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五個兵家必爭之地:兩處關隘、三座城市,有你的家鄉嗎?

2024年4月7日 16点热度 0人点赞

在這片有着五千多年華夏文明的土地上,爆發過多次著名戰役,我國古代對於兵法的研究可謂是爐火純青。但理論終究要落實到現實,地形便是兩軍作戰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

這五個地方有着天然的地理優勢,因而是兵家必爭之地,你了解他們嗎?

山河表里潼關路

著名詩人張養浩的一首《潼關懷古》以簡明扼要的語言讓後世人對潼關之地多有了解。

潼關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扼守出入關中平原的鑰匙,但若論起歷史潼關並非是最早出現的要塞。早在戰國之時,群雄逐鹿,秦國東出圖謀中原,我們所熟知的函谷關,就在此時被設立下來。秦國眼光高遠,駐守函谷關而保存了實力,他國幾次的猛烈進攻都沒能傷得秦國。

隨着歷史的發展,光武帝劉秀發現了這里的問題,函谷關固然地理位置優越,但事情總是有正反兩面的。當時的都城定在了洛陽,洛陽距離函谷關位置極近,劉秀擔心萬一函谷關失守,整個國家都會面臨着危機,故而想了別的辦法,《水經注》記載:「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關之名,從此而始。」漢獻帝選中了如今潼關古城一帶,始設潼關。

潼關是軍隊想要拿下關中的必經之途,但千年來地形地勢總會發生變化,隨着黃河的淤積,南岸河灘變寬便迫使潼關居民向北遷移,如今古城舊址還依稀可見。

潼關固然易守難攻,但也有猛將一舉攻破,這就包括歷史上的曹操安祿山。好的工具在有智慧的人手中才會迸發光彩,但在沒有將才的人手中變成了空談,幾次被攻破並非是敵人勢力雄厚,而是守城人出關應敵反倒總是被一舉殲滅,丟了關中。可見潼關的位置還是會給戰爭帶來很多的增益,不過守城的將士需要仔細甄選。

天下第一關

潼關的名氣顯然比不過天下第一關——山海關,有人在提起它時,會做一段玄妙的分析,稱它是老龍頭,有着鎮地的龍脈故而起着保衛國家的作用。但其實破除着玄妙的濾鏡,所謂的龍脈就是着萬里長城吧。

萬里長城一路修來都挨着高高低低的山巒,這些小山都有一個特點那便是海拔都不高。海拔不高卻直愣愣地拔地而起形成了陡峭的走勢,故而易守難攻。山海關顧名思義,再往南走就是茫茫無邊的大海了,長城也一直修到了海里去。

作為萬里長城的起點,山海關不只是一座石頭房子而已,古代人興建它時還設計了配套的設施,包括了南北兩側分布的靖邊樓、牧營樓等五處對稱的樓閣,但是由於時間的磨蝕,曾經在四角安守的小樓已經消失,如今景點中還能看到的其實是後來人復原的新建築,原貌如何我們或許只能從歷史材料中了解了。

明代朱元璋為了加強京畿地區的防禦力度,便派人修建了「山海衛」,這也就是最初的山海關。徐達劉伯溫接下任務便到城市周邊考察地形,他們發現臨瑜這個地方依山傍海,有着防守的天然優勢,於是明長城就這樣修建起來。

如今山海關早已成為了中國文化的標簽之一,每年都有源源不斷的遊客登高望遠,體會曾經的歷史豪氣。

千年來的要地:徐州

從近代的抗戰開始,徐州都是一個被反復提及的重要地區。要是從古代數起,這里更是打過不計其數的仗,徐州究竟有怎樣的魅力,讓這里常常成為炮火的中心?

從地理位置上來看,徐州處在一個較為尷尬的位置:不南不北,連接四省。但也正是因為這個特點,讓它在軍事理論家嚴重被視作中國南北的要害之地。辛亥革命領導人黃興曾這樣評價徐州的戰略地位:「南不得此,無以圖冀東,北不得此,無以窺江東。是勝負轉戰之地。」

為何徐州看起來四通八達呢?這是因為徐州水陸皆通。在古代,打仗講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徐州的水路一方面連接北面,可直到曲阜,另一方面向西可以到達河南的諸多地區,向南就更不必說了,能接通的地方就更多了,故徐州有「五省通衢」之譽。

明朝單單一年運糧的船隻就達到了1.2萬艘,而這必然要經過徐州,可想徐州若是丟了,北方將會陷入缺糧的危機,不僅軍隊的補給供應不上,數萬百姓的日常生活也再無法維。

再加上徐州城雖然地勢平坦,但四周山巒高聳,群山環抱,成為了它的天然屏障。徐州集軍事要塞、交通樞紐於一身當然會引得各家的爭奪。

明朝海防的重點:旅順

明朝倭寇頻繁來襲,擾得沿海地區的百姓生活不寧,為了抵禦倭寇,明朝逐漸開始重視海防建設,其中就包括了緊靠大海的旅順口。

遼東志》記錄,「右金州近海無大川,故附島峪沖九十七處,且環列海岸,當要險之所置,立烽,官軍戍邏,亦籌邊者所當知也。」當時的軍事管理人員明確地意識到旅順以及金州暴露在外,需要一定力量加以鞏固。故而在後來的時期里,旅順接連興建了無數烽火台和高高的城堡,以便遠眺周圍的海事情況,幾乎幾里地便是一個烽火台

到任的提督無不重視海防,例如剛上任的王翔定期一定會親自參與巡邏事務,到了萬歷時期國家還增加了旅順的水軍、步兵等海防力量,對外敵提高了警惕。

歷史的復雜點:襄陽

關羽岳飛都在襄陽產生了著名的歷史故事。同各種要塞的地理位置類似,襄陽也扼守着通過各大地區的重要通道。它的北面一馬平川,可直到黃河,東西皆有戰略要地,它所能勾連的戰局鏈條可長可短,就看作戰的將軍有沒有通吃的能力。也正因為北面一馬平川,丟掉了襄陽,局勢很可能陷入無可彌補的境地。

不管是李自成還是近代進軍武漢的軍隊出了潼關之後,他們的目標都指向了襄陽,他們的目的也顯而易見。但現代化軍事力量已經可以抵消它三面環水、一面環山的優勢了。

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吹散,兵家必爭之地也成為了歷史的遺跡,我們經由駐守的老建築或許還能聽到古代的戰歌,回顧那段金戈鐵馬的恢弘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