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步步侵華,清政府應該背多少鍋?甲午海戰中國有勝算嗎?

2024年4月7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閱讀之前,麻煩您點一個「關注」,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能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84年7月25日,中日爆發了甲午海戰,這次海戰最終以清政府北洋水師全軍覆沒告終,而日本本就強大的海軍力量,在這次戰後徹底無人能擋,最終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後果。


甲午海戰的最大惡果,不僅僅是《馬關條約》的簽訂,最重要的是,同樣算得上船堅炮利的北洋水師,竟然會全軍覆沒。


那麼,北洋水師全軍覆沒,造成後續種種的連鎖反應,清政府應該背多少鍋呢?


甲午海戰究竟有沒有勝利的可能?


說到這一切,還要追溯到日本明治維新後的經濟大危機。

野心勃勃

1890年,日本爆發了嚴重的經濟危機,這是在日本明治維新後,日本面臨的第一次大經濟危機。


日本作為島國,解決經濟危機的唯一方法,就是轉移矛盾,也就是通過戰爭來掠奪資源。


日本迅速制定了「兩線理論」和「大陸政策」,兩線理論就是日本分別具有「主權線」和「利益線」。

主權線就是日本本土,而日本本土資源不足,日本必須動用武力來保護自己的「利益線」。


從那時開始,日本就已經決心要走上軍國主義這條道路。


然而,此時的清政府再次開始驕傲自大,本來洋務運動已經初見成效,北洋水師雖然不可能和英國那種老牌海軍相比,至少穩坐亞洲第一,世界前五是毫無問題的。


「鎮遠」和「定遠」兩艘神器放在當時,絕對比今天的航空母艦更能打。

然而,北洋水師在成立後,就沒有添加任何軍備和艦船,維護經費也一減再減,最終甚至連修繕船隻的錢都懶得撥了。


而此時,日軍正在近乎瘋狂地擴軍,魚雷艇擴編到了24艘,軍艦則有32艘,總排水量72000萬噸,雖然在今天看來啥也不是,但在當時已經是不可小覷的力量,已經勝過北洋水師。


然而,北洋水師還做着春秋大夢,認為日本是蠻夷之國,不值一提。


不過很快,在甲午海戰中,日本新裝備的速射炮就會教清政府的北洋水師做人。


4年過後,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而日本早就已經完成了軍國主義轉型,就等一個機會。

而作為朝鮮的宗主國,清廷一定會出兵平叛,到時候日軍只要在朝鮮找找清軍的麻煩,戰爭自然就會打響。


由於日本蓄意製造摩擦,還提出了所謂的「共同改革朝鮮案」,清政府忍無可忍,一直要求日本從朝鮮撤軍。


但日本非但不撤,還一紙絕交書直接丟到了清廷臉上。


清政府沒想到,日本為什麼會因為朝鮮問題反應如此巨大,不過在後人看來,這只不過是拙劣的開戰藉口罷了。


話說回來,以當時日本的野心和能力,大可以直接開戰,實在是沒必要弄這些「師出有名」。

很快,日本和朝鮮、中國全都談崩,日本也絲毫沒慣着朝鮮,直接突襲了漢城皇宮,活捉了朝鮮高宗皇帝,還解散了朝鮮政府。


清政府看自己的附屬國被這麼欺負,也沒做出什麼反應,反而又讓日本先下手為強。


很快,日本就製造了高升號事件,這艘運兵船本來就是清政府借來的,清政府那叫一個氣。


嗟而蠻夷小國,竟然敢不宣而戰,偷襲我天朝上國的船隻?


清政府和日本正式宣戰,清政府在詔書中指責日本:「不守公法,不尊條約」,隨後就想通過海戰找回場子,給小弟朝鮮報仇。

然而,此時在清政府內部,依舊沒有消停的一致對外,慈禧還是想息事寧人,而光緒則主戰,但今時不同往日,許多大臣也都站到了主戰派這一邊。


畢竟此時他們認為,洋務運動頗有成效,此時的大清已經是船堅炮利,收拾一個小日不是手到擒來?


但其實,日本的艦隊已經勝於北洋水師,再加上北洋水師的艦船缺少維護,雙方的戰鬥力已經出現了嚴重的斷層。

但這一切,都被清政府的驕傲自大無視了。


於是慈禧太後也只好妥協,決定和日本一戰,只要不耽誤她過慶典就好。



本來清政府想得好端端的,這次給日本一個大耳光,讓這個不老實的鄰居好好長長教訓,誰知道,這次甲午海戰,卻成為中華民族前所未有之浩劫的開始。

甲午之殤

1894年7月25日,中日之戰在朝鮮正式爆發,由於清軍缺乏訓練,再加上將領葉志超臨陣脫逃和嚴重指揮失誤,清軍瞬間潰退,平壤也落入了日軍手中。


清朝陸軍死傷2000餘人,從鴨綠江狼狽逃回了中國。


平壤陷落後,日本開始圖謀東北和旅大。


日本地處島國,這就導致日本一定會是個海權國家,而海權國家最重視的就是海軍和港口。

而整個亞洲最讓日本眼饞的,莫過於旅順大連,整個渤海灣都可以作為日本的港口,這對於他們來說是無法抵禦的誘惑。


看到清廷陸軍這麼窩囊,日本也決定高歌猛進,於是在9月17日,黃海海戰正式爆發。


黃海海戰的持續時間其實很長,北洋水師並不是一下子就敗得無影無蹤,而是堅持到了1895年2月才全軍覆沒。


不過在這過程中,北洋水師其實打得非常漂亮。


盡管平時北洋水師疏於訓練,但到了戰場上,北洋水師卻莫名其妙地厲害了起來。

從1888年,北洋水師就再也沒有填過艦船,到了1891年,北洋水師更是彈藥都不買了。


這就導致,匆匆上陣的北洋水師僅僅有217枚能爆炸的開花彈,其他全是填充了沙子的實心彈。


實心彈這東西對付木船還可以,對付鐵船效果奇差無比,這是北洋水師慘敗的原因之一。


那麼,為什麼說北洋水師厲害呢?是因為他們在沒有一門速射炮,並且航速完全遜色日本艦隊的情況下,將開花彈的命中率提高到了11%。

當時,全世界開花彈的平均命中率是3%左右,北洋水師的命中率足足比平均命中率高出了將近4倍,足以見得水平之強。


從數據上來看,日本的艦船最快航速22.5節,平均航速17節,而中國的艦隊最快航速18節,平均航速15節。


雖然差距不大,但如果考慮到速射炮,那就是另一番場景了。


當時,速射炮是海戰的大殺器,艦船一旦靠近,速射炮能造成非常大的威脅。


但日本艦隊的航速還要高於北洋水師,人家只需要一直追着你,用速射炮不停地打,你跑也跑不掉,還手也打不過,這種窩囊仗的確不好打。

但北洋水師並不是全無優勢,北洋水師雖然旗艦是「定遠」,但其實鎮遠艦定遠艦的等級是完全一樣的,都是當時德國造的神器,排水量7335噸,主炮是305MM艦炮X4。


這在當時的世界上,都是絕無僅有的強悍,遠勝於日本排水量僅僅4200噸的旗艦松島


如果這樣看還不夠直觀,那麼接下來要講的,就能直接體現這兩艘戰艦的強悍。


在海戰中,鎮遠艦的主炮成功命中了小日子的旗艦松島,結果就是松島燃起熊熊大火,差點沒回去,那可是對方的旗艦。


所以,你說北洋水師沒實力,那絕對是胡謅,北洋水師不僅有實力,而且絲毫不遜色於日本,除了速射炮這一點,沒有任何槽點。

但日本這麼多年來,每年的軍費開支都是清政府的五倍之多,自然也不可能是等閒之輩。


真正擊垮北洋水師的,並不是日本,而是清政府自己的腐敗。


在戰斗中,「定遠艦」的主炮發射後,後坐力直接把艦橋震塌,除此之外,因為缺乏維護經費導致的問題不勝枚舉。


打到最後,北洋水師的開花彈都打光了,只好用實心彈頂上,而日本則是彈藥管夠,不間斷地對北洋艦隊進行轟炸,動不動還用速射炮惡心你。


所以,即便是因為速射炮和其他原因,北洋水師這一戰敗了,也絕對不至於不到半年的時間,就葬送了整個北洋艦隊。

同年10月,鴨綠江防線徹底崩潰,北洋艦隊頹勢盡顯,已經到了強弩之末。


1894年11月,日本兵分三路,進攻旅順大連,並且順利於月底攻陷旅順大連,製造了旅順大屠殺


由於旅順口的失陷,藏在渤海灣內的北洋水師已經被包了餃子,覆滅已經是不可逆轉的事實。


1985年2月17日,日軍成功登陸劉公島,島上所有物資盡數被繳獲,清政府海軍基地陷落,北洋水師全部落入日軍手中,正式宣告全軍覆沒。


日本人擄走了「鎮遠艦」,並且當作了日本海軍的旗艦,此等奇恥大辱,清廷竟然就這樣咽下了這口氣。

誰該背鍋?

1895年2月17日,甲午海戰正式宣告結束,北洋艦隊全軍覆沒,中國也徹底喪失了一切制海權


那麼,北洋水師的覆滅,究竟應該誰來背鍋呢?究竟是指揮問題,作戰能力問題,還是因為清政府的不作為?

首先,北洋水師的全軍覆沒,絕對和所謂的戰斗素質和裝備沒有直接關聯。


北洋水師當時的戰斗素質之高,北洋艦隊旗艦之豪華,戰鬥力之強悍,放眼全世界海軍,都絕對能排得上號。


但凡慈禧太後能多長二兩腦子,北洋水師的戰敗絕對不會如此迅速。


北洋水師自從1891年開始,就已經不再購置彈藥、武器,艦船也開始逐漸缺少維護保養,旗艦的艦橋能被自己大炮開炮震塌,這種笑話似乎也就只有清政府鬧過。


甲午海戰打完,清政府瞬間換了個嘴臉,從不可一世的天朝上國,突然變成了乞降的哈巴狗

因為滿人和清朝的龍興之地就是遼寧,更准確地來說是遼寧奉天、撫順一帶,一旦旅大被日本控制,那東三省基本是回不去了,北京也要受到威脅。


慈禧太後第一個坐不住了,迅速找人去和日本乞和,但日本卻各種藉口,還羞辱了一番使臣。


不過,此時的日本經濟危機並沒有得到緩解,日本在經濟危機嚴重的時候還窮兵黷武,國內的矛盾也已經到了極致。


倘若滿清政府能稍微硬氣點,光緒帝稍微說話算一點,慈禧太後稍微早死一點,可能日本都不會如此輕松地拿下北洋水師,進而威脅清政府。

1895年4月17日,李鴻章代表清政府簽下了《馬關條約》,並且割讓了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以及兩億兩白銀軍費、三千萬兩贖遼費等。


除此之外,日軍還要占領威海衛,直到清政府把債務還清。


事實上,除了遼東半島之外,澎湖列島和台灣島這種島嶼,對清政府來說的確是不疼不癢,但是,只要開了這個先例,所有人都會覺得清政府好欺負。


這樣一塊肥肉,就連剛剛實現工業化的日本都能吃,那西方那些老牌強國更能吃了。


日本從清政府這里獲取了大量的既得利益,白花花的銀子流進去,就又變成日本的兵和槍。

如此巨款,日本國內的經濟危機頓時就不算什麼事了,而嘗到甜頭的日本也開始變本加厲。


所以,之後日本步步為營,從中國攝取大量利益,占領東北,全面侵華等,都和當日清政府的妥協有着密不可分的關系。


如果清政府敢於死磕到底,日本絕對會先於清政府土崩瓦解,西方列強也絕對不會對日本有絲毫的同情,近代東亞的局勢也很有可能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說一千道一萬,清政府都是難辭其咎的罪魁禍首,《馬關條約》徹底掏空了清政府,養肥了日本,用自己的錢給敵人買槍打自己,這就是清政府的所作所為。

如果說,中國是因為封建落後,才被日本欺負的話,除了歷史的必然性,和無法放棄手中的既得利益外,清政府也至少要負80%以上的責任。


而北洋水師的慘敗,以及旅順大連的迅速淪陷,都和清政府的無能有直接關系。


清政府難道打不得日本?當然打得,而且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以當時清政府的體量,日本敢侵略中國本土,就是來送死的。

然而清政府的選擇就是,割地求和,祖宗的江山也不要了,子孫後代的利益也不要了,只為眼前的享樂。


你說清政府缺乏遠見,但洋務運動的成果不可謂不大。


可是從歷史的進程中看來,清政府絕對是最愚昧,最貪圖小利,最沒有民族感和自尊的政府。


很快,日本的大陸計劃步步實現,清政府即使被推翻,但其造成的惡果,卻給之後的中國帶來了無盡的浩劫。

如果您喜歡我的文章,可以點個「關注」,成為鐵粉後能第一時間收到文章推送。最後,由於平台規則,只有當您跟我互動的時候,才會被認定為鐵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