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祿山為什麼敢造反?地圖來告訴你

2024年4月7日 14点热度 0人点赞

安祿山就憑借着河北三鎮敢對抗大唐,絕對不是心血來潮,看似偶然,實則必然。看完了這些圖,就知道為什麼即使沒有了安祿山,河北三鎮依然會造反。

圖1

圖1,唐朝前中期,河北道示意圖。

圖2

圖2,大唐鼎盛時,地盤示意圖。

圖3

圖3,大唐唐玄宗天寶時期十大節度使示意圖。安祿山一人身兼范陽、平盧、河東節度使,僅僅三鎮的兵力加起來就超過18萬,皆是百戰雄兵。

圖4

圖4,隋朝大運河示意圖。大運河將錢糧重地的江南地區與政治中心西安洛陽)以及東北部邊陲之地幽雲地區連起來。而安祿山所在的地盤就是幽雲地區(今天的京津冀地區)

圖5

圖5,玄宗時期,大唐的地盤示意圖。

圖6

圖6,大唐玄宗天寶時期,各大節度使以及中央軍數量示意圖。

小提示:安史之亂爆發前兩年,因為雲南太守張虔陀調戲南詔國王閣羅鳳妻子,引發了大唐與南詔決裂,兩次征伐南詔戰爭,大唐前後損失20萬兵力,中央軍和劍南節度使所直屬的損失殆盡。以至於兩年後爆發的安史之亂,大唐中央無法有效及時鎮壓叛軍。

圖7

圖7,大唐天寶年間,人口分布圖一覽。河北地區的人口密度已經超過其它地方,而為了平定河北地區的叛軍,大唐集中江南地區人口、川蜀地區、關中、部分山西地區的錢糧資源,最後藉助回紇的騎兵部隊終於明面上壓制住河北地區的叛軍。

圖8

圖8,三鎮節度使所在的位置,基本占據的大半個華北平原和幽雲地區。

圖9

圖9,即使到了今天,華北地區的人口密度也超過其它地區。

圖10

圖10,中國四大古都分布。安史叛軍所占領的華北地區以及幽燕,扼制住東北進入中原的咽喉,東部地區的資源以及朝貢國的資源都無法支援大唐,反過來甚至為叛軍添磚加瓦。

圖11,

圖11,華北平原、山西高地、蒙古高原以及部分東北平原地形圖。華北平原這個地方掌握在安史叛軍的手裡,對於大唐可是多麼大的危害。

小提示:劉黑闥僅僅憑借着小半個河北就可以對抗着秦王李世民大部隊以及北平羅藝的雙重夾擊將近兩年多。何況安祿山基本占據大半個華北平原以及幽燕地區,沒有任何後顧之憂,還擁有大唐近一半的精銳部隊。

圖12

圖12,中國三級階梯示意圖。這張圖就很好的解釋了安史叛軍為什麼能夠迅速拿下華北平原和東都洛陽,只在潼關有稍作停留。

圖13

圖13,大唐詩人/人才分布圖一覽。

河北地區人才密集度雖然比不了政治中心長安和洛陽地區,但是分布均勻,整個河北地區人才也確實不少。

圖14

圖14,借用這張圖來解釋為什麼安史叛軍那麼快拿下華北地區,攻破潼關、拿下長安後,基本停滯不前了。當然是因為地形的緣故,華北地區一馬平川,安史叛軍的騎兵所向披靡,勢不可擋。而南陽有地形、江淮地區有河流的阻擋,山西高地表里山河,天下之脊,安史叛軍四處分兵把守,當然沒有像剛起兵時那樣能夠聚集力量。

圖15

圖15,這是四川盆地,唐玄宗幸蜀避難的地方,有秦嶺大巴山的阻擋,安史叛軍也無法進來。

圖16

圖16,中國地形圖一覽。

大唐與安史叛軍對峙那幾年:

1,江淮地區(睢陽),張巡許遠帶領本部與安史叛軍死掐多年,消耗叛軍十幾萬,導致安史叛軍停滯在淮河以北。

2,荊襄地區是由魯炯鎮守,安史叛軍在這里血戰拿下南陽後,再沒有力量繼續南下了。

3,而在山西地區,郭子儀李光弼多次把史思明揍的媽都不認識了。

4,唐肅宗李亨繼位後,大唐以北邊軍全部放棄西北,回國平叛,再加上回紇騎兵的助陣,安史叛軍的西北防禦壓力驟增,於是爆發了香積寺之戰,唐軍以死亡7萬的代價,斬殺叛軍6萬,俘虜2萬,唐軍慘勝。

提示:至於向南,因為魯炅守南陽、許叔冀守靈昌,李巨、尚衡守彭城,賀蘭進明守臨淮、薛願潁川,張巡守雍丘,許遠守睢陽,安史叛軍一時也無法打開局面。

圖17

圖17,華北地形圖。在古代一馬平川的河北一直都是非常富裕,經濟資源遠遠超過關中加上山西。

圖18

圖18,中國西部地形圖一覽。

相對來說,西部的經濟資源真的比不上東部,但是西部可以拿到最好馬匹資源,以及絲路商旅資源。對於一馬平川的華北平原,騎兵有着絕對的優勢。

圖19

圖19,中國地形圖一覽。

另外西部有地形天險之利,只要守住潼關,東部就打不進來,只要拿下山西高地,對於東部的華北平原就有着居高臨下的優勢,那時候肥沃的華北平原終究守不住的。

圖20

圖20,安祿山起兵時,所掌握的地盤。

圖21

圖21,安祿山起兵,迅速拿下河北。

圖22

圖22,安祿山度過黃河,准備兵圍洛陽

圖23

圖23,安史叛軍拿下洛陽是的地盤

圖24

圖24,安史叛軍拿下洛陽時的地盤以及周圍節度使示意圖。

圖25

圖25,安史叛軍拿下長安時地盤形勢圖

圖26

圖26,相對於華北平原(核心區河北),汾渭河谷所在的關中平原以及汾河平原面積實在太小了。

小提示:無論是西魏北周楊隋還是李唐,關中門閥士族基本壟斷了朝廷當官的資源,和人數眾多的河北士族上升機會極其稀少,只有從事軍功這一條路。人數眾多資源豐富的河北士族極其不滿,在太平盛世時,矛盾還能掩蓋,一旦稍微出現了危機,河北士族集團會抓住一切機會爭取以及的利益。

即使安史之亂平定了,但是河北特別是河北三鎮依然處於獨立狀態,誰都不鳥!

圖27

圖27,四大古都形成的穩定三角形。

圖28

圖28,設置十大節度使時,全國兵力一共64萬,中央軍15萬,十大節度使49萬。而東北的安祿山一人身兼河東、范陽、平盧節度使,雄兵15萬。

安祿山叛亂前夕,招募10多萬;

安史之亂爆發前,唐南詔之戰,大唐中央軍以及劍南節度使一共損失將近20萬。

因此叛亂剛開始,大唐29萬VS安史叛軍25萬

圖29

圖29,大唐中部北部地形圖以及各城市分布。

圖30

圖30,為了平定安史叛軍,大唐中央調集西北邊軍進入中原和安史叛軍大戰,一直虎視眈眈的吐蕃趁機吃掉了隴右地區以及河西走廊,大唐與安西都護府斷了聯系。

平定安史之亂後,大唐付出了巨大的代價,然而河北三鎮依然保持獨立狀態,只是名義上服從中央的命令。

圖31

圖31,河北三鎮示意圖。魏博盧龍、成德三鎮。

圖32

圖32,河北三鎮示意圖

圖33

圖33,安史之亂形勢圖。

圖34

圖34,安史之亂示意圖。

圖35

圖35,安史之亂前期進程圖。

圖36

圖36,持續八年的安史之亂結束後,大唐盛世一去不復返,藩鎮割據形勢愈演愈烈,持續了140年,直到906年,大唐被梁王朱溫終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