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兩年,是要入手「電車」還是堅持「混動」呢?信號很明確了

2024年4月7日 13点热度 0人点赞

隨着新能源汽車的進一步發展,純電和混動/增程汽車似乎站在了十字路口:

一方面,純電技術不斷完善,800v高壓充電的普及,似乎讓人看到了未來的曙光。

另一方面,混動/增程技術繼續向前,不少車企宣布,旗下汽車已經實現2000公里的續航,徹底告別了續航焦慮。

在這樣的情況下, 未來兩年,到底是要入手「電車」還是堅持「混動/增程」呢?

今天,用一篇文章,幫大家解答疑惑!

首先,我們得知道目前混動/增程汽車的現狀

01 目前混動/增程汽車的現狀

當提及現狀時,許多車主往往會不禁嘆息:雖然混動/增程看似完美,但似乎差了那麼一點意猶未盡。

說白了就是,它就像一位勤勞的馬拉松選手,雖然總體距離遙遙領先,但在純電力的沖刺階段,卻顯得非常疲憊。

原因何在?

一方面,就是純電續航太不經用了。

按照實際的情況來看,cltc續航基本在200公里的左右。

但考慮實際情況來看,跑個150公里就頂天了,多數情況下,都要大打折扣。

說來也不復雜,就是能耗管理有限,根本不可能像純電汽車那樣,配備復雜的電池管理系統、熱管理系統。

所以,真實工況的表現,自然很難提升。

以至於,不少車主自嘲:「不是在充電,就是在去充電的路上」。

這種說法雖然夸張,但也確實反映了一個現實問題:頻繁的充電需求讓人倍感頭疼。

另一方面,充電速度的問題,更是雪上加霜——因為電氣結構的問題,平均充電功率只能在60-80kw之間。

與市場上動輒300kw的純電汽車相比,充電速度,顯然有些力不從心。

盡管如此,混動/增程汽車仍然有它們的優勢。

考慮到不用擔心沒電拋錨,也不用擔憂長途出行,所以,很多車主還能勉強接受。

說完了增程/混動汽車,再聊聊純電汽車的現狀。


02 純電汽車的現狀

提到純電汽車的現狀,相信很多人依舊認為:這玩意毫無技術,而兒時的四驅玩具沒有區別。

如果說放在10年,這麼說,似乎有道理。

但放在2024年,就純屬臆想了:譬如2023年,福特汽車花了47億美金,進行電氣化轉型,結果還沒成功!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的電車的技術難度真的很高,很多細節和我們想象的完全不同。

譬如,現在的主流電車,電池包要多復雜就有多復雜。

不僅有防護雲母板,同時,針對電芯還會加入大量氣凝膠墊做熱防護。

此外,電池包的熱管理系統,還會持續監控溫度,太冷了給電池加熱,太熱了給電池降溫,避免溫度差異帶來的風險。

更重要的是,針對電池的能量管理,現在不少汽車還加入全域800v技術:結合超充樁來看,差不多15分鍾就能補充500公里的續航,真的非常給力。

當然,不少人會質疑,因為不能將車和充電樁混為一談。

因為充電樁的功率跟不上,一切都是白費,還是混動/增程實用。

這話聽着似乎很正確,所以,未來2年,到底應該如何選擇呢?

03 到底該如何選擇?

從實際的情況來看,建議入手純電汽車,因為信號很明確了。

一方面,充電功率正在提升。

回望過去,中國的充電樁仍和歐美一樣,快充功率普遍在40-60kw作用。

但到了2024年,主流充電樁的功率已經到了120kw的樣子,吃滿功率的情況下,基本可以做到30分鍾拔槍。

此外,華為、理想、小鵬等公司都盯上了超充樁這個大蛋糕。

譬如,華為直接官宣,2024年將和夥伴一起建立10萬根超充樁,理想也表示,要在全國建成2700座超充站。

原因何在?因為按照超充樁的補能效率,20分鍾搞定一輛車,真的很賺錢。

以一個充電樁每輛車80元的消費計算,就算一天只有12小時在正常運作,也有2880元了,一個月就是8.6萬。

剔除各項成本來看,和加油站相比也毫不遜色。

關鍵是充電樁的建設成本還低,同時至少能夠4-5根運轉。

就這個普及效率,結合800v來看,混動/增程的作用,其實非常有限了。



另一方面,半固態電池,也在迅速落地。

譬如,就在4月初,蔚來150kWh電池包宣布下線,計劃今年2季度上線到自家的電車上。

按照實際測試的情況來看,這款150kwh的半固態電池包,能夠跑1055公里。

同時,上汽智己也宣布,今年上線的智己l6,也會搭載半固態電池,續航超1000公里。

注意,這還只是2024年,從未來的情況來看,一旦規模效應上來,大部分車型都會上半固態電池

這個續航公里數,同時結合普及的超充樁,那還有增程/混動車什麼事呢?

總的來說就是,如果放在2020年或者更早時間,混動/增程車肯定是最好的選擇。

但時間來到2024年,從技術的發展和基礎設施的普及來看:等待一款續航超1000公里,同時,配合了800v高壓充電的汽車,也許更靠譜!不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