,其實陳英雄也回應過。


在第59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上,陳英雄有這麼一段發言,可以說是為「無聊」的說法辯護:


「在拍電影的時候,你得展現角色的生活。如果這很重要,你就得實實在在地展現它。不應該害怕拍得無聊。」


而這,或許才是《法式火鍋》的核心。


一個細節。


影片幾乎是把吃飯當做一種儀式來拍的,但就在宴請賓客的第一場戲中,有個人遲到了,他這麼解釋:


今天有個可愛的小女孩降生了

花了很大力氣之後 嬰兒貪婪地撲了上去

面對她母親乳房帶給她的人生第一頓美餐



這句話並非是閒聊,或者隨意的遲到藉口。


它其實是在告訴觀眾,人的一生,從出生那一刻起,便與食物緊緊聯系在了一起,吃,才是人生的第一件大事。


不僅如此。


影片甚至把「人生」擴展到了「人類」的范疇。


電影中提到了亞當夏娃的故事,說「婚姻是一頓從餐後甜點開始的晚餐」,而「亞當和夏娃就是第一對從餐後甜點開始的夫妻」。



這里說的是婚姻。


但同時也在說,人類的歷史,其實是由「吃」開始的。


或許可以粗暴地說。


「吃」,其實幾乎是我們的全部。


但現實中,展示「吃」的影視作品又太少了。


我們時常會用唯美的鏡頭展示食物的特寫,或者夸張化的手法呈現食物製作的過程,假設把整個過程還原下來,估計很多人都會覺得無聊。


為什麼?


因為電影是奇觀,而「吃」,則是我們的日常。


我們很少會為「日常」的東西買單。


但。


老實說,Sir覺得這只是一個「選擇」的問題,而不是「是非」的問題。


尤其是當下。


每一部電影都試圖在擺脫這種「無聊」,一分鍾反轉六十次,或者在形式上玩出各種花樣。


當這樣的「抖音」式電影大行其道,更會讓人去想,電影,真的只剩下投其所好了嗎?


那些沒有答案的思考。


那些無關當下的描述。


會因為「沒有情緒價值」「沒有觀賞價值」而變得變得過時、沒必要了嗎?


所謂無聊。


本就是我們人生的常態。


那麼既然這樣,對於一部展現我們常態的電影,又何必用現代的節奏來指責呢?


的確,《法式火鍋》是一部老派的電影。


它並沒有什麼吸引人的情節與套路,沒有討論熱門的話題,甚至使用大量的長鏡頭,來拍一些快餐時代普通人難以享受到的美食,致力於為觀眾奉上一道愉悅的視聽盛宴。


也許陳舊,也許無聊。


就像電影中那道已經快要消失的菜——圃鵐



如今環保主義者認為圃鵐這道美食的製作方法太過殘忍——人工餵肥,將圃鵐生生淹死在酒中。


但它的確曾經是一道傳統佳餚。


就像《法式火鍋》中美好、慵懶、仿佛置身於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狀態,也確實存在於那個年代法國中產階級的日常之中。


既然如此。


把那些早已逝去的真實日常呈現出來,又有什麼錯呢?


或許這世界已經足夠激烈了。


讓我們偶爾回到那個不受是非侵擾的世界,仔細體會生命的純粹。


也未嘗不可。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


編輯助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