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二戰,德國士兵吃的有多好?燉肉香腸管夠

2024年4月18日 19点热度 0人点赞

1933年,希特勒在剛剛上台的時候,曾經對老百姓保證,從今往後要讓每一個老百姓的餐桌上都不缺牛奶和麵包,顯然啊,這貨沒有無中生有的本事,為了讓自己夸下的海口成真,他還是把眼光投向了戰爭。

當時的德國人在走投無路之下選擇了一個惡魔,而惡魔則將利爪伸向了整個世界。不過正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希特勒又給德國的年輕人們准備了點什麼吃的呢?

1939年開戰之前,德國黨衛軍和國防軍都建立了相當完善的飲食體系,由於當時負責德軍伙食供應的老大,沃爾特·達雷是個養豬的出身,深知肉類對於保持體力的重要性,所以在最開始的德軍菜單中,高蛋白食物尤其是豬肉和禽肉大量出現在當時德國人的口糧清單中。

一般來說,那個時期的德軍在駐防時期的伙食主要以麵包、意面、肉類和香腸以及一些蔬菜為主,而最豐盛的餐點集中在中午,這和德國人重視午餐的飲食習慣有關,而早飯和晚飯則基本上是幾片麵包,一碗蔬菜湯搭配一杯茶或者咖啡。

至於午餐的具體菜單,根據當時的德國國防軍官方資料揭露,午餐主要有250克左右的香腸或者燉肉,足量的蔬菜和土豆,和燉肉或者香腸同等重量的黑麥麵包,雖然這種純黑麥麵包口感非常堅硬,但是在濃濃的肉湯和足足半斤肉的搭配之下,還是很受德國士兵歡迎的。

但是和英國人一樣,德國人的烹飪天賦似乎並不算高,駐地的廚房供應的菜譜非常單調,除了上述的肉和麵包之外,也僅僅提供蘋果、奶酪和德國泡菜,至於美國人經常能吃到的甜品,德國士兵們就只能每周日才能開開葷了。

不過話說回來,德國菜的口味的確有點單調,但是所提供的熱量的確爆炸,又是肉,又是香腸,再搭配麵包,碳水 脂肪的轟炸之下,可是一點都不輸給當時的英法美等國。

而在戰場上,德國人則以野戰餐車為主要供給方式,這些野戰餐車有個很唬人的外號「火炮」,所以如果你穿越成了一名二戰時期的德國士兵,聽到讓你去負責「火炮」,沒准不是讓你去用88炮轟坦克,而是讓你去給一個連的士兵做飯。

在戰場上,這些「火炮」會想盡一切辦法給前線士兵提供熱餐,據了解,當時對於這些馬拉野戰廚房的運作條例中,就有「鍋中必須時刻都要燉着土豆和肉」的說法,但這些野戰廚房並不具備烤爐,所以香腸和麵包則由營級的野戰廚房提供,由補給兵扛着送到連隊。

但在二戰全面爆發之後,德軍閃電戰的一路豬突猛進讓整個補給線都捏了把汗,畢竟坦克的發動機轉起來可不是那些野戰廚房這種騾馬軍團能跟得上的,為了能夠讓前線打閃電戰的裝甲部隊還能吃上東西,指揮部立刻下令用各種罐頭作為軍糧派發給各級士兵,以解燃眉之急。

而這種鐵皮罐頭,被德國人自己稱之為是「鐵口糧」,一套鐵口糧里擁有大概300克左右的硬餅干,300克燉豬肉或者烤牛肉罐頭,而在後期德軍陷入僵局的時候,這些肉罐頭逐漸被火雞肉甚至是鴨肉替代。

由於德國人鐵口糧中的罐頭油脂含量過高,所以士兵們一般都用配套的壓縮脫水蔬菜塊來煮湯,這種類似於現在濃湯寶的玩意兒在過去還有個挺有趣的名字「厄比香腸」,只要扔兩塊在湯鍋里,倒進去一罐肉罐頭,幾分鍾之後,一鍋濃濃的蔬菜燉肉就做好了。

至於副食品,本就搖搖欲墜的德國供給線在供應駐地副食品的時候就尚且勉強,而到了閃電戰時期,前線士兵的副食品甚至一度到了只有咖啡粉的地步,而就算是咖啡,在後期也被替換成了用橡子面等東西製作的代用咖啡,漢斯,你煮的咖啡真難喝,這句台詞直接成真。

而作為山地步兵和空降兵,由於這幫人作戰環境更為嚴苛,所以他們的伙食比起德國國防軍普通步兵來說要好上不少,普通步兵也能享受到奶酪、巧克力和火腿肉,速溶咖啡甚至都是混合了奶粉的高級款,這點足夠讓普通步兵羨慕不已。

至於黨衛軍,就更有意思了,二戰期間,德國人除了海軍之外的士兵吃的都大差不差,而黨衛軍的伙食其實也差不多,也是燉菜、黑麵包、咖啡這種老幾樣,但問題就在於,黨衛軍的食物比起前面所說的步兵和空降兵都「精緻」了不老少,這到底是為啥呢。

原來是由於黨衛軍「高貴」的身份,他們的野戰口糧都是用經過防銹處理的,而且食材也相較於其他部隊質量更好,烹飪手法也更精緻,同樣是豬肉燉菜,你什麼身份和我吃一樣的?

而實際上,這群德國士兵在二戰的時候,吃的最好的就是占領區駐扎士兵,一方面是德國納粹政府會為占領區部隊提供最優質的伙食供應,更重要的是納粹會在占領區內燒殺搶掠,大批大批的猶太人、斯拉夫人、波蘭人、法國人被趕進集中營,而他們的財產則全部歸了德國。

所以在當時的納粹占領區,當地百姓民不聊生,而德軍士兵吃的膘肥體壯的情況時有發生,德國駐地內的餐桌上甚至可以用山珍海味水路八鮮來形容。

駐扎在蘇聯境內的納粹士兵擁有大量的豬肉和麵粉,偶爾還能搞點農民的牛回來烤個肉,而駐扎在法國的士兵則更加幸福,甚至出現了德國下級軍官雇傭法國廚師給自己做飯,從而免除這個廚師苦役的現象。

甚至在當時的德國,本土的家庭總能收到自己參軍的親人寄回來的各種蘇聯香腸,法國紅酒和奶酪以及各種當地土特產回來,不少人都憑借這些東西着實發了一筆財。

不管是在前方還是後方,當時的德國人如果誰家沒有一個當兵斂財的壯勞力,那出門簡直不敢和人打招呼,而這群德國人也就象是過境的蝗蟲一樣,瘋狂的啃食着沿途的一切,將全部的養分都用來滋養自己。

游戲《魔獸世界》裡面對誘騙獸人喝下惡魔之血的古爾丹,獸人領袖格羅姆曾經問過他一句話。

「代價是什麼呢?」

獸人們喝下惡魔之血縱然得到了力量,但也從此屈從於惡魔。二戰的德軍一路高歌猛進,看似毫無弱點的閃電戰在經歷了幾年的摧枯拉朽之後,終於還是在蘇聯紅軍的頑強抵抗之下敗下陣來,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納粹士兵們的食物也隨着戰線的緊張而逐漸縮水。

首先是肉類的減少,在1941年,德國如日中天的時候,每個德國人每頓還能吃上半斤肉,而在1944年年末,有出氣兒沒進氣的德三兒士兵的罐頭里就只剩下豬油燉土豆了,而他們的副食品也從新鮮蔬菜逐漸變成了罐裝豆子,最後一度變成了只有幾十克橡子粉。

至於麵包,那就更是一言難盡,在戰爭初期,德國人的麵包還是用純黑麥粉烤制的,雖然味道和口感有點粗糙,但是營養和飽腹感上絕對沒得說,而到了1944年年底,德國人每天能得到的麵包補給越來越少不說,麵包里也開始出現大量的麥麩、麥稈甚至是鋸末。

不過有一點倒是很有意思,那就是和美國人一樣,德國軍隊中配給的芬達汽水到很少有斷頓的現象出現,作為當時德國最甜的飲料,哪怕是在後方都有人把這玩意兒作為糖的替代品,用來做菜和燉肉,而在前線,已經補給嚴重不足的德國人仍然可以喝到芬達,這到底是咋回事?

其實也很簡單,那就是由於可口可樂在二戰期間收回了原漿配方,德國人只能用乳清和蘋果渣做出了芬達這個可樂的替代品,而這兩樣東西在德國整個二戰期間都不缺,所以就算是他們投降的前一天,整個德國找到一瓶芬達也絕對不是什麼難事。

有趣的是,在二戰結束以後,駐扎在柏林的敵軍經常用自己手中僅有的芬達去和美國人換可口可樂,但在蘇聯人繳獲了這兩樣汽水之後,普遍給出的評價則是「芬達比可口可樂要好喝」,只能說戰斗民族的口味的確有點神奇。

從最開始的摧枯拉朽到末期的窮途末路,整個二戰的德國都透露出了一種瘋狂且殘虐的氣質,他們掠奪,他們燒殺,他們用自認為無敵的閃電戰碾壓了一個又一個對手,而最後的結果,仍然是難以彌補戰爭機器的巨大消耗,惡魔給予的力量,最終必然會出現反噬,而這一直是萬千年來,任何一段歷史中,亘古不變的真理。