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窗|用筷子吃飯的講究

2024年4月10日 17点热度 0人点赞

1

現代中國,許多人在同一張餐桌上用餐時,習慣於在同一個器皿里取菜。但春秋戰國時期與此不同。飯是盛在同一個餐具中的,而菜餚是按人分盆的,與現在日本分食制相似。

2

禮記》中記載,春秋戰國時期人們吃飯時不用筷子,取菜時是用筷子的。喝熱湯時,在吃湯中的蔬菜時是用筷子的,沒有加入蔬菜的湯是不用筷子的。

3

《管子·弟子職》中有這樣的記載:「各徹其饋,如於賓客。」可以證明當時的用餐方式是分食制。另有記載,老師們用餐時,侍奉的弟子須不斷巡視,按照情況為老師持續地添加食物。如果飯和菜餚是從一個食器中取的話,是無法這樣侍奉的。

4

綜合《管子》中的記述,以及前面引用的《禮記》中的記述,可以推斷當時的習慣是這樣的:平時的餐飲,飯也好,菜餚也好,都是分食的。但來了客人的話,飯備於同一個器皿中供大家分享,而菜餚基本上是一人一份。

5

餐桌上的飯和菜餚的放置方式也有詳細的規定。據《禮記》記載,在勸來客進食時,飯放在吃飯人的左側,湯放在右側,魚和烤過的肉放在外側。醋、鹽等調味料是放在內側的,蔥等作料是放在外側的。

6

另外,肉類菜餚,帶骨頭的放在左邊,切下的整塊肉放在右邊。從調味品、作料的放置方法看,這很明顯是一個人的食案。從桌上的菜餚放置方式看,也可以推斷當時的用餐方式是分食的。

7

筷子,最早被稱為「箸」(zhù)。到了明代,在江南地區,「箸」這個名稱逐漸發生了變化。

8

江南地區河流湖泊眾多,人們出行多靠坐船。船家在行船時,最怕的事兒就是船拋錨停下。但是船家每天吃飯時都要用到「箸」,「箸」與「停住」的「住」同音,人們覺得犯忌諱,於是改稱「箸」為「快」,意思是希望船能快速行駛,不要無故停下。

9

久而久之,這種稱呼便逐漸流傳開來,人們便把「箸」改叫「快子」了。後來,因為「快子」多數是由竹子製成的,人們乾脆在「快」字上加了一個竹字頭,也就成了今天的「筷子」。

END

編繪/楊仕成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採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註:ihxdsb,報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